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最难的一段日子,你是怎么“熬”过来的?
很快,就要和2020告别了。这一年,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生护士、新冠肺炎的康复者们、守护着百姓生活的外卖小哥和快递员们、在社区站好每一道岗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以及网易健康频道的小编们,都经历了什么?有哪些感悟?网易健康对他们进行了采访,让我们一起来“康康”属于我们的2020。
2020年初,我们的生活,都被打乱了。
“都给打乱了。”当网易健康问到疫情来时,对他的生活造成了哪些影响时,中日友好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危重症救治组组长詹庆元医生说,“本来应该回家看父母,没了,本来应该去度假,没了,本来应该去开一些重要的学术会议,也没了。”或许他的回答能代表很多医务工作者的2020之初的状态,一场疫情,让忙碌了一整年,本该回家与家人团聚的他们,又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抗疫的道路。
詹庆元医生与同事们
“本来真的是想要去武汉看樱花,当时跟我室友我们几个计划了好久的,车票都已经买好了,结果就没有去成。”夕阳再晨公益组织志愿者杜宜迪在2020年之初,也没有达成自己假期的计划,或许千千万万个普通的我们也是一样,没有回家吃团圆饭、没有好好享受假期、没有达成旅行计划,在忐忑和焦虑中开启了2020的新篇章。
疫情汹涌,很多人遭遇变故。
无情的病毒,汹涌的疫情,夺去了很多人的生命,让很多人的健康受到威胁。
郝丹是武汉音乐广播的一名主持人,也是武汉本地的一名新冠肺炎康复者。1月26日(大年初二),他开始住院治疗。当网易健康问及他刚确诊新冠肺炎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时,郝丹坦言,“刚刚得知自己生病的时候,害怕可能有一点,但是更多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百感交集。”当时的武汉,疾病流传的并不是特别广,郝丹就想:“大部分人都应该没有得,怎么就会是我得了这个病?”所以,患病之初,除了难以置信,郝丹也不免会有沮丧。
武汉音乐广播主持人、新冠康复者 郝丹
2020年6月11日,连续56天“零新增”后,北京疫情出现反弹,西城通报一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即后来闻名北京的“西城大爷”唐敬之。谈及生病的感受,唐敬之说:“一开始不知道这个病这么凶险,我真正害怕是在到了医院以后,在ICU那段时间,是稍微有点害怕的,因为那会发烧,烧了将近40度,给我烧糊涂了,吃不下睡不着的,当时跟虚脱了似的。”在医院的时候,他体重下降、“瘦得不成样”、脸色特难看。
“西城大爷”唐敬之
面对危机,有人负重逆行,有人做出牺牲。
2020年1月27日,大年初三,北京世纪坛医院90后护士檀学兵随援鄂医疗队前往武汉驰援,临行前,北京世纪坛医院院长嘱咐队员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并尽最大的努力去拯救患者,护士长对檀学兵说:武汉湿冷,多带衣服。在前往武汉的路上,90后的檀学兵说:“2003年‘非典’全世界都在保护90后,现在换我们90后保护全世界。”
脱下防护服后的90后护士檀学兵
詹庆元医生现任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四部及五部(MICU)主任,擅长呼吸危重症的临床救治。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刚刚爆发时,他便率领团队承担了武汉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任务。詹庆元带领的重症团队,大概共有160多人,团队里面主要是医生和护理人员,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后勤人员和一些管理协调人员,“他们也做了非常大量的默默无闻的工作”,詹庆元说。
从病房离开后接受消毒的詹庆元
年初疫情暴发的时候,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派出12名医护前往武汉,其中4名医生,8名护士,邢正涛正是其中的3名男护士之一。90后的白钰是邢正涛的妻子,也是宣武医院急诊科的护士。彼时,她留守北京、奋战在前线,与邢正涛相隔1128公里。“战胜疫情,挽救生命”,这是夫妻二人共同的心愿,也是所有医务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邢正涛说:“ 这种两地并肩作战的经历,我们会一辈子铭记!”
