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寅恪《挽王静安先生》笺注
陈寅恪《挽王静安先生》
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
越甲未应公独耻,湘累宁与俗同尘。
吾侪所学关天意,并世相知妒道真。
赢得大清干净水,年年呜咽说灵均。
【注】
①汉刘向《说苑·立节》:"越甲至齐,雍门子狄请死之。齐王曰:'鼓铎之声未闻,矢石未交,长兵未接,子何务死之?为人臣之礼邪?'雍门子狄对曰:'臣闻之,昔者王田于囿,左毂鸣,车右请死之,而王曰:"子何为死?"车右对曰:"为其鸣吾君也。"……遂刎颈而死。王维有“耻令越甲鸣吾君”句。
②湘累,指屈原投湘水而死。《汉书·扬雄传》:“钦吊楚之湘累。”注引李奇曰:“诸不以罪死曰累,⋯⋯屈原赴湘死,故曰湘累也。”尾句“灵均”,即屈原。
③尹珍,字道真,东汉牂牁郡毋敛(今贵州省正安县)人。东汉桓帝年间,作为古滇国出入湘荆最便捷干道上的平夷县四大豪门(龙、傅、尹、董)中的尹氏后裔尹珍,自以居于荒裔,不知礼义,心怀高远,涉途千里至汝南(今河南),拜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为师,学习五经,又向应奉学习经书图纬、文字,精通“三才”之学。学成后,返乡开学教授,足迹遍及夜郎、毋敛、珍州、南平军、鄨等县,于是南域始有学焉。为南中早期教育事业的创办者之一,有“南域知学自珍始”之称,被本邑及其所到之地称为“先师”。
④大清,谓大道。《管子·内业》:“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鑑於大清,视於大明。” 尹知章 注:“大清,道也。”又指政治清明。《隶释·汉太尉杨震碑》:“立朝正色,恪勤竭忠,无德不旌,靡恶不形,将训品物,以济大清。”
【笺】
. 仲尼吊伯牛疾,曰“斯人”。“这个人”,就在目前,为与永诀,因“私谊”而来相送一程。“敢将”,作断然语,这人当得一恸;又“敢”,岂敢,岂仅仅只是“私谊”,翻转一层,为天下存公道,言外已不觉推崇至极。接下一句,补足前意:一身之丧,神州文化界痛失大师;又值神州文化沉沦之际,以身殉道。颔联笔先宕开:末世文运屯邅 ,不能挽狂澜于既倒,是读书人的耻辱,却不愿学世俗之苟延残喘。“独”亦标格之不易字眼,而“未应”、“宁与”顿挫其间,委曲含情。“同尘”,出老氏和光同尘,这里反用。颈联笔收:“天意”为何?是孔子所说的天欲丧斯文,抑天之未欲丧斯文?“听天命”,点到即止,而重点放在“尽人事”上,即我辈读书为底事,是要肩负天下道义,不令斯文坠其遗绪,知其不可而为之。“并世”,又增进一层,同处斯世界,共同坚守一种文化,相知相惜的这份情谊,就连同为文化拓荒人的尹道真,见了都羡慕得妒嫉。信手拈来,关联极活,正事反用,衬托有力。尾以怀沙自沉之屈子正面去结,用事极切,作棺盖定论。
这诗风格,异于清水芙蓉那一类型,而属于深沉文化气息那种。全诗句子没有做呆,正反两面俱到,因此意境极圆;又笔端沉痛,情感极正,称得上方。圆出学养,方出才情。它既是对静安先生悼唁,也可以当作诗人自诔去读。阳明先生讲:“凡歌诗,须要整容定气,清朗其声音,均审其节调,毋躁而急,毋荡而嚣,毋馁而慑。久则精神宣畅,心气和平矣。”这样的诗,在了解基本意思之后,宜反复读,则义味愈出。
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