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高血流量动静脉内瘘合并盗血----的解题思路
摄于2020年2月5日
昨天春光明媚
阳光透过窗户洒向卧室
甚美
即使疫情之下
也不好太过辜负
这是前些天发过的一篇文章,之前血流量计算错误,现更正重发,来龙去脉请点击链接:关于TAMEAN和TAMAX计算血流量的问题。
由于医疗技术的进步与普及,老龄化的加剧,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高发早发,于是透析人群的比率逐年上升,如何评估动静脉内瘘,将成为超声医师的一项必备技能。
血液透析:
将血液从患者身体引出体外,经过透析装置,滤掉大部分废物及多余水分,将血液再回输入人体的过程。
图片来源网络
血液透析患者的三种通路: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 。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 。
·中心静脉导管(CVC)。
透析用动静脉内瘘:
指将上肢动脉和邻近表浅静脉做血管吻合,经一段时间成熟后,表浅的静脉动脉化,用于血液透析穿刺,反复建立体外血液循环。
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手术方式:
移植物动静脉内瘘(AVG)手术方式 :
举个例子
病史:
患者,男,62岁,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术后2年余,术后半年左右开始胸闷、呼吸困难。来院常规检查瘘口情况。
解题思路
01
第一步 判断瘘口类型
找到瘘口(震颤最强处),观察瘘口类型。本例为自体动静脉内瘘,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
第二步 评估瘘口头侧的桡动脉
观察瘘口头侧的桡动脉是否通畅,于距离瘘口2cm处测得其峰值流速PSV=230cm/s。
第三步 瘘口的评估
仔细观察瘘口处有无异常回声。
测得瘘口内径约8.6mm(咨询过有经验的超人,认为瘘口内径多在8mm以内,本例似乎偏大)。
峰值流速PSV=483cm/s,流速偏高(正常<400cm/s),但与其头侧桡动脉流速比值为2.1(正常<3),且瘘口处无异常回声,故狭窄的诊断不成立。
结合瘘口内径偏大,流速偏高的原因需考虑是否为瘘口流量过大所致。
第四步 评估瘘口足侧的桡动脉
观察瘘口足侧的桡动脉是否通畅,特别需要注意血流方向,正常情况下桡动脉血流应该自近心端流向远心端。
本例正好相反,血流逆转,而且该患者手部掌侧苍白,自称有麻木感,透析时加重,因此考虑盗血综合征 。
第五步 进一步观察同侧尺动脉,以印证盗血的诊断(无盗血时,此步骤可省略)
测得同侧前臂下三分之一处尺动脉频谱形态改变,阻力明显减低,更加印证了盗血的存在----尺动脉血流通过手掌的深、浅动脉弓逆流入桡动脉从而供应头静脉,该血流通路的阻力明显低于正常通路。
对于上述"尺动脉频谱形态改变”的理解,与对侧(右侧)尺动脉比较之后会更有体会。
右侧尺动脉频谱↓↓
第六步 评估头静脉----重中之重
观察头静脉血流是否通畅,有无狭窄、扩张、血栓等,距离瘘口10cm内有无粗大分支。
测得瘘口头侧10cm处头静脉内径约5.8mm(注意轻放探头),静脉前壁距体表距离约2mm(正常<6mm,太深不利于穿刺成功),流量QA约1181ml/min(仪器可以自动计算,也可以自己根据公式QA=A·TAMEAN·60=A·0.5TAMAX·60算出。注意,A为血管横截面积,单位是cm²,TAMEAN为时间平均平均流速,TAMAX为时间平均峰值流速,单位是cm/s)。
第七步 加测心输出量CO(头静脉血流量正常时,此步骤可省略)
根据高流量内瘘的诊断标准---当QA>1500ml /min和/或QA/C0>20%时称为高流量内瘘(其中CO是心输出量)。
由于头静脉血流量QA为1181ml/min,虽然<1500ml /min,但是鉴于流量稍微偏大,需要加测心输出量CO,为3.46L/min,算得QA/CO=34%,大于20%,因此高流量内瘘的诊断成立,也可以解释上述瘘口流速偏高的原因。
第八步 测量肱动脉血流量。
于肘上5cm处测得肱动脉内径6.1mm,平均流速约139cm/s,流量约1179ml/min(头静脉流量为1181ml/min)。
左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探查:
动静脉内瘘位于前臂近腕侧,头静脉-桡动脉端侧吻合。
吻合口头侧2cm处桡动脉PSV:230cm/s;吻合口足侧桡动脉血流逆转,PSV:82cm/s。
左前臂下三分之一处尺动脉频谱形态改变,呈单相低阻型,PSV:72cm/s。
