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师长陈树湘,29岁被俘,毅然把手伸进腹部伤口,扯断肠子自杀

1905年1月30日,湖南长沙县一个小村庄,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接生婆说:“恭喜,是个伢子。”

孩子的父亲陈老大脸上却没有一丝笑意、眉头紧锁,因为家里已经有了两个男孩,要想将孩子养大,对于贫寒之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他的耳边还响起算卦先生的声音:“你堂客(老婆)怀的是个贵伢,但是这伢子命硬,会克父母的。”

这时候,陈老大的妹妹来了,在孩子没有出生前,她就说如果是个男孩,要把孩子抱走,因为她家里有三个女孩,没有一个男孩。

但是孩子母亲临时变了卦,说无论怎么吃苦,也要把孩子养大。

这个孩子,就是陈树湘。

正像算卦先生说的,陈树湘长大后,果然是个非凡的人,17岁就开始闹革命,28岁就当了师长,这样的资历,建国后起码授衔开国上将。可是,他没有等到这一天。

也许是巧合,算卦先生说的另一句话“命硬”,也应验了。陈树湘在5岁的时候,母亲便因病去世了。

原来陈树湘出生两年后,母亲又生了一个女孩,得了月子病,这本来不是什么大病,可是因为没钱抓药,硬是给耽搁了。

5岁的陈树湘已经非常懂事,母亲痛苦地挣扎的时候,他会给母亲端去开水,还会安慰母亲说“等我长大挣钱了,给您抓药。”

母亲去世送殡的时候,小树湘哭哑了喉咙。

失去母亲的小树湘,感到天塌了,再也没有人喊他吃饭,给他讲故事。

可是没有多久,命运再次给他沉重打击。

一天早上,一觉醒来,小树湘发现妹妹不见了。他哭着到处找,没有妹妹的踪影。

原来因为家里生活困难,也没有人照料,父亲忍痛将刚满三岁的女儿,送给了邻村大户人家当童养媳。

父亲害怕树湘看见了难过,就起早将女儿送到了那个大户人家。

小树湘抱着父亲的腿,无助地哭着 、喊着,问父亲要妹妹。

父亲抚摸着他的头,泪水从眼眶涌出。

儿女是父母的心头肉,不到万不得已,谁会将她送入虎口?

陈树湘小小年纪,不懂这是为什么,只是用小拳头捶着父亲的腿,将一肚子的怨气撒向父亲。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慢慢地体会到了世道的不公。

七岁的时候,他就帮父亲干活,捡柴火,烧水做饭;而跟他年龄一样大的富人家的孩子,还在父母膝下撒娇。

他穿的是补丁摞补丁的衣服,天冷的时候,冻得瑟瑟发抖,富人家的孩子却穿着绫罗绸缎,神气活现。

他一年到头吃不饱饭,富人家喂狗的吃食,都让自己直咽口水。

更叫小树湘嫉妒的是,富人家的孩子都在学堂读书,他却只能在外面徘徊。

于是他就跑到学堂屋后,隔着窗户偷听,对老师讲的一切充满好奇和渴望。学堂对他充满了引力,他像着了魔一样一有空就往那里跑。

可是不久之后,这样惬意的生活就结束了。10岁那年,由于生活所迫,父亲送他到地主家做长工,从此失去自由,不能再去听那朗朗读书声。

在地主家,他小心翼翼,干活非常卖力,但还是不能得到他们的满意,轻则不让吃饭,重则一顿毒打。

有一次他在干活的时候,地主家的少爷非常好奇,上前戏弄他,让他学狗叫,小树湘一怒之下推倒少爷。

少爷发火了,他起身后一招手,地主家的狗呲牙咧嘴扑了上来,将陈树湘扑倒在地,将他咬得血肉模糊。

陈树湘忍无可忍,他翻身跃起,一拳将少爷打倒在地,骑在少爷身上狠揍一顿,之后跑出了地主大院。

地主可不是好惹的,到家里问父亲要人,父亲跪在地上求情无济于事。他们要第二天把人送上,不然就要告官。

父亲无奈,只好带着孩子们逃到了百里外的陈家垅,给人打工避难,陈树湘则在清水塘附近挑水送菜。

陈树湘不明白,同样都是人,为什么有的人不劳而获,却锦衣玉食,富贵荣华,有的人吃苦耐劳,却饥寒交迫,直到遇到他生命中的贵人,他才找到了答案。

这个贵人不是别人,正是毛泽东。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唤醒了全国民众,有志青年开始走上街头,反抗清政府的统治。

