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五十三)

远山之巅,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五十三)
姬满刚刚上台时候,周王朝的局面相当不好,甚至可以说极其危险。南方的楚人强大而神秘,整个江汉平原惟楚为尊,似乎随时可以从方城缺口进入中原或者沿汉水越秦岭直取关中;东南部以千年大国徐为首的东夷虎视眈眈、蠢蠢欲动,正在一步一个脚印的打回故地,而大泽遍布的东部却非周人可战之地,(和今天的情况不一样,当时的黄河泥沙还没有淤积出那么多的陆地,整个华北平原东部尤其是黄淮之间到处散落着大大小小、连绵不绝的湖泊和大泽),失去水军的他们几乎临波色变;东部的齐鲁燕诸国也似乎不像早先那么贴心了,更多时候采取的是一种半观望的姿态;而西北的犬戎似乎也不大把这个吃了败仗的中原大国放在眼里,经常性的不按时朝拜进贡。
又是被迫无奈的十年休养生息。姬满和他的大臣们认为,外部环境的恶化起源于内部矛盾突出,是统治阶层出了问题,他们第一次扛起了“依法治国”的招牌,采取了“攘外必须安内”的方案,颁布并实施了多达数千条的法律文书,力争平息内部矛盾,重新建立诸侯秩序。
整体上看,这个工作极其有效,十多年后,周王朝又恢复元气,可以继续扩张了。
但这回他们似乎再也不敢随便就剑指东南了。

根据《国语》记载,周穆王十二年很可能就是公元前九百六十四年,不甘寂寞的周人终于对外又一次用兵,他们以犬戎未按时朝贡为名,两次带兵攻打,获其五王,又得四白鹿,四白狼,取得完胜,迁其族人至太原(是否今天的太原也有两说)。
根据神奇的《穆天子传》记载,周穆王十三至十七年,得了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等八匹好马的姬满带着他的精锐禁卫军(所谓七萃之士),由造父驾驭着四匹马轮番换班的大车,伯夭作向导,横扫西域,途经昆仑之丘、西王母之邦,最后抵达旷原之野。
关于穆王西征到底抵达哪里,与周穆王宴饮酬酢的西王母之邦到底在那里,历来都有不同的说法。按照通常里程计算,周穆王已经深入西亚,甚至有可能已经干到欧洲了;还有一种很有意思的说法就是姬满去的是埃及,瞻仰过金字塔,西王母实际是埃及女法老或者早一版的埃及艳后。
当然,比较公认的一种说法是:那个时候里程按照小里计算,穆王的西行路线,当是从自宗周(洛阳)出发,渡过黄河,北行越太行山,涉滹沱,出雁门,抵包头,然后折而向西,经由河套,过贺兰、祁连山,穿越今甘肃﹑青海,走天山北路至大概在乌鲁木齐一带的西王母之邦;又北行二千余里,至“飞鸟之所解羽”西北大旷原,即哈萨克斯坦;回国时走天山南路。
其实,穆王出西域到底到哪儿这个问题,也未必就需要那么纠结。在半信史的西周早期,中原王朝的天子居然不靠机器动力装置接近或者走到第一阶梯,甚至有可能走出当今中国版图,怎么看都是一件极其伟大的举动,不管他最初的目的是替王朝找条懦弱的出路或者追寻美玉甚至就是去旅行泡妞。实际上,下一个不靠机器动力装置进入新疆的君主是伟大的隋炀帝杨广,然后是没有然后,再也没有然后了。
七绝:无题
穆满西征八辔夸。
瑶池宴后怨人遐。
重来已是隋天子,
误却蟠桃几度花。

东夷的历史一直就不被中原正史界所重视,于是现在看来就显得非常神秘,也没有个明确的说法。但有一件事情似乎比较明确,那就是中国历史上国祚最长国家就在东夷,它经历夏商周三代,延续了一千六百多年,这就是徐国。
周穆王时期,徐国终于出了一位伟大的君主—徐偃王,在周昭王意图江汉和周穆王休养生息时期,久负仁义盛名的徐偃王营造了一个庞大的徐帝国,周围有三十多个国家先后依附与它,并且逼迫周王室把徐国的爵位等级从伯爵升至侯爵进而公爵,最后还僭越称王和周王室分庭抗礼。
在周穆王西征时期,不甘寂寞的徐偃王决定趁着周王室后方空虚的时机夺取周王的天下。他们几乎成功了,徐偃王的军队席卷黄淮,攻下洛阳,穿越函谷,进入关中平原,前锋抵达渭南,直逼宗周城。
但周穆王似乎早有安排,当造父带着姬满和他的精锐赶回宗周参战,周的一支奇兵从熊耳山侧后方攻击徐偃王的退路,吃了败仗的徐偃王只好收拾人马撤退,谁知道在沿着淮河撤退途中,连续遭到从方城缺口和武胜关杀出的楚人的阻击,徐军几乎全军覆没。反攻倒算的周楚联军接下来一鼓作气,逼近徐国首都(今山东郯城一带),让伟大的徐偃王递了降表。
这一战的结果是:周穆王维护了中原正统,开始成就穆天子伟业;徐偃王宣布退位,躲到彭城一带隐居(也有说以身殉国了的),他儿子接替为徐君,级别降为子爵;楚国一举成为南方诸侯之首,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周楚这次合作的条件没有明确记载,但除了侯爵等级之外,似乎没什么了不得的收获,故我一直认为楚的等级此时起码调到了侯爵,甚至公爵也不稀奇;而造父也得到了赵城的封地,成为周王朝贵族的一员,实现阶层跨越。