瘘口内径:8.6mm,PSV:483cm/s,与吻合口头侧2cm处桡动脉之比为2.1。
吻合口头侧10cm处头静脉内径:5.8mm,静脉前壁距体表距离约2mm,TAMAX:149cm/s,流量QA:1181ml/min,与心输出量CO之比为68%。
肘上5cm处肱动脉内径:6.1mm,TAMAX:139cm/s,流量QA:1179ml/min。
诊断意见:
1、左前臂动静脉内瘘术后。
2、QA/CO=34%,考虑:高流量内瘘,建议心脏彩超全面评估心功能。
3、吻合口足侧桡动脉及同侧尺动脉声像改变,结合临床表现,考虑:动静脉内瘘相关盗血综合征。
附心脏彩超结果:
1、全心增大(左心显著)。
2、左室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均明显减低。
本例是一个典型的瘘口过大导致的高流量内瘘,同时引发盗血综合征。
由于该患者有多年高血压、糖尿病、心梗等基础病史,心功能必然受损,当流量太大时,透析后血液回流过多过快,超过心脏承受范围,因此引发心力衰竭。
动静脉内瘘成熟的判断标准:
流出静脉直径>5 mm,血流量>500 ml/min,内瘘静脉前壁距体表<6mm(2019年中国血液透析用血管通路专家共识第2版)。
测量平均流速时,尽量将血管内径显示到最大,取样容积应包含全部管腔宽度。
关于血流量的测量位置,我统计了一下,市面上有三种方法:
①、瘘口处
②、肱动脉处
③、引流静脉处
不建议在瘘口处测血流量,理由如下:
①、瘘口并非标准圆形,根据瘘口内径算得的面积(圆的面积公式A=πr²)并不准确,因此根据公式血流量QA=ATAMEAN·60算得的血流量也不准确。
②、此处为非标准层流,难以得出相对准确的平均流速(估测血流量需要用时间平均平均流速或时间平均峰值流速)。
③、当瘘口为高血流量或有狭窄时,流速会明显增高,情况将更加复杂,测得的血流量也更不准确(极有可能会高估)。
所以,瘘口测血流量相当不靠谱。
需要注意的是,头静脉的血流量来源,除了桡动脉之外,还有前臂的静脉回流,所以出现如本例中头静脉血流量大于肱动脉血流量不足为奇。
要观察头静脉距瘘口10cm内有无大分支的原因:
①、这种大分支可能从头静脉的主干分流大量血流,从而造成透析效率降低。
②、不选择更远距离的原因是,动脉穿刺点一般在吻合口头侧10cm以内,所以即使超过10cm的头静脉有大分支,并不影响输出至透析机的血流量,也就不影响透析效果。(由图一可知透析时有两个穿刺点,瘘口近端为动脉穿刺点,远端为静脉穿刺点)。
关于头静脉取样位置,市面上也有两种方法:
1、距离瘘口10cm处。
2、距离瘘口2cm处。
我认为10cm处更妥当,因为2cm处距离瘘口太近,当瘘口有狭窄时,该处头静脉会明显受到瘘口的高速血流影响,从而高估其血流量。
当发现瘘口流速偏高时,除了瘘口狭窄之外,也需考虑高流量内瘘的可能性(比如本例)。
由于瘘口过大会导致流量过高,从而可能导致心力衰竭,瘘口过小又会导致透析时血流量不足,于是我翻阅资料试图找到“吻合口径的大小多少较为适宜”这一结论,但失败而归,目前国内外尚未有明确定论。
对于QA>1500ml/ min和/或QA/C0>20%但暂无心脏负荷过大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常规每3个月复查一次心脏彩超评估心功能。
盗血现象的发生是由于瘘口的阻力低于瘘口远端桡动脉的阻力所致。
本例盗血的血流通路为:肱动脉→尺动脉→掌深弓、掌浅弓→桡动脉远心段→瘘口→头静脉。
如果发现瘘口足侧桡动脉血流完全反向,可以诊断完全性动脉盗血。 如果频谱为双向血流,则为部分性动脉盗血。 按压引流静脉(或移植血管),如果反向血流恢复正常方向血流,则进一步证实存在盗血现象。
也有部分高流量内瘘患者并无盗血,仅表现为瘘口足侧乏血供,也需留心,瘘口足侧桡动脉血流频谱的测定必不可少。
如果发现有盗血现象,但无临床症状,则并无临床意义(注意区分盗血现象和盗血综合征,盗血现象是指瘘口远端桡动脉血流逆流,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上同时有肢体缺血症状:发凉、苍白、麻木、疼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坏死)。
高流量内瘘除了可能会导致本例所示的盗血之外,还有可能导致锁骨下动脉盗血,原理是:由于锁骨下动脉内的血流量过多的进入上肢,而导致进入椎动脉的流量不足。
所以当发现透析患者出现不明原因锁骨下动脉盗血时,要想到瘘口流量过大的可能。
瘘口流量过大时,也可以并发头静脉的瘤样扩张(又称头静脉动脉瘤,因为此时头静脉内含动脉血,所以称之为动脉瘤),当然,头静脉的瘤样扩张也可以导致高流量内瘘,两者可互为因果。
以上不少观点纯属个人所见,不当之处,欢迎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