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直通车(一)

每年一度的国考即将来临,申论复习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相对而言,行测有标准答案,可以通过题海战术,不断刷题来提高成绩,而对于申论来说,如果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拼命刷题,那就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目前网上各种申论知道类文章琳琅满目,让申论小白真假难辨,大体而言,分类两类,一类是套路流:这一类的特征就是空讲理论,没有例题,就像传统武术套路,一招一式非常好看,说起来头头是道,但是没有实战功能,到了考场就会被徐晓东之流打的落花流水;一类是实战流。这类跟散打差不多,虽然看着简单,没有那么多理论阐述,但实战效果很好,这一类的特征就是结合题目,逐一分析。具体该看哪种,各位看官心中应该有数。对于申论复习,个人认为,大体上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

一、钻透一套题目

申论和行测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一个是以精炼为主,一个是以题海战术为主。申论不需要大量的练习,相比行测,申论更侧重于一个悟字。只要悟透了方法,那么通过三五套题目的练习,基本就能达到一定的水平。而要悟出这种方法,首先要精选一套题目,一点一点去琢磨,这个一点一点,要求精确到每个字,每句话都要去揣摩,通过一套题目,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于概括、分析、对策以及大作文,都能做到有法可依,并在此基础上,再练习五道十套左右的题目,足够应对考试了。这是截止目前为止,申论复习时间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法之一。

二、学会两种方法

申论的载体还是汉语,既然是汉语,必然要遵循两个原则,语法和语意。而申论的解题秘诀,也要在这两个原则中寻找。语法为体,语意为用,我们以语法为依据,以语意为导向,就能准确找出我们需要的答案。小到标点符号,大到段落,仔细分析,寻找出最可能是答案的那些语言,这些语言,往往具备一些语法上的特征,这些特征,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从许许多多的题目中提炼出来,再运用到解题过程之中的,也就是把书从厚读到薄,再从薄读到厚的过程。比如词语:就有名词、介词、连词、动词等,我们再以介词和连词为例,统称为关联词,结合语意,可以分为四大类:

(1)原因型:因为、所以,由于、因此、总之等(原因型关联词往往是归纳的条理所在)

(2)转折型:虽然、但是、然而、其实、可是、却等;

(3)总结型:据调查、据显示、据报道等;

(4)递进型:单用的:其实、由于、还、主要、不但、不仅、不光、而且、并且、并、甚至、更、以至、何况、况且、尤其、甚至于、加之等。

单纯说起来可能比较抽象。还是以具体的题目为例:

“给定资料2”揭示了当前社会心理方面存在的若干“缺失”,请对此予以归纳概括。(10分)(2014年国考申论副省级)

材料分析(节选一段):由于(原因型关联词,首句原则)当前各种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人们在资源占有、机会获取、成果享用等方面出现事实上的不公平(深度内涵词,往往直接作为答案),一部分人往往在比较中产生了心理失衡(题目问的是心理方面的缺失,这里的心理失衡,直接和题目要求吻合,是心理缺失的表现,重点划线)。加之(递进型关联词,表示进一步的原因或条件)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高,各种不平衡、不公平(第二次出现)信息迅速大量地传播公众,造成了更多人的心理失衡(第二次出现),这种情绪积累时间过长,势必产生严重的心理问题和社会矛盾。(本段中,有原因型关联词和递进型关联词,这两种词语引导的,后面是重点,同时,不公平和心理失衡反复出现,说明是本段的核心。另外。参照上段,压力大是个人心理状态,转化为社会心理就是轻松感缺失。心理失衡也是个人心理状态,结合部公平,转化为缺失的表述方式就是:公平感缺失。本段很明确的在讲社会公平问题,原因是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社会资源分配和信息化程度高,导致心理失衡,我们根据语法勾画法,把两个关联词引导的内容作为答案重点,推出:公平感缺失。体制机制不完善和信息化程度高,导致心理失衡。)

因此,答案中的一点就是:公平感缺失。体制机制不完善和信息化程度高,导致心理失衡。这个答案的得出,既需要运用语法中的关联词特征,也需要结合语意推导,这也是申论解题最基本的方法了。

下篇文章我们继续分析弄通三大题型和掌握四种结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