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纪云妻子李英华:曾大着肚子工作一线,4个子女却都是普通工人

在婚姻中最理想的伴侣应该是什么样的?那一定是最懂自己的,相互依赖、相互扶持,无论什么样的日子都握住对方的手,不管遇上怎样的际遇、风雨,都甘之如饴。

在动荡的革命年代,就有这么一对,他们是夫妻,也是战友,他们相识年少之时,以共同的革命目标,一路从年少青葱走到了白发苍苍,一路相濡以沫,经历了我们国家的发展壮大,留下了一段时代的佳话。这就是曾任职国务院副总理田纪云和他的妻子李英华。

常听老人说,一位贤良淑德的优秀妻子可以让一个家庭的三代人都受益。纵观历史上的各路英雄人物,几乎每一位流芳的名将,背后都有一个伟大女人的存在。

我们国家的伟大公仆及革命家田纪云的背后就有一位人人称赞的贤内助——李英华,是她顶起了半边天。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就是这样的老革命家庭,四个子女却都只是普通工人。

田纪云妻子李英华:曾大着肚子工作一线,4个子女却都是普通工人。

1、革命见证下的爱情

田纪云,1929年生于山东肥城的一个革命家庭。年少时,正值抗日战争,田纪云从小就看着日军肆意践踏着中国的土地和人民,他深刻体会到战场上的战士们不畏强暴、舍身救国、共同抗战、坚持到底的精神。

田纪云一心想早日加入革命队伍,将日本侵略者从祖国的土地上赶出去。小小年纪的他,就已经做好了为国捐躯、为国奉献的准备。

1941年,刚满12岁的田纪云就加入了革命工作,从此成为了抗战中的一员。不过因为年纪还小,所以安排他在后方做后勤保障工作。也就是在这里,田纪华结识了和他年龄相仿的李英华,也就是后来的妻子。

1945年夏,在一次战役后,田纪云和李英华都被派去救护伤员,在为伤员服务的过程中,两人相互认识并留下了深刻印象。

李英华当时是中学里的高材生,考试经常名列前茅,在文工团的话剧表演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田纪云当时怀着满腔报国之心,努力地学习着党教给他的课程,掌握着文化知识,入党后,被任命为区队长。

两人在工作沟通中接触比较多,逐渐产生了爱情。同处在那个时代,而且有共同的革命追求,但两个人年纪都很小,他们都默契地将这份感情深深埋藏在了心底

田纪云和李英华经历了战乱年代,爱情更加牢固。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成为彼此无法替代的存在。1947年,田纪云和李英华均报考了冀鲁豫会计学校,两人都成为了十分出色的会计人才。

1948年,淮海战役取得了伟大胜利,在顺利完成带担架营支援前线的任务之后,田纪云被提升为正营职干部,也是在那一年,他和李英华也终于正式结为夫妻

当时条件艰苦,田老先生说,他当时身无分文,即我们现在常说的“裸婚”。但是,两人的爱情真诚且纯洁,在几乎没有任何结婚手续的情况下,简单地完成了结婚这件人生大事。

在几十年后的一次访谈中,田老先生说当时的李英华谁也没有看上,就看中了自己。在说到这些往事时,田老先生的眼里充满了柔情。在访谈中,田老先生说:“我们认识70年,结婚66年,一起在战场上走过,在困难中走过,什么苦都吃了,我们一直在一起。”

这样的感情不禁让人十分羡慕。在战争年代,两人的关系不仅是夫妻,更多的时候是相互扶持的战友

除了在生活中相互照料,在革命工作中两人也是保持同一战线,无论多艰难的环境,彼此都坚定地站在一起,谁也不愿意离开谁。夫妻联手为革命,让人动容和敬佩。

两人在无比艰难的环境中,共苦,感情十分坚固;也在新中国成立,生活条件变好以后,同甘。田纪云和李英华用他们的故事,为我们描述了一段在困难的时候相互扶持,在辉煌的时候携手并肩的美好爱情故事。

