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营造视角下多元治理主体互动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明诚社工
单位 | 成都市明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双柏社区成立于2012年10月,位于郫筒街道东南部新城,辖区总面积2.2平方公里,居民小区15个,居民2万余户,4万余人。近几年先后引进了数家专业社会组织开展服务,孵化与培育了几十余支社区自组织,但很多组织大多属于文娱类组织,功能性和公益性组织偏少。且辖区内的居民人数过多,现有的自组织难以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双柏社区全属商品楼小区,目前绝大多数小区成立了业委会。业委会是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担负着推进城市社区建设、扩大基层社会自治、培育公民社会的责任。然后现实中,业委会发展却遇到诸多问题,例如业委会成立难、运作难,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业委会与业主之间产生矛盾等,导致业委会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
成都市明诚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于2018年入驻社区开展服务,前期服务以社区公共空间为主,活动大多集中在创智e站,以趣缘为主的活动为主,刚开始通过宣传,吸引了部分居民参与,但后来社工发现只是活动的积累,参与群体越来越少,服务停留表面,做不出成效。
于是社工开始深入到小区里,走访业委会、物业、社区自组织成员,聆听他们的反馈,定准需求,作出反应。社工致力于发挥自组织、业委会的能动性,让他们提高社区主人翁意识,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
通过多方协商讨论,最终决定由社区提供支持,物业承头,社区自组织参与,社工协助,在几个院落进行巡演,举办“院落邻里节”,旨在让陌生的邻居熟悉起来,让疏远的邻居亲近起来,让静寂的小区热闹起来。经过社工的试点探索,服务终于有所起色,这一活动受到居民的热烈欢迎,希望定期在院落开展。
但这些只是社区营造中的冰山一角,如何让居民参与到社区事务中、提升自治主体的社区自治意识,怎么转变“出问题找社区”的局面?这是我们当下真正需要思考、也是直面居民利益相关的问题。于是开始制定“两步走”。
第一步,联系社区业委会、物业和自组织,将活动打包,联动开展,社工给予两点支持:
一是方案撰写、活动开展能力支持;
二是链接资源共同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社工寻找到一群公益同行者,充当陪伴者的角色,陪伴自治主体成长。以双柏社区四季豪廷为例,社工链接资源,业委会牵头落实,发出议题讨论“儿时坝坝电影进小区—大家想看什么电影”,小区业主群里热火朝天地讨论。
第二步,动员小区业委会,了解业委会的需求,直面小区治理难题。2019年3月28日,首届业委会沙龙开展,通过电话招募,来了8位业委会成员,以开放空间的技术,了解到了业委会成员们的需求。
他们反馈了许多问题,如:业委会和业主不信任问题;居民家里进老鼠要找物业灭鼠;小区成立业委会筹备组,成员随意拉人,关系好的就进筹备组,一顿乱搞,居民群体吐槽的问题;居民权责意识不分;业委会成员能力参差不齐等。
问题这么多,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社工不是万能的,也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经过2019年首次业委会沙龙,经大家的一致讨论,沙龙可以定期来做,形成常态的联络机制,就社区层面搭建业委会平台,相互支持,抱团取暖。
2019年4月14日,“团结奋进·共治双柏”业委会自治能力提升团建活动顺利进行,业委会派代表参加,优秀业委会工作者分享经验,抛出问题,积极解答和分享。通过两次的活动,彼此建立信任关系,从台前到幕后,以前没有互动的各个小区业委会私下开始建立来往,例如邀请做得好的业委会成员到其他小区指导工作,正在筹备业委会的小区也邀请伙伴来建言献策。
经过一致协商,最终决定各个业委会轮流坐庄来承办沙龙,参与人员不仅限于小区业委会成员,也邀请利益相关方或者对社区治理感兴趣的居民参加,每期以“科普大篷车”的方式,在小区开展科普活动,提高业主的认知水平。由双柏社区精城名典小区业委会坐庄,邀请到业内大咖舒服舒可心、陈剑军两位老师即将做客业委会沙龙,专家指路,给大家答疑解惑,探索社区治理,助推社区发展。
社区营造源自于英国,其前身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睦邻组织运动,即主张通过社会精英的志愿服务,促使社区居民实现互助和合作,以达到社区问题的解决和社区自我的发展。而真正意义上的社区营造是源于日本学者描绘日本战后都市自治体的理想蓝图,其理念可分为五个内涵:居民全体参与;地方文化的再检讨;人与自然共生;相互扶助的情谊以及社区资源的价值创新与宣扬。
