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创•《一起去看东荆河》(散文)作者 宋红莲
天气预报里说,汉江上游,雨量比较大,即将形成洪水,过境中下游地区。
潜江正属于过境城市,尤其东荆河,是衔接汉江的一条大河。由此便迎来了它的丰水汛期。
东荆河,我们平时没有少见,来来往往看到的,都是巨大的滩涂和一条弯弯曲曲显得十分秀气的主河道。
滩涂上都是种的小麦和油菜,大豆和玉米。有些舍得投资的人,还盖着简易大棚。
种这些田的人,心里都比较豪爽,比较放得开。洪水不是每年都来,最近四五年就没有来过。损失顶多抵去一年,其他年份就是丰收了。
尤其境内,修建了国家南水北调兴隆枢纽工程以后,调水的能力增强,东荆河基本就没有发过大水了。
今年是要泄洪,才起了大水。
东荆河大堤,高大巍峨,人们根本不用担心。虽然上了防汛大军,也只是监视水情,以防万一。更多的人,只是想去看一看东荆河起大水的模样。
昨天晚上,天气不错,我赶紧打理完家里的事情,骑上电动车,直奔东荆河而来。
顺着潜阳西路,跟着车流,从梅咀村里的一条岔路拐了进去。
我经常上大堤"观摩",知道这是一条捷径,平时车辆行人不多。可今天的这条路上,非比寻常,人们像以前赶场看戏看电影一样多。
我跟着人群走了一截路,才发现这些人和我一样,都是去看东荆河的。
由此看来,“几年等一回”的魅力还是相当大。
靠近大堤,在一堤如茵碧草间,斜躺着一条碎石路。
坡度不陡,电动车可以加大电门冲上去,不用下车。可是,上去的人太多,只能下车推了。
大堤上已经来了许多人,分不清是防汛的呢,还是如我等一样的观客。不过有一点很清楚,就是那些女人和小孩,还有抱着娃娃的男人,多半是被东荆河涨水吸引过来的。
人之多,完全可以用熙熙攘攘来形容。不少人坐在草坪上聊天,不少人拿着手机对着河水拍照。
河水已经完全铺开了,宽宽阔阔。眼睛也好,手机摄像头也好,都很难一下尽收眼底,需要扭头或转动身体,才能欣赏全幅画面。
上堤之人,上堤之初,没有谁不发这一声感慨:哇……这么壮观哪!
现在应该是收黄豆的季节吧?早的已经收割了,迟的或者田亩多的,可能就被水泡了。
堤边有一条通往河中间的水泥路,离堤不过五十米吧,就迅速沉入到河水之中,正好成了一些人戏水的“水埠头”。
有人往深水涉进去,淹近大腿了,才嗷嗷叫唤转回来,随后一阵大笑。
水面离堤面还有四五米,没有给人带来紧张气氛。有人在堤顶假意摆脚,说有一年的大水可以站在这里摆脚,那好紧张啊!现在的水,小儿科!
这人说话,气量很足,代表着所有人的心情。现在水利设施齐全,保险系数大,不用担心。
站在东荆河东大堤,朝西大堤望过去,恰好可以看太阳落水的景色。
平原地区,大多只能看到太阳落土的样子。只有在汛期,因为大水,才有这样的景色出现。而且时间不长,可能三五天,可能半个月。水一消退,景色随之湮灭。
这就是人们着急往东荆河大堤弄来的主要原因。
可能是静水深流吧,也可能是光线变淡,眼睛看不到河水奔流,倒是一种平静如镜的样子。
太阳入水,河面上下,红云如锦,浑为一体。美出了颜色,美出了姿态。有些新栽的还没有完全入水的防浪杉,把锦云划成笔直的条条道道,更能体现人间美景的韵味。
那些迟迟不归岸的戏水人,是不是有着强烈入画意愿呢?反正,我的手机里就拍摄了几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霞光中,剪影如墨,美出了意境!
这就是我们今天来看东荆河大堤的核心吧。
我会将我的心情感受发上朋友圈,发上微博,稍后,还会制成抖音与人分享。
夜幕临近,东荆河水里出现了暗影,一坨一坨,像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我正在想,会不会有人不忍离去而流连于此?这么大的水,安全问题也很突出呢?
这时候, 大堤上开来了一辆警车,闪着红绿灯。有三个戴着红袖箍的人,开始劝离这些痴醉于东荆河美景的人们。
人们虽有不舍,但还是表现出很高的素养,纷纷撤离。
梅嘴村里的这条小路上,人多车多,灯光闪烁。我走了好一会,才回到了灯火璀璨的潜阳路上。
往期回顾:文学原创·《故宅的小院》作者 宋红莲
作者简介:
宋红莲,女。宜昌市伍家岗区人,《中国作家网》注册作者。迄今为止,在《中国作家网》上,发表小说散文一百多篇。一直经商。共发表纸质文学作品五十多万字,网络文学作品二百多万字。现为《中华诗艺社》总社推广总监。《中华诗艺社》编辑部执行主编。国际华语诗歌艺术节(中国)推广主任。《中华诗艺社》澳门分社社长。
申明:本平台部分图片、音乐和歌曲来源于网络,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让更多人获得相关内容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本平台将尽快删除,谢谢您的支持!
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