26岁的热血青年毛泽东创办了《湘江评论》,不断发出声音,用独特的方式投入到五四运动中去。

正是在这时候,毛泽东接触到了马列主义,找到了救国良方。

陈树湘每天到清水塘挑水,都会遇到一个青年在池塘边读书,他非常好奇,不由放慢脚步,开始打量这位青年,只见他身材魁梧,神采奕奕,看书聚精会神。

他再看青年手中的书,书名是《资本论》,他好奇地问:“您怎么不读四书五经?”

青年哈哈大笑着说:“那些书都是糟粕,不能救国。”

陈树湘一听来了兴致,跟青年攀谈起来,忘记了挑水。

这个读书的青年,就是湘江才子毛泽东。

当时他和妻子杨开慧在清水塘居住,一年前(1920年),毛泽东已经创立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现在正在为筹建中国共产党做准备。

毛泽东看到陈树湘是贫苦人,又追求进步,就给他讲起了马列主义,讲中国的黑暗,讲如何通过革命建立一个公平的制度。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陈树湘的心里亮堂起来,藏在心里关于社会不公的谜底被揭开,心中激情燃烧,浑身充满力量。

末了,陈树湘问:“我可以加入你们的组织吗?”

毛泽东反问:“你有决心为事业奋斗,甚至付出生命吗?”

陈树湘握紧拳头,斩钉截铁地说:“当然可以。”

就这样,陈树湘在1922年加入了共青团,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最终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诺言。

这一年,他17岁。

陈树湘在打工之余,开始走上街头发传单,张贴宣传品,向过往的人讲述革命道理,忙得不亦乐乎。

对于儿子的选择,陈树湘的父亲不以为然,觉得他是不务正业。

这天吃晚饭的时候,父亲对他说:“我吃那么大的苦把你拉扯大,你应该好好打工,娶妻生子,传宗接代,这才是你的人生。”

陈树湘沉默了一会,说:“如果不推翻这万恶的制度,我生下的孩子不还是当奴隶吗?”

“就凭你,能改朝换代吗?”父亲不屑地说。

“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只要拼命,没有干不成的事。”

看到儿子如此固执,父亲长叹一声,沉默了。

他知道儿子的脾气,襁褓之中就非常犟,一哭就是一个时辰,怎么都哄不下。如今孩子大了,说什么也不顶用了。

陈树湘果然没有在意父亲的态度,继续做自己的事。

这年冬天,他起早去大街张贴宣传品,被巡逻的警察撞见,抓到了监狱。

“谁指使你的?说出来就放了你,不说就枪毙你!”警察头子说。

“没有人指使,我自己愿意,你们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敌人恼羞成怒,一顿毒打,不给他饭吃,不给他盖被子,冻得他瑟瑟发抖。但是陈树湘咬紧牙关,一句话也不说。

几天后,敌人突然放了他,说有人来保释他,他跟着来人走出监狱。

路上那人告诉他:“我叫何叔衡,是润之(毛泽东)让我来营救你出去的。”

何叔衡也是湖南人,跟毛泽东是挚友,是一大代表,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当时跟毛泽东一起在湖南开展革命工作。

出狱后,毛泽东看望了陈树湘,还告诉他一个好消息:“根据你的表现,组织上决定批准你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7月,陈树湘在党旗下宣誓,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那次走出监狱之后,陈树湘开始考虑一个问题,总是靠发传单贴宣传品,做不到推翻反动政权,有荷枪实弹的反动武装给他们看家护院,革命者太弱势了。