就整体而言,社区营造的核心理念可归纳为五个方面:
一是社区自主,即由政府主导而变为社区为本。
二是由下而上,鼓励社区民众自下而上参与。
三是参与主体多元化。由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模式转为政府部门、专家学者、社区工作者、社区组织、企业及社区居民共同面对、协力推动的多元主体模式,并且特别重视扩大草根参与层面。
四是创造归属地认同,即创造人与属地的“生命共同体”意识。
五是永续发展,即围绕社区各方面的完善,实践“公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社区营造要在多元主体的参与中助推本地居民的合作共建。而从社区最重要的建设主体来说,由居住在当地的人动手来建设自己的家园,是创造地区魅力的重要因素。
社区居民是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社区治理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有序的社区管理和有效的公共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多元化的需求,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和谐、便利、安全和稳定的生活环境。
由社区提供支持,物业承头,社区自组织参与,社工协助,在几个院落进行巡演,举办“院落邻里节”,加强了居民之间的联系,促进睦邻友好关系的形成。居民间的良好互动是社区发展的前提,只有居民间建立良性关系,才能够促使他们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实现社区动员。
本案例中以双柏社区四季豪廷为例,社工链接资源,业委会牵头落实,发出议题讨论讨论“儿时坝坝电影进小区—大家想看什么电影”,调动了业委会成员的积极性,使得业委会成员建立联系,增促他们之间的互动,让他们参与到社区治理活动中去,在直接的社区公共事务解决中促其共同的社区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的养成。
由社区来搭建业委会平台,组织业委会自治能力提升团建活动,形成常态的联络机制,促进社区关系网络的形成,同时互相学习,共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构建和谐社区,关键是协调和均衡社区的各种利益关系,而实现社区利益整合的实质即是在异中求同,调整和协调社区内不同因素的矛盾、冲突与纠葛,谋求建立利益共同体,谋求制度、道德和情感的整合,也就是构建社区多元主体共同利益共同体,进行社区建设。
通过沙龙活动在业委会之间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参与到社区决策和社区治理中,培养社区共同体意识,提升社区自身发展能力。
总之,通过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在面对社区共同的问题关切中,通过直接参与以解决问题,进而推动社区发展,是推动社区营造最为重要的方式。
再者,社区营造核心要义是社区关系网络的形塑和社区自身发展能力的提升。社区关系网络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本,社区营造就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以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中去,在直接的社区公共事务解决中形成一种彼此认同、相互合作、和睦友爱的邻里关系,促其共同的社区归属感和共同体意识的养成。
同时社区营造就是要还权于社区,改变我国长期在社区实践中行政化过度干预的问题,通过社区多元治理主体的互动与联合,促进社区自身的问题解决能力、资源动员能力和社区自组织能力提升,以形成社区自我发展的强大内驱力。
最后,社区营造最终的目标导向是社区的自决与自治。通过社区营造,在引导社区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直接参与中,自组织、业委会等社区组织形态将发育生成并逐渐成长壮大,最终推动真正的社区自决与自治的实现。
社区营造就是要还权于社区
社工客周边产品想要给予社工爱与温暖
扫码进店了解更多
翁徐得、宫崎清:《社区总体营造的理念》,手工业研究所1997年版,第 2-58 页
赵环,叶士华. 社区参与:我国台湾地区社区建设经验分析[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8(02):29-35
王羽等.《日本小城镇的社区营造活动对我国村镇规划建设的启示》,《小城镇建设》,2012(3)
你可能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社工客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