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春天,晁补之考中了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仕宦之路。据《资治通鉴》卷七四记载,这次科考朝廷共录取了六百零二名进士,加上特奏名进士,合计有七百七十八人。这些人分别被授予将作监主簿,国子、四门助教,以及长史、文学、助教等官职。
  
  晁补之从十七岁第一次参加科试取解以来,共三赴科场,但前两次均未如愿。所以,他说自己是“间关一名,黾俛十考”(《谢淮南漕彭元施》)。因此,晁补之早年在科场上并非得意。但这次考试却极为顺利,他先于元丰元年开封府的拔解试中取得解头,又在第二年的礼部试中获得第一。神宗殿试的时候,读到晁补之的文章,大加称赞。他当时对左右的大臣们说:“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张耒《晁太史补之墓志铭》)神宗的褒奖,让晁补之一时名声大噪。
  
  

(0)

相关推荐

  • 北宋时有一家六口参加科举,竟全都中进士?朝野闻之哗然

    东都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回.秦地少年多酿酒,已将春色入关来. 一个人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天时.地利.人和总要占一些.古时候一个人想要金榜题名,这背后的辛苦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付出,可能是整个家庭对他 ...

  • 一家六口进京赶考,结果全部考中进士,最大功劳归于一个女人

    大家好,我们的老虎仔谈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北宋嘉祐二年,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有一家六口进京赶考,结果全部考中进士.在他们当中,最有名的一 ...

  • 《国学拾要》引语

    当今,人们习惯于把中华传统文化通称为"国学",是"国故学"之简称,一切过去的中国文化,都是我们的"国学". 国学大师胡适先生曾把国学分为六类 ...

  • 《国学拾要》跋

    跟龙道子先生是师范时期的同窗好友,毕业三十年以来,虽只四次晤面,却神交久矣,亲如兄弟. 第一次是九零年,送胞弟姜安去宜昌水电学校读书时见过一面,那时他在宜昌县广播电视台工作.我们一个班的同学,大多都在 ...

  • 徜徉唐诗长河,重拾国学基础

    中国文化绵延五千多年,是因为我们语言的相对稳定,除了入声的消失,其他几乎变化不大.因此,现在的我们可以读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一千多年前的唐诗,两百多年前的宋词.这是传承的力量,于是我开始跟随楚子老师读唐 ...

  • 谜徒拾忆1503-14

    76.牛先生午前来包头(8笔字) 77.一点从包头去鲁南(12笔字) 78.午前要用鬼头刀(9笔字) 79.马上去找工头(少笔字) 80.三人一直在组合(8笔繁体字)

  • 谜徒拾忆1503-15

    81.回到南京已三点(13笔字) 82.先生进了山谷中(4笔字) 83.两人去村头(9笔字) 84.下午去南市买馒头(8笔字) 85.从十点开始复习(14笔字)

  • 名校之道(7)|行进在追本求真的路上——沈阳市宁山路小学的生本追求与国学教育(一)

    沈阳市宁山路小学这个老字号的教育品牌,是一所有着很高美誉度的名校.2009年开始,他们以生本教育为核心,又找到了新的生长点.通过生本课堂.生本活动.生本管理.国学经典教育.团队精诚合作等一系列的措施, ...

  • 校园文学 | 重拾信心的那一刻 | 作者:王子菡

    凡发表于大河文学的作品,将自动同步发布于腾讯新闻.腾讯快报.凤凰新闻.网易新闻.360图书馆.一点资讯等六大媒体平台,被多渠道传播.阅读量较高的文章还将发布于人气火爆的今日头条.百家号.搜狐新闻.简书 ...

  • #每日推文 仁不当政,善不为官#国学智慧 #感悟 #书单

    #每日推文 仁不当政,善不为官#国学智慧 #感悟 #书单

  • 国学经典名言、名句、格言,500句!(401~500)

    40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402.彼一是非,此一是非.庄周40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40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书经40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韵) ...

  • 国学经典名言、名句、格言,500句!(301~400)

    301.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302.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303.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30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305.差以毫厘,谬以千里.<汉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