其实毛泽东早就开始考虑武装斗争,好像猜透了他的心事。

1926年7月,党组织给陈树湘下达一道指示,让他同长沙近郊一批农协骨干一起跟着北伐军参加了攻打长沙的战斗,并且说明:夺取的枪支归党组织所有。

陈树湘他们听了之后斗志昂扬,在进攻长沙的战斗中奋不顾身,夺取十几只枪支。

陈树湘在战斗中左臂受伤,鲜血直流,但是却非常高兴,合不拢嘴,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自卫武装。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作为反动政权代表的蒋介石,是不允许共产党发展壮大,拥有自己武装的。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向曾经协助国民革命军取得北伐胜利的共产党人举起屠刀,到处响起镇压的枪声,神州大地洒满革命者的鲜血。

湖南反动军官许克祥也积极响应蒋介石,在长沙大肆迫害、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工人、学生,形势极为不利。

根据组织安排,陈树湘来到武昌,在叶挺部队里当兵。

叶挺是北伐名将,他的队伍作战勇敢号称“铁军”,他早年追随孙中山,担任过警卫营长。

1924年,叶挺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信仰三民主义,改为共产主义,成为一名坚定的革命者。

陈树湘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是靠着自己偷听,学到不少文化,后来在毛泽东的辅导下又有了长足进步,所以到了叶挺部队里如鱼得水,成长很快。

不久后,陈树湘担任警卫团四连排长。这个警卫团,也是共产党的武装,团长是共产党员卢德明。

卢德明也是共产党员,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北伐战争时期历任叶挺独立团连长、营长,后任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团长。

1927年秋率部到江西修水与平(江)浏(阳)农军会合,参加了秋收起义,并担任总指挥。后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1927年9月21日在江西萍乡芦溪作战中牺牲。那时候林彪是他的部下。如果不是出师未捷身先死,卢德明也是中共元帅级的人物。

而后来成为开国第一大将的粟裕,在南昌起义的时候也只是一名班长。

1927年9月,陈树湘随部在江西修水参加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秋收起义,并随部队上井冈山。

因为形势紧迫,队伍行军速度很快,毛泽东并不知道陈树湘在起义队伍中。

到了井冈山,毛泽东在操练时看到了他,还喊出了他的名字:“湘伢子,你也在啊?”

陈树湘走到毛泽东跟前,双脚并拢,向毛泽东敬礼:“包括毛委员,陈树湘向您报到!”

毛泽东拍拍他的肩膀:“好好干,为共产党人、为长沙人争光!”

“是!”陈树湘大声说道。

当时全国一片白色恐怖,革命处于低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成为革命的火种,让进步青年看到了希望。而且经过湖南之前的农民运动,毛泽东已经摸索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模式,让广大农民千百年来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因此新生的红色政权深受农民拥护,为了捍卫胜利果实,他们争先恐后地加入红军和赤卫队。

有了群众支持,红色政权如鱼得水,发展迅猛。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工农革命军由湘南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4军,红军如虎添翼,势不可挡。

1928年夏天,井冈山根据地已经扩展得到包括宁冈全县,遂川西北部,永新、酃县、茶陵等县部分地区。

到了秋天,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又扩展到宁冈、永新、莲花3个县,以及遂川、酃县、吉安、鯠洎頭安福條等县的部分地区。

卧榻之旁岂容他人安睡,井冈山根据地成为蒋介石的眼中钉,让他不得安宁,必欲除之而后快。

于是,蒋介石指挥反动武装,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疯狂的围剿,企图扑灭革命火种。

1928年7月,国民党湘军两个师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一次“围剿”。我军战士大都是农民组成,武器装备也很差,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的,有的战士手里还是自制的梭镖。