2、田纪云和李英华的教育之道

田纪云和李英华曾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在那个革命的年代,他们和许多革命者一样,都是“舍小家为大家”,夫妻两人也一直投身革命事业,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9年,队伍要组织南下,田纪云和李英华主动请缨。田纪云已是当时南下支队中最年轻的营职干部之一。在队伍行进过程中,发现李英华已经怀孕,但他们从未声张,李英华怀着孩子,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完成了当时的任务。

当时偏巧遇到南方雨季,阴雨连绵,道路泥泞,马车在路上行进十分艰难。在这样日夜奔波的艰难条件下,两人的孩子在父母解放全中国的途中诞生了。

这个孩子,可以说是克服了重重障碍,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在那个炮火纷飞的年代,一个新生命的到来,对于夫妻俩都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和慰藉。

在各方力量的努力之下,1949年新中国成立,因为在战场上的突出表现和个人能力,田纪华被国家给予高度奖励。尽管身居要职,田纪云也是坚持以身作则、从不敢懈怠,走在建设祖国的第一行列。

废寝忘食、鞠躬尽瘁,这是田纪云的常态,他将自己所有的精力都付出给了工作,给予了祖国。

如此,他们小家的家庭琐事,以及孩子的教育,这些重担都落在了李英华的身上。

但是作为田纪云的贤内助,李英华从来没有抱怨过,而是默默的、尽心地操持着自己的小家。因为李英华清楚,自己的丈夫做着为国为民的伟大工作,而自己则有义务守护好他们的小家,让田纪云无后顾之忧,这就是对丈夫工作最大的支持。

在那个困难的五六十年代,李英华勤俭持家,省吃俭用,拉扯大了四个孩子。田老先生曾说,李英华为他养育了四个子女,为家庭做出了巨大贡献。

李英华在教育孩子方面特别用心,一直秉承诚实厚道、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优良生活作风,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在访谈中,田老先生也提到,看到饭桌上掉了一粒芝麻,李英华也要用手指沾起来,放在嘴里;看到一粒花生米在地上,她也要捡起来,吹一吹便吃了。

这样的一辈子,不管生活条件怎么变化,这个习惯就没有改。这是和他们革命时代养成的习惯有关,经历过苦难,懂得生活的不易,所以一直过着勤俭节约的平凡生活。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生活逐渐安稳,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好了,从战争代携手走到和平年代,田纪云和李英华的四个孩子,也渐渐长大成人,他们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2、四个孩子的平凡生活

田纪云在怀念老伴李英华的文章中,就曾写道,李英华平素为人十分低调,在田纪云担任国家要职后,从不给他找任何麻烦,也不出头露面。

有时,他们一些老友一块吃顿饭,李英华都坐得远远的,从不与田纪云坐在一起。田纪云和李英华从未利用自己的权力和影响为子女谋取任何好处。

他们一共养育了四名子女。长女是在解放中国的途中,在湖南湘潭生下;后面三个孩子(一女,两男)都是五十年代在贵州出生的。

田纪云后来身居高位,公务繁忙,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李英华则承担起料理家务、教育孩子的重任。

田纪云一直不忘自己为了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初心,廉洁奉公,在地位和财富面前,仍不为所动,作为人民公仆,踏实地为人民服务。李英华则一直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地默默照顾小家,支持着丈夫的工作。

正是父母这样的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孩子们的价值观。这几个孩子从小就接受着田纪华和李英华良好的教育与熏陶,从未想过要靠父亲去得到帮助,他们和普通人一样。

老大(女)下乡当过知青、也当过兵;老二(女)同样也下乡当过知青,后面当了工人。老三(男)去当了兵,后面当了工人;老四(男)在长大后直接当了工人。他们都是靠自己的勤奋工作和生活。

