“木桶理论”误导几代人,一味地弥补自己的短板,是很愚蠢的行为

“木桶理论”的说法流行了很多年,这一种形象生动的理论阐述的道理其实很简单——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木板。甚至由它而延伸出了许多不同理论,比如“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直径的大小”意在说明人脉资源的重要性。还有“木桶的储水量,取决于木板的厚度”,意在说明员工品德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木桶引发的理论是相当多的,而且听起来相当有道理。其中代表性的就是“短板理论”,几乎每一位企业家在讲课的时候,都会讲到这个例子。

而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基本上也符合这个理论所说的情况,即最终的成绩取决于我们的短板。事实也的确是如此,以第一次决定人生走向的高考为例,偏科对于考生来说是最致命的打击。而在职场中,我们的上司也经常提到这个理论,意在敲打激励较为后进的员工,同时将公司发展成大而全作为根本的追求。没错的,“大而全”的思想可谓是根深蒂固的,无论在学习生涯还是在职场中,对于“大而全”的崇拜是深入人心的。所以“短板理论”能够在我国如此流行,以至于到达了妇孺皆知的地步,这与社会的风气是分不开的。

但是,笔者非常遗憾地告诉各位,“大而全”对于个人来说并不意味着好事,它更多象征着平庸和无用。而对于企业来说,“大而全”更是昭示着死亡,什么业务都做、每个方面都优秀的企业,往往很难活下来。事实上,“短板理论”并不适用于今天的社会,一味地弥补自己的短板,其实是相当愚蠢的行为。它在过去的岁月中,可能是对的,但在今天的社会体系下,它只能成为误导众人的“毒鸡汤”。

市场化的时代不需要大而全

在过去的相当长的时间内,“全能”被认为是难得的,我们形容一个人有才华往往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直到今天,“文武双全”仍旧是许多人的梦想,但现实告诉我们这已经不可能了。为什么要这样去讲?因为现在是信息爆炸的年代,是专业极度细分的时代,是高度市场化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没有人能够成为“全才”,更没有企业能够成为“全能型”的存在。而时代也以它的方式告知我们,现在的社会实际上是不需要“大而全”的存在的,每个人只要在自己的领域深耕细作就能活得很好。

华为的任正非在访谈中提到过“芯片制造”的事情,他认为华为自己能不能制造芯片,实际上并没有那么重要。因为现在的社会已经高度市场化,没有一家企业的生产资料完全由自己制造,即便是苹果这样以科技创新著称的手机制造商,它的产品配件也来自于世界各地。全世界各地最好的手机配件,经过流水线的组装就成了最好的产品,这并不是什么值得丢脸的事情。无论是华为还是苹果,它们在很多配件上的生产研发都是薄弱的,按照“短板理论”的话,它们是不是要将自己的精力防在配件生产上呢?

答案肯定不是这样的,它们只需要守住自己的核心科技,就能够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拥有一席之地。按照任正非的话来说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也有自己的长板,我们只要借着市场化将各自的长板组合起来,就能够做出很大的成绩。”事实的确是如此,现代的工业文明无限地缩短了距离,同时也衍生出了各种各样精密的行业,没有一家公司能够占据全部的市场。将所有的行业都涉猎一遍的公司,毫无疑问是相当愚蠢的,这样的公司是没有前途的。

对于现在的职场人来说,情况也是一样的,几乎没有一个企业会要求你面面俱到,既会做会计又能写程序。在企业职位的分工安排上,从来都没有“万金油式”的员工的位置,这已经成为了不争的事实。职场人与其花费大量的精力在自己的短板上,真的不如钻研自己的业务,以求更加精细和专业。“市场化”不仅仅是企业面临的新情况,也是全体职场人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资源的重新组合是人力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没有人会关注“你不会什么”,他们只会关注“你擅长什么,有多擅长”,“大而全”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在一定基础上的垂直专业度才是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因素。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短板理论”其实是一种巨大的谬误,它的不足之处在于将现实世界静止化和线性化了。

“短板理论”是一种谬误

为什么要说“短板理论”是一种巨大的谬误?因为它否定了现实世界的运动性,认为制造木桶的木板只能来源于自身,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现代科技的高度发展,使得人类世界的空间移动成本越来越低,与此同时还包括了信息的获取、流动以及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的成本。在遥远的过去乃至是一两代人以前,人们的视野是极度局限的,很多人活动的范围相当有限,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有限。这就导致了生产资料和资源的流动性很差,制造木桶的木板被理所当然地认为,应当来源于自己。

