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日记137——关于“爱”的解读

关于“爱”的解读

——贺秉忠大内训学习分享

爱,是一个人情感至高无上的表达,它的高尚之处就在于它涵盖了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圆润而不腻耳的声音,无需伸张的厚实,不再陡峭的高度,毫无报怨的承载,不再挑剔的宽容,放下自我的格局,不计前嫌的豁达,见贤思齐的自省,没有图谋的付出……

但有一种人用自以为是的爱去爱他想爱的人,让爱者满怀委屈,被爱者无限痛苦,于是就发出“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感叹。我常常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爱自然生命力体系第24次大内训中,林青贤院长对爱、诚、义的分享,让我对“爱”又有了新的理解,“爱”中本身就包含着“诚”与“义”,没有诚和义的爱就算不上真正的爱。

在聆听张丽红老师的分享时,期间蹦出来的一张PPT吸引力我的眼球,引发了我的思考,就是那张中间有个“爱+”,边上圆圈围着五个力,即:发现力、格局力、价值力、感受力、敬畏力,虽然她没有对这五个力进行详细解读,但却激发了我无限的想象力,在此谈谈我对这五个力的理解。

1.发现力

我认为家庭教育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发现孩子的天性,激活孩子的灵性。所谓天性就是先天气质、爱好特长,所谓灵性就是孩子的发现力及转化知识的能力,也可以叫做揭开一个一个好奇心,这样才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因此,爱发现力不仅仅是父母的发现力,还包括孩子的发现力,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没有发现力能力的爸爸妈妈们不但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而且还泼灭了孩子的好奇心。

2.格局力

在沙拉老师的分享中有一句话“内心有了界限,心胸就会变得狭窄”,在家庭教育中,格局代表的是引领高度。余秋雨先生给文化的定义是“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家庭文化也不例外,对下要体察财米油盐,对上要问鼎精神高度。

请大家想一想,今天当我们的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时候,他们的奋斗动力是什么?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一个人没有了问鼎精神高度的渴望,心死的悲哀将成为必然。因此,格局力就是父母内在的精神高度,父母有了这个高度,才能帮助孩子形成高尚的人格,才能激发孩子的奋斗激情。

那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什么样的高度才叫精神高度呢?我想最起码应该做到放下小我,不要把孩子培养成家庭人,至少也该让他成为社会人,如果再慷慨一点儿,就告诉孩子,你是为国家而生,将他培养成为国家人,民族人,人类人,宇宙人。

“爱”还需要一种格局力就是无我。陈建翔老师在其学术论文中写到,宇宙有五德,即:生、养、成、教、安,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宇宙五德,并将之作为父母五德去践行,因为它存在于无我之中。生:生而不有,宇宙创造万物而不拥有;父母需做到给孩子生命而不把他们当做自己的私有财产。养:养而不宰,养育万物而不主宰;父母该做到养孩子长大而不去主宰他们,让他们自由成长。成:孕育万物成功而不居功自傲,父母应做到成功而弗居,不把孩子当做父母实现梦想的工具。教:影响万物于无形之中。父母们应当放下小我,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安:心安则安,自己安也让孩子安。心安需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对人生的方向、生命的意义已经不再犹豫困惑了;另一种是心境平静稳定,不管环境如何、际遇如何,内心始终不因此动摇。这五德当中也融入了《老子》高深智慧,体现的是一个人境界。

这些都是爱所必须的格局力。

3.价值力

每个人都会处于生活方式、精神价值、灵魂归宿三个层次当中,家庭教育的基本落脚点就是价值的体现。那怎样才能体现父母爱的价值力呢?

假如你问我太阳在哪里,我会用手指给你看,当你顺着我手的指向去看太阳的时候,手的功能就完成了,价值就体现了,虽然你不再会关注我的手,但我的手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因此,爱的价值力体现在父母正确的方向引领和孩子充分的价值体现。

4.感受力

我曾经看过两本书,一本是《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另一本是《叛逆不是孩子的错》,这两本书写的都是教我们学会感受孩子的感受。

每一个父母都爱他的孩子,无可厚非,但是为什么还要感受不到呢?那就是他们用自以为是的爱亵渎着“爱”。当我们把爱建立在自身的需要而不去感受孩子的感受时,爱的宽度、厚度、高度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摧毁孩子。因此,感受力的体现就是沙拉老师的那句话:“看见我,理解我,懂得我,感受我,再来教育我”。

5.敬畏力

孟子讲:“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就是说一个懂得敬畏的人才能赢得敬畏。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家庭中,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需要彼此尊重,任何一个居高临下、指手画脚、甚至草菅生命的人,他的光辉终将逝去。而在家庭关系当中,爱的敬畏力体现在彼此给予平等的人格,独立的思考,选择的自由。

这就是我对“爱”的理解。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