敌人不但装备精良,而且士兵训练有素,面对强敌,自然不能正面出击,跟他们硬拼硬打。

在毛泽东在指挥下,来了一次围魏救赵,粉碎了敌人的围剿。

在敌前锋逼近永新时,毛泽东在作战会议上说:“我率31团围困在永新附近敌军。朱老总率领红军主力28、29团向敌占区茶陵、酃县进攻。为了更快地给敌人施加压力,必须给朱老总安上一把尖刀。”

这把尖刀,就是陈树湘的特务连。

行动开始后,陈树湘带领特务连,经过急行军,迅速赶到敌人的后勤保障基地,直捣敌人老巢——酃县,向敌人打响第一枪。

敌人虽然兵力不多,但是武器精良,凭借着有利地形,疯狂还击。

陈树湘身先士卒,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右手持枪,左手握砍刀,冲锋在前。

战士们见状,个个精神抖擞,紧紧跟随,敌人被吓得抱头鼠窜,丢掉阵地。

朱德、陈毅则率领红军主力28、29团随即赶到,向敌占区茶陵、酃县发起了大举进攻,迫使来犯之敌慌忙回援茶陵,由此利击破了敌人的首次“会剿”。

毛泽东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挥笔写下了《西江月·井冈山》一词: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第五次反"围剿"战中,已经担任师长的陈树湘指挥全师在泰宁一线多次击退3万余众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完成了牵制敌军的重任。

1934年10月中旬,中央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长征。陈树湘主动请缨,率领红34师担任全军总后卫的任务。

这时候经过国民党五次围剿,红军主力损失过半,长征就是一次充满艰险的军事行动,担任掩护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清楚。

毛泽东明白,如此艰难的任务,恐怕没有比陈树湘更胜任的了,于是他走到陈树湘跟前,拍了一下他的肩膀,向他投去信任的目光。

陈树湘还是双脚并拢,向毛泽东敬礼。

11月26日拂晓,34师的考验到了,红军长征中最惨烈的湘江战役正式打响。

为了阻止红军突破,蒋介石调遣30万大军,设下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红军消灭在湘江东岸。

根据中革军委命令,军团长董振堂亲自到红三十四师下达作战命令,要求红三十四师在水车至文市一线不惜一切代价,坚决堵住敌军,保证全军西渡湘江。

在几十架飞机轮番轰炸的险恶环境下,陈树湘再次身先士卒,带领全师6000余指战员坚守了四天三夜,挡住了数万合围敌军的轮番进攻。

由于他们的出色表现,中央红军从敌人的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渡过湘江。

主力突围了,红34师却被敌军堵在湘江东岸,按照上级指示,他们前往湘南进行游击战。

34师途中多次陷入敌人重围,部队伤亡惨重,最后只剩下不足百人。1934年12月2日,余部在江华抢渡牯子河时,突然遭地方民团伏击,陈树湘腹部不幸中弹,鲜血直流。战士们赶紧抬来担架,要带他突围。

陈树湘强忍剧痛,掏出手枪,大声命令战士们丢下自己,赶紧突围:“谁不听命令,就打死谁!”但是由于剧痛,他昏迷过去,手枪也掉落在地。

战士们不由分说,将他抬上担架,冒着炮火突围。

行至道县驷马桥塘坪村的洪都庙附近时,江华、宁远、道县的民团又蜂拥而至。

这时候陈树湘清醒过来,他跳下担架,强忍伤痛向向敌人射击,吸引了敌人的注意力,打算掩护战友们突围,最后弹尽被俘。

34师亦全军覆没,仅一个团长在弹尽跳崖后幸存。

敌人看到俘虏了一个红军指挥官,喜出望外,将他押上担架去向上级邀功。

到达道县保安司令部之后,他们兴冲冲地将俘虏给上司看,这时候他们发现担架上全都是血,红军指挥官已经气绝身亡。

众人上前一看,眼前的景象让他们胆战心惊,已经牺牲的陈树湘仍然保持怒目圆睁的表情,两手分别握着两段肠子。

原来,为保住革命气节,不让敌人侮辱自己,陈树湘毅然从腹部伤口处掏出肠子,用力扯断,壮烈牺牲。

他的生命定在29岁,他理应无悔,因为他实现了自己“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0)

相关推荐

  • 一位富家少爷艰苦奋斗的一生

    他家里良田成片.山林绵延,谷米堆满仓.钱币连成串-- 大哥官运亨通,印花局长.烟酒局长.县长干得风生水起,一直到炙手可热的军法处长: 二哥武功高强,在家乡威震一方: 三哥留置苏杭胜地,事业已经成型: ...