慧思组织的考试能吸引如此多的英才参加,其原因就在于人们都梦想因此实现阶层跨越。
和今天动辄就考试完全不同,在慧思那个年代,考试是件极为稀奇的事情,何况还是公开考试,哪怕考的是和尚资格。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从此而始。
那么,之前呢?
我们知道,人类最早的选拔机制和野兽差不多,主要靠斗力比狠。那个时候,一个部落里的领导者一定是那个部落里最强壮或者最有能力的家伙,最强大的那个部落一定是周边部落或者说部落联盟里的老大。而其他的一些头面人物或者说人才的确定,也完全取决于他们的能力和贡献。那段时间很长,大抵上,从传说中的盘古开天地有了人类之后就开始了,一直延续到神农氏也就是炎帝初期,几乎贯穿整整一个三皇五氏时期。
关于三皇五氏时期三皇中的天皇、地皇、人皇时期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传说中几乎没有准确的说法,道家残存的画像大体都是上十个脑袋的怪物,比三头六臂的哪吒还要变态,我也因此认为那个时候的老大肯定是勇猛无比,拿着石块或者粗劣的石器可以对抗一些比较凶猛的野兽、猎取一些弱小的野兽,进而把同类集聚在一起讨生活,大抵和兽王差不多,所以历史和传说中都几乎留白了(也有一些比较奇葩的说法,比如居住在龙门山、熊耳山一带的地皇氏岳鉴以火德王天下,以及又名泰皇的九头人皇居方氏居然建有城池之类,明显毫无说服力)。有的时候,我甚至怀疑那时是否真有这样的三个家伙或者他们的原型,也许只是人类无力对抗其他生物之后的一种幻想罢了,所以很多版本里都把这个三皇和后来三皇五帝里的三皇进行了一些重合。
而五氏却要真实许多(但也有限)。所谓的五氏,大概就是漫长历史中出现的五个值得记载的领袖级英雄人物,但他们并不互相衔接和传承。

五氏中的有巢氏和之前的三皇本质上差别也不太大,都是被动防御,但他模仿鸟类发明了在树上修巢,把住在洞穴里、睡觉时还要防备蛇虫野兽攻击的中国古人带到了安全地带,同时启动了延续至今的仿生学大业,(这项发明至今还在使用,遍布南方的吊脚楼其实就是有巢氏房型的改进版)。智慧第一次在人类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人类高等生物的身份初见端倪。实际上,人类第一次思考的时候,还处于白痴到弱智阶段的上帝并没有资格发笑。有巢氏这样一个划时代的聪明人,怎么大书特书都不会过分,自然要被选为首席大首领。当然,有巢氏很有可能就居住在巢湖或者江汉一带(成都、九嶷山的版本说服力偏弱),正说明文明最开始的南风北渐。

前面我们说过,火就是文明的代表。经过了不知道多少年代,经常蹲在商丘一带的树上晒太阳并且胡思乱想的燧人氏经过无数次失败,成功地完成了钻木取火的试验,随后又发明了燧石取火。火,不光可以赶跑蛇虫鸟兽,还可以把蛇虫鸟兽的肉烧烤得美味无比(当时的概念),于是,中国古人又把住所从树上搬了下来,并且进一步群居起来,正式宣称人类和动物分野。火的应用,使人类焚林而猎,开始利用自然去征服和适应自然;食品的丰富,使早先茹毛饮血之人类肉体的有机结构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大脑结构变得复杂,聪明才智得到发挥;他们开始结绳记事,开始观察天象,开始计算道里,开始计量时间,开始建立基本伦理。换句话说,直到这时,人类才真正成为人类,自然,燧人氏这个人类史上的第一个科学家也被公推为领袖,有人也把燧人氏指作天皇。

