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稚丨家长怎样才能淡定(完):对事不对人,态度温和坚定

鲁稚:作家,亲子教育专家。著有《正能量让孩子内心强大》《三年能走多远》等十余部家庭教育著作,及《你不来我也等》《正在消失的物品》等十余部非虚构文集。


我文章里总在写要尊重孩子,要给孩子自由,有的家长就说,他做那个是明显错误的,譬如说脏话,偷东西,打人,这种事情我总不能不管吧?确实,这种明显错误的事情,一定要管。但是,怎么管?既要管之有效,又不要伤害孩子,这个分寸怎么把握?

也好把握,总原则就是:对事不对人,态度温和坚定。

其实,当孩子出现这些现象时,就说明我们的管教已经出了问题,只是你自己没有意识到而已。只有觉察到根源所在,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由于每一个家庭情况不同,我不能在这里分析每个孩子每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只能在方法的层面上给一些普遍性的建议。

当我们发现孩子做了一个错事的时候,你可以明确告诉他,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你为什么不能这样做。我们给他指出错误的时候,不要带着情绪指责,指出来就行了,不要带情绪。你可以平静地说:“你不要骂人。骂人不好。”而不是:“你怎么又骂人了?!这么粗俗!”

如果你把对这个事情的制止变成了对他的人身攻击,那就只能是激怒孩子,产生一连串的情绪反应,他的注意力也只会放在应对你的攻击上,而不是反省自己这件事做得好不好。

所以,父母要注意,在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时,你不接受的是孩子的这个行为,而不是孩子本身。我们对这个行为的引导和帮助,出发点是善意的,而不是要去攻击他,战胜他。

没有必要分出胜负,争个输赢,非要让孩子服你。有时候,你认为是错误的东西,孩子不一定认同,你们可以讨论,但没必要说服。应该允许孩子保留他自己的看法,留给他时间自己思考,这也是培养独立人格所必须的。

有些话是不应该说的,譬如:“你这个人太不像话!”“再这样,妈妈不喜欢你了,不要你了!”“我辛苦养你这么大,你太让我失望了!”这一类的话,都是针对人而不是针对事,都带有贴标签,下定论,威胁绑架的意味,孩子听到这类话的内心感受以及可能产生的情绪反应,大家可以换位思考,细细体会。

假如你认为孩子的错误行为应该受到惩罚,那么,惩罚的实施者也不该是你,而是那件事本身。比如早上快迟到了,我提醒你快点快点,但是你自己不听,结果就真的迟到了。这时候不需要我再骂你,“迟到了”这个结果本身就是对你的惩罚,因为这本身就意味着一次失败,意味着你对时间失去掌控,你这件事没有做好,你自己也会难受。只要是正常的孩子,他自己也知道不该迟到,你们只需商量具体的措施来避免迟到,而不是责骂。

真正的约束是自我约束,不能内化为自律的规矩都是无用的。对事物本身的敬畏才是最根本的约束力。

最后一点,就是我们家长的态度,应该是温和而坚定的。

温和是指情绪,不要发脾气,不要带有攻击性。坚定是说立场,对一件事情的评价和措施是清晰的,不变的。

比如,逛街的时候,孩子看到一个玩具,想买,你不买他就赖着不走。有的家长就开始指责孩子了:“每次上街都要买买买,家里那么多玩具还要买!”孩子玩具没买成,还被骂一顿,心里自然很不爽,老实的可能哭丧着脸跟你走了,不老实的可能就满地打滚了,买不买这个玩具已经成了一种较量,不管买还是不买,都总有一方会受伤。

其实,你可以先理解他这个要求的合理性,如果确实不能买,先安抚,再商量,强调你的理由,然后果断地把孩子带走。

最后,我想强调一点,教育没有定规,人也没有完人,我们永远都在路上,永远都有进步的空间。所以,不要太苛刻地对待自己,只有对自己不焦虑,对自己心平气和了,你才能够用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对待家人,和孩子一起成长。

完:)

本文为原创,所获赞赏将转给作者(连同明细截图)。欢迎转发到朋友圈、微信群。公号转载请与本阳台联系获得授权。投稿邮箱:lzdyt@sina.com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