“抗疫夫妻”邢正涛、白钰
医护人员的辛苦,作为患者的郝丹一直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郝丹第一天晚上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比较晚了,由于来不及订餐,护士们把盒饭让给他们吃。他说,这让人特别感动,很窝心。
医护人员合影(郝丹供图)
“想感谢他们,特别想感谢他们对我的治疗和照顾,确实是无微不至的那种照顾我。”六月的北京,气温将近40℃,医护人员穿着一层层的防护服照顾病患,他们的辛苦让唐敬之倍感心疼。“他们穿着防护服,还有口罩、眼罩之类的,他们的脸上憋得呀,都是紫的。”除了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的付出也被唐敬之记在了心里,“社区有一个翟书记,我确诊了以后,他们在阳光底下就组织人做核酸检测,穿着防护服,一天下来之后,他说鞋里头都能倒出水来,而且穿上防护服以后喝不了水也吃不了东西,从头到尾不吃不喝,很辛苦。”
除了医护人员,还有许多普通人站了出来,奋战在工作岗位上,保障着社会的正常运转。2020年3月19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发布抗疫群像,外卖小哥高治晓作为唯一的华人面孔登上封面。疫情期间,外卖员、快递员、接送医护人员的司机、志愿者们挺身而出,超市、街道、医院等地方随处可见他们的身影,他们顺利保障了居民日常饮食生活,高治晓就是数百万外卖小哥中的一员。
疫情特别严峻的时候,人们对于”去定点医院”这件事起码从心理上来说是拒绝的。高治晓回忆到,“顾客打来电话,声音特别疲惫,他说他是隔离的一个病人,手机没有电了,所以特别需要充电线。”“人在病中难得很,如果都没有人帮他,如果他连最基本的通讯都断了,不知道怎样才能坚持下去”,考虑到这些,高治晓还是战胜了自己的恐惧,接下了订单。从医院出来之后,高治晓才发现自己的手不知道为什么就抖了起来。
2020年,发生了很多难忘的事。
在武汉,檀学兵照顾的第一个病情特别严重的患者让她印象深刻:“他说他想喝粥,然后我就跟他说,我去给你找找粥去。后来还真的找到一罐八宝粥,结果粥还没有热完,他就转走了、转重症了、ICU去了。当时跟他家里人打电话,让家属来取东西,跟他说有什么重要的东西,您看一下,我们给你收一下。结果患者家属说了一句话,家属说,他就是我们家最重要的东西,一定要把他救活。”听到这句话的檀学兵,忍不住哭了,她在心里默默为患者祈祷,希望他一定要平安无事。
在口罩特别紧缺的时候,由于没有提前囤货,高治晓好几天才更换一个口罩。有一次客人等餐时手里拿着两个口罩,当他把菜递到客人手上的时候说:“小哥这是给你拿的口罩,一定要注意好防护,辛苦了”,这些话令他特别感动。
“医生跟我说在你康复以后,身体恢复了,如果有意愿可以献点血。”唐敬之患病时,看到有些重症的病友需要靠武汉的新冠康复者捐献的血浆来进行治疗,这些血浆对于重症患者来说是救命的药物,“所以我义不容辞肯定要去献。因为国家为咱们付出那么多,我也想回馈一下社会。”唐敬之说。
生活不总是一帆风顺,让我们难过的事也时常“光临”。
“有一个患者我记得他生气,他就会摔体温表,因为水银是有毒的,然后你要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去找那个水银,就很难。”患者因为患病心情不好,檀学兵的工作中难免遇到不愉快,提起这些小事,爱笑的她也显得有些难过。