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演变,空间的距离不再是难题,信息的获取也相当容易,一些普遍被认知的常识已经失去了原先的作用。世界的流动性在不断增强,各种资源和生产资料互相交换、重组,一个组织的诞生必然纠集了大量的利益共同体。那么,组成一个木桶的材料就不是完全来自于自己了,这就好比是一部手机一样,它的屏幕可能是国产的,但它的芯片是日本的,运行软件又是美国的,其他的配件可能是德国的、瑞士的等等,但这部手机的最终生产者依旧被认定为厂家。

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运动,它的规律是无法用线性化的思维去解释的,这并不是简单的加减法。“短板理论”的推导过程充满了形象化、直观化的线性思维,它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证明以及定量化的分析,只有相当模糊的数学逻辑式的推导。不客气地讲,这种类型的理论模型是管理学常见的弊端,即只有一个似是而非的大致方向,却没有详实的调查数据与严谨的证明。在线性思维的模式下,“因为……所以”而导致的想当然非常普遍,但最终的结果往往超乎想象。较为普遍的例子就是,假设买彩票的中奖率是1%,那10个人的中奖率是多少呢?是10%吗?现实中有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这样简单的线性思维。

而我们分析“短板理论”就会发现,它用一个模型将推算的过程限制在单一思维内,即一个木桶装不满,在于它最短的一块木板。乍一看这样想是没有破绽的,但我们忘记了最关键的本质——装更多的水。是不是木桶做好了,就有水从天上掉下来呢?是不是有多大的桶,就一定能装多少水呢?社会科学的问题不同于自然科学的问题,自然科学可以控制变量来证明问题,但社会科学的复杂性就在于它无法简单地线形归纳。“短板理论”是存在谬误的,它的两大缺陷使得它在实践过程中效果不好,甚至可以说是一塌糊涂。

那么,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要对自己的缺陷视而不见呢?职场人应当如何去平衡自己的长板与短板?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选择方向的问题,笔者以为这是未来职场人发展的趋势。

职场人要重新选择方向

虽然“短板理论”在实践中的效果很差,但并不意味着它是完全错误的,“重视缺点”的确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换句话说,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长板决定了你能够飞多高,而短板决定了你最后落地的位置。笔者一向不推崇全能型的“大而全”的职场人或者是企业,但笔者以为一味地偏科也不是发展之道,未来缺乏的是“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这类人才既不是“大而全”,也不是“小而偏”,而是能够将好几种技能组合成新技能的那一类人。他们有各自专业的领域,但同时也有一定的业余涉猎,而后重新创造出额外的“木板”,这就是他们的新的“长板”。

“短板理论”的不足之处在于过度偏激,过于强调了“短板”的作用而对“长板”只字未提,这样偏激武断的理论是不太科学的。作为现实生活中的绝大多数人来说,长板与短板之间的差距不会过于悬殊,因为大家都是普普通通的凡人。在职场中,几乎鲜少见到精通某事物却几乎不了解某事物的人员,这与我国的通才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关系。职场中的竞争是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所以这个木桶应当有各种各样的木板,它既来自于自己也来自于别人,它包含了技能、智力、品德、情商等一系列的因素在内。

有些“短板”是与生俱来的,比如外貌的不足、原生家庭的缺陷等等,它们几乎是无法以后天的努力去弥补的,但这些东西的确在职场中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一个人的身高和外貌,在求职中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而原生家庭的完整和谐,对于个人的性格形成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这些都是职场木桶上的木板。一味地弥补这些不足是相当愚蠢的,我们能够慢慢地改善,但不能将精力全部放在这里。至于一些长板,比如学历、荣誉、技能等等,它在职场中也并非永远有效,因为世界在不断地变化。记得在若干年前,电影放映员是很好的职业,但时至今日,这门技术已经不算是“长板”了。

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我们的短板和长板也在变化,因此我们不但要学会“复合”,更应当学会审时度势。不一味地弥补所谓的“短板”,也不因为自己的“长板”沾沾自喜,而是重新选择出自己的方向,然后再决定自己是不是要为之努力。未来缺乏的人才是非线性的拥有运动观的职场人员,而不是机械的单一线性思维的员工,这个时代不需要“大而全”,也不需要“不识趣”。只有顺应时代,审时度势的人,才能最终在职场中笑到最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