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朱元璋里提到的两个南洋国家 要了两位宰相的命

诸位看官,前段时间给大家讲了明朝洪武年间的一起外交公案,占婆国使来朝,却被怠慢。胡惟庸和礼部踢皮球。结果最终胡惟庸就因为这样一件看似很小的外交事件倒台。可见自古外交无小事。

占婆国使来朝一事的来龙去脉小子已经说过多回了,不在赘述。总之这是件真实的历史事件。而电视剧《朱元璋》可以说是七分真,三分假。比如驸马欧阳伦案的时间就错的离谱。不过小子不像有的杠精,看个电视剧《三国演义》还要在下面一个劲发弹幕说《三国志》如何如何。看个清宫戏还要骂导演演员是满遗。艺术作品就是艺术作品,不等同于历史。看历史小说,历史剧。非要较正史的真完全没必要。

电视剧关于胡惟庸案的描述,基本符合历史。而历史上对杨宪如何垮台的描述语焉不详。所以对于杨宪案的描述,就完全是基于编剧的想象了。不得不说本剧的编剧水平高。虽说胡惟庸和杨宪是对死对头。但从杨宪案可以看出与胡惟庸案相似的地方。整部剧一共就提到了两个外国。一个渤泥国,一个占婆国。杨宪死于虚假的渤泥国商人事件,胡惟庸死于真实的占婆国事件。两人可以说都是被南洋国家坑了。

胡惟庸被占婆国坑,完全是躺着也中枪。而杨宪死于渤泥国商人事件。则完全是自己做死。对于杨宪的故事,编剧采取了一编编到底的策略。首先这杨宪虽然是因为何事被处死,史书语焉不详。但咋发家,史书还是介绍的比较详细的。杨宪和胡惟庸都是开国之前的政治新秀。在开国之前就已经受到朱元璋的重视。而电视剧里则是杨宪在开国之后才因为刘伯温的引荐才受到朱元璋的特别重视。

历史上的杨宪是因为搞情报工作特别突出受到朱元璋的重视的。而电视剧里则是杨宪随朱元璋巡视。主动请缨做扬州知府而受到重视的。这扬州做为唐宋时期的国际化大都市,又是大明的京北重镇,却在开国时期衰败的不成样子,电视剧里说当时只有十八户人家。杨宪主动请求治扬州,朱元璋自然很高兴。记住了杨宪,对他格外关注。虽然只是小小知府,但扬州显然成了特区,杨宪成了特首。那待遇给个巡抚都不换呀。

这杨宪真是个一流的公关学家。他治扬州采用了大炮与实干并行的策略,先是喊口号:【龙兴之地在凤阳,富国兴农看扬州】当然光喊口号是不行的,新官上任三把火,喊口号是所有地方官都会的。真要把三把火烧旺是不容易的。这杨宪的三把火烧的还不错。哪三把,第一把以身作则。破庙办公,划责任田。第二把拉移民,想尽优惠政策吸引移民来扬州。第三把杀贪官树典型。将小老虎宋主簿酷刑杀死,剥皮示众。有这三把火,加上朝廷的特别扶持,扬州确实进步很快,人口经济都得到迅速恢复。

两年之后,杨宪苦巴巴的日子就过去了。朱元璋一高兴就将他调回了京城。而他也向皇帝进献了稻谷,还进献了从自己责任田里长出的超级大稻穗。朱元璋很高兴,对他恩赏有加。其实短短两年能出这么大的政绩,有水分朱元璋也是心知肚明的。然而开国就得用狠人,哪怕是虚胖也得先胖了再说。所以虽然知道杨宪是酷吏,但就是喜欢他的酷。杨宪治扬州就算整死再多的官员,打死再多的百姓。也无非是个手段问题。皇帝看中的只是最后扬州确实人口和经济迅速恢复的结局。治中书省虽然刺头,但是皇帝就是喜欢年轻人脾气冲点。这些都不足以让杨宪垮台。

而真正要杨宪命的是那两根超级大稻穗,杨宪搞的画蛇添足。最终害死了自己,那时候又没有转基因技术,也没有杂交水稻技术。那么大的稻穗哪来的,是从渤泥国商人手中花十五两黄金买的。渤泥国就是现在的文莱国,当时渤泥国执政的是殖民伟人黄森屏。所以这渤泥国商人和大明往来密切。这杨宪够狠,买完稻穗就杀人灭口。不过他没有看过《明朝那些事》。不知道一句话,要么不做,要么做绝。一味的狠,事情没做绝,狠也白狠。

这明朝和周边国家的移民是双向的。一边此时已经有东南沿海地区的华人去南洋讨生活。另一方面,这南洋商人也羡慕天朝经济的繁荣。来中国定居,有不少最终选择了归化。这个渤泥国商人就属于半归化的南洋商人。虽然两边跑赚贸易差。但却娶了位华人妻子,基本上在天朝定居了。这杨宪调查不彻底,斩草不除根。最终渤泥国商人的妻子在胡惟庸等人的保护下成功上访。这根颗粒饱满的硕大稻穗,最终将杨宪给彻底压死了。

下民易虐,上天难欺。杨宪表面上懂这个道理了,其实没懂。朱元璋的意思很明白自己是天,你爱咋搞咋搞,别忽悠我。电视剧里的杨宪不懂这个道理死的很惨,而真实历史中占婆国外交事件。朱元璋生气也是生气在胡惟庸绕过他这片青天擅作主张。毕竟在皇帝心中,百官各个赤条条的才是最大的放心。

转发加关注好运连连转

九零超哥如是说

侃古论今道风云

预知天下兴亡事

订阅!

微信号superman19195

海量有料资源,你不扫一下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