2020年6月11日晚上,网上传言称“西城大爷”隐瞒吉林旅行史,使用两部手机来保证北京健康码“未见异常”。随后,这一传言被证实为谣言。对于网上的这些诽谤和谣言,唐敬之不屑于与造谣者理论,但是,有个人将唐敬之和家人的隐私信息散布到了互联网上,唐敬之觉得“这个事情有点不道德,对我特别有伤害。”“又不是因为我让北京有了疫情,我也是受波及者,对吧?”唐敬之说。
大年初三,邢正涛接到了领导的通知,叫他准备一下:下午出发去武汉。送行的路上,从医院到机场,白钰一路哭着。邢正涛回忆:“她当时还是很担心我的,抱着护士长大哭。”谈及此事,白钰笑着说:“大哭中有不舍、伤心、害怕、担忧。”邢正涛坦言,“我就尽量不看了,就看不进去”。一分开就是80天,这是他们结婚后第一次分别这么久。
有时生活真的很苦!但我们总能找到一点甜。
第一次进隔离病房前,邢正涛思念着“想来不能来”的妻子,在防护服上写了“白钰我爱你”几个字,他说:“把名字给她写上,就当作她也到武汉了。”后来,同事把这张表白的图片发给白钰,她第一眼看到时还没有注意,然后再仔细放大,瞧见了这句“白钰我爱你”,感受到来自丈夫的鼓励,觉得特别开心、高兴。
郝丹的病房里共住着四位病友,刚入院时,郝丹和病友们每天都密切关注疫情的发展,病房里的气氛也很压抑。察觉到自身和病友们的心理变化,郝丹觉得不能再这样了,于是他拉着另外三位病友建了一个微信群,群名叫“必胜小分队”。在群里,郝丹除了分享疫情相关的好消息,还会转发一些段子逗大家开心。幸运的是,病房里的4位病友全部顺利出院了,到现在他们还经常联系,拥有了“革命友谊”。
“有的社区不愿意在线上活动,我们还挺艰难的。像推拿协会,他们就只能每天跑到食堂里给食堂的叔叔阿姨做推拿。”因为疫情的影响,杜宜迪和同学们的志愿者工作难以进行,他们只能就近对学校食堂的叔叔阿姨们“下手”。
无论如何,我们始终重视健康。
这次驰援武汉回来后,詹庆元的身体出了点问题,“以前老觉得自己年轻,身体没事,所以就不在乎,但是发现身体还是会出问题的。”以前总是关注别人身体情况的他,开始了注意调整自己的节奏。
“以前我们都知道说不要熬夜,不要玩手机,对吧?但是很多人就做不到。”把健康的理念放在心里,而不是放在嘴上,最重要的是付诸行动。郝丹说,很多人对于未知的疾病还是存有很大的恐惧,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给患者和对陷入疫情恐慌情绪的人一些温暖和信心,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力量和希望。
疫情期间,高治晓每天都会关注疫情新进展,感好多人被病毒夺去了生命。他对健康也有了新的感悟:“人的生命真的很脆弱,希望每个人都要好好的珍惜生活,珍惜身边的亲人、朋友。”
无论如何,我们依然热爱生活!
2020,也是郝丹和爱人的结婚10周年,他说一直在计划过一个有意义的结婚10周年。2020,邢正涛和白钰也意外迎来了他们的二胎宝宝。2020,唐敬之响应国家号召,尽量少出门,为了找点事干,他和孩子在网上一起学习了复原魔方。2020,杜宜迪在家上了半年的网课、和家人朝夕相处。2020,网易小编耿乙文发现自己还有成为“厨房达人”的潜力,学会了很多新菜式。2020,社区志愿者李瑞琪与之前都不太熟悉、也不会互相沟通的很多邻居成为了朋友。
疫情带给我们的除了遗憾和痛苦,也让我们的生活慢了下来,有了一些意外的收获,更让我们有时间去思考和发现生活的更多美好。
终于要和2020告别了,这是难忘的一年,是我们共同经历的一年,未来,愿每个人都拥有健康、珍惜健康,愿每个人都热爱生活、快乐生活!愿我们都能“越健康 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