在其他人看来,普通的工作和他们父亲的地位完全不匹配,但是田纪云和李英华都不这样想,他们认为,自己手里的权力不等于自己的利益驱使器,要想着时时刻刻为人民谋福利,这才是一名好的为人民服务的官员。

田纪华和李英华的教育方式,正是体现了他们两人心理彼此有默契、心有灵犀,有着对对方的充分信任,这份信任,不会因为时间而改变,只因为认定了对方是值得托付的人。只要有了充分的信任,往往才会彼此携手走得更远。

3、相濡以沫共度一生

当孩子都拥有了自己的人生,组建自己家庭,陪伴在身边的就只有爱人。

晚年间,李英华患上了心脏动脉瘤,而且发展很快。但由于年事已高,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没有办法动手术,也没有特效药。

田老先生说,在李英华得病以后,就基本辞掉了其他的事务,一直耐心伺候她,端屎端尿都是他自己干,李英华没有说过一个谢字,她认为是应该的。当然,田纪华病了李英华照顾,他也从来没有说过一个谢字。田老先生认为,这就是夫妻之道。

后来,李英华溘然长逝,田纪云对李英华的思念却一直有增无减,他写下了自己和李英华的生平故事,用这样的方式来纪念两人的感情。

在田纪云怀念李英华的文章中提到,田纪云非常欣慰自己能够一直陪伴着李英华渡过生命的最后阶段,没有离开过。

文章中还写道,走的那天是晚上,那天晚上田纪云准备睡觉时,李英华伸出手来让他握住她的手,这时李英华可能己预感到自己不行了,这是一种告别。

晚上,李英华蹬了三次被子。

第一次,她把被子蹬开了,他给她盖上,摸摸她的手脚,还是有温度的,过了不久,被子又一次被李英华蹬开,他再给盖上,这时候,还是正常的。

第三次再起来给李英华盖被子时,发现她的身体渐渐冷了,慌忙叫急救车,半小时后就到医院,可是还是晚了,人已经走了。

虽然田老先生痛苦万分,但是,让他欣慰的是,李英华走的很安详,并没有遭受多少痛苦,他觉得陪她上了“天堂”。

《万历野获编》中曾说:“盖圣德仁厚,加以中宫前后同忧患者积年,伉俪情更加笃挚。”所谓伉俪情深,在这里说的就是田纪云和李英华吧。妻子李英华做了田纪云的坚强后盾,田纪云因此毫无顾虑地投身革命事业,成就了小家和大家。

4、结语

李英华和田纪云的感情,是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特别羡慕和向往的那种爱情。两人相识于青葱年少之时,都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和抱负,也是因为对方的优秀而互相吸引,他们最终走在了一起,并相伴渡过了一生。

对于田纪云来说,李英华是最坚实的后盾,也是最柔软的软肋;正是有了李英华在小家的付出,才让田纪云没有后顾之忧,他才能专心为人民工作。我们南征北战不分离,风吹浪打不动摇,相依为命,患难与共。田老先生在怀念李英华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这样的英雄夫妻,正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田纪云和李英华的相知相伴相知相伴,没有轰轰烈烈的你侬我侬,有的是相互理解、相互扶持,是双方辛苦付出的经营,是再苦再累也只是相视一笑,继续携手向前。在他们岁月的道路上,一路相互扶持,相互理解,相濡以沫!

这些难能可贵的,可能正是我们现在的爱情缺少的。其实,最理想的伴侣关系就是给予彼此精神和生活上的支持,同时彼此进步成长。

参考文献

[1]田纪云的凄美爱情[J].周志兴.时代人物.2014(09)

[2]田纪云:怀念老伴英华[J].田纪云.记者观察.2014(12)

[3]田纪云和他的夫人李英华[J].周志兴.瞭望2014(32)

[4]田纪云:国务院大院的记忆[J].老年教育(长者家园版),2008,(8):8-9.

[5]位高情更浓[J].韩兆福. 贵州文史天地. 2000(06)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