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高考,自闭症孩子只能走一条“不正常”的路吗?

这两天,全国高考进入最后阶段。面对达到近1000万的考生数量,这的确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十年寒窗,只为今朝榜上提名,实现鲤鱼跳龙门。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普通学子通过高考实现人生跨越,对于超过1000万的自闭症儿童来说,他们的命运却显得与高考格格不入。

先来看一组数据:据2016年12月发布的《中国自闭症教育康复行业发展状况报告Ⅱ》中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自闭症人数超过1000万,并以每年十几万的速度递增,其中14岁以上人群约为800万。

如果再以50%的大概率来计算,成年的自闭症人士至少有400万。然而,你听说过有自闭症人士考大学,乃至通过上大学实现人生跨越的吗?

的确,还真有。

2017年6月,西安自闭症考生范李宇轩同学以高考超出一本29分的成绩,如愿进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而且学的专业是自闭症专业,成为当年自闭症圈内盛传的一大喜讯。

之前也有一名来自山西的叫范之舟的自闭症患儿,智商只有52,顺利通过艺考,又通过了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拿到高校录取通知书,让很多人为他高兴。

而就在2017年,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在残疾人单独招生考试中,首次面向全国,招收一名轻度精神障碍的本科考生。

虽然只招生一名自闭症学生,但这也成为目前国内首次有高校单独招收此类考生。

此次招生非常低调,融合教育专业,就是让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跟同龄生在常规学校一起接受教育。虽然只招一个,但足以让老师们兴奋起来,倘若这条路子打开了,则意味着更多的轻度精神障碍少年,将有机会一睹大学风采。

然而现实中却多的是“患孤独症少年高考失败 79分“孤独考生”从头再来”。

更多的则是很多自闭症患儿连进入小学的资格都被剥夺,在有形和无形的墙壁面前,一次又一次碰壁后绝望而归,最终被“封闭”在家中。

自闭症患者虽然是精神类残疾,但是他们也和正常人一样,享有平等受教育和被社会融合的权益,融合教育不仅对普通儿童有益,对特殊孩子也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让孩子了解不同的生命形态,是很好的生命教育,让孩子学会尊重生命,学会互助、关爱。

在2017年6月19日,于浙江省杭州市湖墅学校举行的孤独症儿童教育教学国际论坛上,来自海内外的专家探讨众多新的研究成果及实践经验,其中不少专家呼吁,应尽快探索一个适合中国孤独症儿童群体的教育框架。

这个框架也在国家出台的针对自闭症等特殊儿童的特惠政策下,成为针对特殊儿童的“保护伞”,然而从2006年我国制定的《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中,首次将自闭症列入精神残疾类别,到随后出台的一系列康复补助救助计划,国家和政府在政策法规上对自闭症儿童逐步重视。

在最新发布的《中国教育概况》一文中,关于特殊教育的内容如下:

2016年,全国共有特殊教育学校2080所,比上年增加27所。特殊教育在校生49.2万人,比上年增加5.0万人,增长11.2%。小学阶段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35.8万人,比上年增加3.9万人,增长12.2%。其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在校生19.6万人,比上年增长13.7%,占小学阶段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54.6%,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初中阶段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为12.3万人,比上年增加1.1万人,增长9.5%。其中,随班就读和附设特教班在校生7.5万人,比上年增长11.1%,占初中阶段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60.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高中阶段特殊教育在校生总数为10028人,比上年减少39人。

实实在在的特惠政策用数字来量化,是看得见也摸得着的,但在现有的社会框架内,一个自闭症儿童的康复与教育之路仍然坎坷。

相比一千万自闭症儿童的求学与融合之路,他们也需要更多的融合从而实现融入,但是,所谓正常人往往将他们视为“不正常人”区别对待,面对高考,他们只能走一条“不正常”的路,如同海市蜃楼一样,看起来很美好,但是实施起来却异常艰难而脆弱到不堪一击。

人都是不完美的,普通人也是这样,只不过不完美的形式和地方不一样而已,无论孩子还是大人,只有接纳了他人的不完美,才能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在遇到挫折的时候,才能更加自信、笃定、勇敢,并在生活中获得幸福感。

面对高考,谁来给自闭症人士一条通往正常的路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