  • 黄洋界保卫战

    引 言 <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 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 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 更加众志成城. 黄洋界上炮声隆, 报道敌军宵遁. 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的意义不仅在 ...

  • 创造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全盛时期——全面复盘龙源里战斗

    网上各种讲述井冈山斗争的文章层出不穷,特别是几次经典战役过程描述的非常精彩,但我认为战史类文章,打开一看连攻守双方形势图都没有的,不要浪费时间去看它.这样讲打仗,作者很可能就是从其它地方照抄的内容,没 ...

  • 刘久鑫 || 游黄洋界记 ||“最好的风景在路上”优秀征文选登(57)

    ★嘉年华时光原创文学,文字爱好者的摇篮★ ---------------------------------------------------------- [新朋友]点击文章标题下方蓝色字&quo ...

  • 井冈山红色故事——龙源口大捷

    湘赣边界的红色力量越来越壮大,令国民 党江西省政府主席朱培德坐立不安.他奉蒋介石 之命,重新部署兵力,准备再次对革命根据地 发动进攻.1928年6月下旬,朱培德命第九师 师长杨池生为总指挥,率三个团, ...

  • 这位从井冈山走出来的红军师长,被俘后,大叫一声,扯断肠子而死

    读过演义小说<说唐>的人都知道,里面有一条好汉,盘肠大战,壮哉!痛哉!他就是天下第七条好汉罗成之子罗通.然而,演义毕竟是演义,读起来很过瘾,却未必实有其事.在红军中,却真的有这样一位可歌可 ...

  • 韩勇,他血战湘江被俘,知耻后勇成中将,86岁离世,遗言:骨灰放闽西

    1986年8月1日建军节,开国中将韩伟一家是热热闹闹,他的孩子们特意赶回,与父亲聚餐,可就在大家聊得开心的时候,已经80岁的老父亲韩伟却突然说了一句:"我死了以后,把骨灰放到闽西去!&quo ...

  • 张振营丨井冈山纪行

    仲夏时节,惠风和畅,山水清明,我怀着新奇美好的憧憬,带着兴致盎然的情绪,应着灵魂深处充满激情的召唤,随赴革命圣地培训团来到风景如画的井冈山接受洗礼. 初识井冈山,源自毛泽东那首气势磅礡的<西江月 ...

  • 鲁斌:难忘的红色之旅

    难忘的红色之旅 安徽桐城 鲁 斌 "红米饭那个南瓜汤哟咳罗咳,挖野菜那个也当粮罗咳罗咳,毛委员和我们在一起罗咳罗咳,咳!天天打胜仗,打胜仗,打胜仗!"-- 2011年4月8日晚,井 ...

  • ​朱德的扁担

    1928年的井冈山上,每一张表情都是欢天喜地的.毛泽东同志的双手和朱德同志的双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这是两股革命力量抱成的团,一个代表着工人阶级,是锤头的化身:一个代表着农民阶级,是镰刀的化身.他们合在 ...

  • 他亲手绞断自己的肠子求死|再读《长征》

    导语 余秋雨曾这样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读军旅作家王树增<长征>后,我想我们不会再抱怨审计工作压力大. ...

  • 任他风吹雨打 我自岿然不动出自哪

    "任他风吹雨打 我自岿然不动"来自两首不同的诗词."任他风吹雨打"来自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

  • 读诗词钩沉历史 ——由两首词引发的对历史的探索

    文为心声,诗为心话. 不管凡夫俗子,还是领袖伟人,文字直接或间接地都反映着一个人的内心. 我们先读一首主席的词<西江月·井冈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