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不全是种“病”, 解密失歌症

编译:E7音乐 小E

前些日子我们的美添音乐里面分享了一首歌,有小伙伴留言说自己五音不全”,那我们就认真说说五音不全这件事。主要想回答四个问题:

1.心理学家怎么定义五音不全?

2.人群中五音不全的人群分布情况?

3.什么原因导致五音不全?

4.五音不全可以靠后天音乐训练改善吗?

失歌症,音乐能力的天生意外

有关音乐起源的假说很多,比如本能说、模仿说、劳动说还是游戏说。按下这些不表,总之,原本,搞音乐是人类的基本特性。早在人类语言出现之前,我们的祖先就知道通过各种声调来交流和传达情感。这一点也很容易理解,人类的各种近亲远亲动物们一直是这样干的。说到底,音乐和语言都是一套人类用于交际的符号系统,两者有其共性。

那为什么有些人就是听不出音调,总是唱歌跑调呢?
人类语言表达功能的发展,不只是在于舌头,更重要的是大脑左半球额叶的布洛卡,颞上回的威尔泥克区和顶一枕叶的角回等。同理,人类的音乐能力也不仅仅在于嗓子和耳朵,也要看对应脑区。所以,是不是五音不全,除了要听你音乐老师的判断,还得听听认知心理学家和脑神经科学家怎么说。
过去,人们认为失歌症(Amusia)是由于大脑损失导致无法处理音乐。这个说法的背后假设是,人人具备音乐的能力。但事实并非如此,2002年,科学家发现了没有任何脑损伤历史的先天性失歌症,这十名研究对象对语言有正常的理解,可以通过声音识别说话者,可以识别各种熟悉的环境声音,比如动物的叫声。他们与普通人不同在于,他们很难在没有歌词的帮助下识别熟悉的曲调,而且他们听不出来自己和别人唱歌走调。
于是,研究人员用先天性失歌症(Congenital amusia)一词来描述不能用脑损伤、听觉丧失、智力迟钝或缺乏外部刺激等原因来解释的音乐能力缺陷。尽管此类人群拥有正常听觉、语言能力和智力水平,却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基本音乐能力不足,不具备正常的音乐感知和再认能力。

感谢脑神经科学的发展和基因研究技术的进步。研究发现:先天性失歌症,音盲,是由影响右侧听觉皮层和额下回连接的神经元异常导致。它不是唱歌翻车,它是一种音乐能力的天生意外。

图:弥散成像技术观察到失歌症者两半球的弓状束较小,

右侧尤其明显(这张图看着莫名有些惊悚吧)

图2和图3核磁共振的结果与之类似

另外,它还可能和另一种语言障碍——阅读障碍(dyslexia),又叫做失读症,有关。也有说法认为,失歌症是失读症的一种表现形式。

人群中不一样的1.5%

专门研究音乐认知的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心理系教授Isabelle Peretz和美国斯基德莫尔大学心理系的助理教授Dominique T Vuvan,在《欧洲人类遗传学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2017年2月),介绍了她们对先天性失歌症,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音盲的研究情况。

Isabelle Peretz可以说是这个领域的大牛了,自1987 年起,她就和同事们就不断地发展和修订成套音乐测验,最终发展为今天的蒙特利尔失歌症成套测试,这是目前运用最广泛的评估失歌症的工具。
为了调查音盲在人群中的患病率,Peretz和Vuvan进行了这个领域的第一个基于大样本的研究。她们使用三项客观测试,并配合问卷调查,对2万名调查对象,进行了调查分析。

这个庞大的样本构成是这样的:

一共有20850名志愿者参与了这项研究,最终研究者分析了16625名18-65岁的成年人的数据(平均年龄为31.6岁,标准差 = 12.8),这些人完成了所有三个测试,并且没有头部外伤和听力丧失的病史。大约一半(50.6%)的志愿者是女性,样本中1.4%的人的职业是“音乐”。

所用的三项测评工具是:

1. the Scale test of the Montreal Battery of Evaluation of Amusia (MBEA15),蒙特利尔失歌症成套测试,这个音阶测试包括比较30对不同的旋律,这些旋律在一半的测试中有一个走调的音符。分为 6 个分测验: 旋律轮廓、音程、音阶、 节奏、节拍、记忆,其中每个分测验包括 30 题,除了 节拍测试中的平均曲长为 11s之外,其他项目的曲 长皆在 3.8 ~ 6.4 s( 平均 5.1 s)。之前有研究认 为,失歌症者的音乐水平之所以低,多是因为对音乐 接触较少,因此整个测验都采用新异乐曲,以防止音乐经验对测试结果的干扰。整个测验持续 90~120分钟,受试者可以根据需要在每个分测验结束后进行休息。

2.走调和不合拍测试

我们录了蒙特利尔失歌症成套测试三个示例,大家可以听一听,判断一下其中哪个没有走调或不合拍问题的?

A

B

C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A·melody

研究者根据一个很保守的诊断标准,结果发现人群中基于音高的先天失歌症的患病率为1.5%,女性(57.9%)略多于男性(42.1%)。另外还发现4.2%的调查对象可能存在失歌症,这些人在一两个音高测试上出错。

研究还发现,音盲这种认知障碍很有趣,除了空间定位问题,它与其他认知障碍相对隔离——没有太多并发症。这一点和阅读障碍又有所不同。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是纯正的音盲,也不用太担忧。在别人说你唱歌跑调的时候,不要太吃惊。

音盲很可能是遗传变异造成的

就像其他特定认知领域的神经发育障碍,如选择性语言障碍、阅读障碍和先天性面孔失认症一样,失歌症症具有高度遗传性。也就是说,音盲很可能是因为遗传变异造成的。

大牛的这项研究还发现,一级亲属中有46%的类似症状。她在自己之前的研究得到的一级亲属类似症状比例是39%。这两个样本中的比例如此接近,表明先天性失歌症有较高的家族风险。

因而,你可以结合你父母的情况判断一下自己,到底是没找到合适的音准练习方法,还是天生的失歌症。也可以结合自己和伴侣的情况,预测一下你们孩子的潜力。

图片来源于网络

音乐训练带来的一线希望

问题是,如果一个患有先天性失歌症的人,特别喜欢音乐,能不能通过后天训练进行改善?

这项研究,同时调查了调查对象接受音乐训练的情况,比如有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开始的年龄、持续了多久,是自学的?中小学那种必须要上的音乐课?课外机构专业辅导?音乐学院课程?
结果发现,这些失歌症的调查对象,他们中曾接受过音乐教育的比例是52%,18%是自学,88%是学校强制学习,13%学校选修课,14%接受个别课程辅导,3%接受过音乐学院专业辅导。可见,音乐教育对基于音准的先天性失歌症影响微小。不过,不要气馁。研究者认为,这可能因为测试指导说明的开放性导致的,根据不同的语境,对于受过音乐教育的参与者来说,有些不规则和跑调的音符是可以接受的,因而出现误判。
另外,从研究设计的角度来说,为了更准确的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对这1.5%的先天性失歌症调查对象,进行一定时长的音乐训练,进行后测,对比前后测的结果,才能得出更为科学的回答。
并且,这一因素可能受参与者社会经济地位的影响,因为在大多数国家,课外音乐课程不是免费的,需要家长的额外付出。我们国家也是一样。学音乐是很花钱的。换句话说,丰富的音乐环境不一定能缓和先天性失智症的表现,而贫乏的音乐环境则可能加剧类似的音乐问题。
虽然研究发现这是天生的意外,但要知道人类的大脑可塑性极高,尤其是在童年早期。方法正确的话,所以,还有那么一些谨慎的希望。
最后,小E的态度是,想唱就唱,有没有听众不重要,你高兴就好。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文献:

Hyde K L , Zatorre R J , Isabelle P . Functional MRI Evidence of an Abnormal Neural Network for Pitch Processing in Congenital Amusia[J]. Cerebral Cortex(2):2

Loui P , Schlaug G . Investigating Musical Disorders with 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 Comparison of Imaging Parameters[J]. Annals of the New York Academy of ences, 2009, 1169:121-125.

Mandell J , Schulze K , Schlaug G . Congenital amusia: An auditory-motor feedback disorder?[J]. Restorative neurology and neuroence, 2007, 25(3-4):323-334.

Peretz, Isabelle, Vuvan, Dominique T. Prevalence of congenital amusia[J]. Europe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 25(5):625-630.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