伏羲氏是个大大的厉害角色,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超越时代的大智者、大学者、思想家、科学家、音乐家、发明家(此处省略三十万字),他根据天地万物的变化,搞出了个万年不废、越来越流行、越来越科学的八卦(从这个角度说,道教的历史还可以继续提前到伏羲时期),成了中国古文字和思想的发端,结束了中国古人结绳纪事的历史;由于当时物资不够丰富,那绳子他也没闲着,伏羲结绳为网,用来捕鸟打猎,并教会了人们渔猎的方法;他不光教人把葫芦绑在腰上凫水过河,解决水路交通问题,还拿着葫芦制瓢,依照瓢的模样制作简陋的陶器,解决了人类喝水的问题,这是一项丝毫不亚于石器与火的发明的科技成果,实际上,这是当时最伟大的发明创造;此外,他还发明了瑟,创作曲子(琴棋书画里琴排第一,恐怕跟伏羲有关系,那可比尧制围棋早了好几千年),开创了娱乐业,把人类的理想从生存唯一转向追求多样化。
更重要的是,伏羲还是一个杰出的社会学家,他根据人们的活动规律,把完全无意识状态的选拔结果固定下来,创造了比八卦还流行、还科学甚至永远都不会废的官员机制。由于跟随者越来越多,一个首领已经无法去解决所有的事情,所以他设了许多官位,每一个都有具体的名字,名字取得极其庄严高贵,用的都是中华民族图腾—龙的名字,显示官员等级高过常人。政治和等级观念从此进入人们的生产生活并且日趋完善。
当然,伏羲时代的官员选拔机制远没有后来那么复杂,还是延续过去的惯例,只不过,过去是找个有能力的人带领大家操心事情,这时是人们给自己找了个主子,在那以后,各级官员和首领不再单纯尽义务而更多地享受权利。
所以在三皇五帝的建制里,伏羲往往担任老大的角色,似乎也只有他有这资格,(但在那个燧人氏当天皇的奇葩三皇五氏版本里,伏羲只是地皇,人皇自然只能属于神农)。

女娲是五氏中唯一的女性,也因此,关于她的历史记录最少,也基本是语焉不详。有一种说法,说女娲是伏羲的妹妹,他们俩结婚延续了人类,这个说法完全靠不住,伏羲的活动区域主要是甘肃、陕西,而女娲大体是在山西、河北一带,中间隔着一条黄河,要知道,那时候的黄河波涛汹涌,可不象现在动不动就断流的,想要串个亲戚实在麻烦得要命(用葫芦也就是所谓腰舟肯定不行),那工程比现在的宇宙飞船登月浩大多了。
女娲那个时代,赶上了一次规模巨大的持续陨石雨(有可能就是传说中共工把天撞塌了的那件事情),随后就长时期、大面积的火灾与水灾,给人世间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淮南子》是这样记载的: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复,地不周载;火炼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人类的数量本来就不多,被天上掉石头砸死一批,陨石撞击引起爆炸起火烧死一批,陨冰化水淹死一批,与此同时,人类生存必须的小兽、鱼鸟甚至野果都大幅减少,饿急了的猛兽也不再与人类和平共处,不光抢夺人类的口粮,还把人类当成了它们的口粮,于是,人类在接下来的时间内被猛兽吃了一批,伤员得不到治疗(当时还没有医疗这回事情)拖死一批,因为找不到东西吃饿死一批,因为次生的瘟疫灾害又病死一批,经过如此劫难的人类数量急剧减少,可能只剩下灾难前的百分之一左右。
女娲就是在主持这次灾后重建工作中走上了历史的顶峰,传说中的女娲在补天大业完成之后,主要工作是抟泥造人,这个说法大致靠谱,实际情况是:女娲氏就是通过抟泥和造人两件事情完成拯救人类这个补天大业的。
在女娲之前,人们繁衍生息主要是随意播种望天收,这是由于资源紧缺造成的结果(生多了养不活),可现在情况不大一样,连争夺资源的人手都不足,人口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严重的问题。女娲发明了能够架在火上的陶器,她用泥土制作了呙(因为后来用金属制作,所以进化成锅字了),可以用来煮肉、烧开水,彻底改变了吃烧烤喝凉水的不良生活习气,尤其是烧开水这件事情,对人类的进步是个具大的飞跃;那呙里甚至可以煮一些植物吃,食物种类增多尤其是不用和猛兽抢食,大大提升了人类的生活空间。女娲还发明了婚娶,建立婚姻制度,让身强力壮、相互关系不大的青年男女相互婚配,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地迅速生育出底子好的人丁(姓氏雏形也从这里开始,可怜的女娲本人却被传说成了近亲结婚,让倡导优生优育的女娲极没面子)。女娲是历史上最早的接生婆、营养学家和烹饪专家,她把婴儿成活率从不足两成提高到六七成左右(这个比例直到最近一百年以内才有一些提高),产妇后遗症从五成左右降至不足一成,成年人非正常死亡也大为降低。女娲是历史上最早的管理学家,她在带领人们消除自然灾害带来影响的过程中,逐步把妇女们的工作地点改为家里,搞起了计划经济,实施预算控制,部落财政得到极大改善,此外,女娲还发明了笙簧等乐器,让劳累一天的男人们回到家里可以听到悠扬的曲子(这个纯属小资的猜想,实际情况肯定没那么浪漫,更有可能是一个狩猎季结束才会上演,只有那些预算考核得了优秀的家伙才有资格当听众或者坐在前排)。应该说,直到女娲出现,人类才感觉到生存和生活的乐趣,从粗放化向精细化逐步进展。
简单说,女娲主政后,人数增加了,身体好了,寿命长了,享受多了,回归家庭的妇女们是那个社会的主宰,当时的官员以掌握萌芽管理学的女性为主,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母系社会。(我一直认为,母系社会仅仅在女娲那一段时间才有,在那之前,一定是那些更强壮、能搞到吃的男性人才说了算;而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况却在母系社会开始的时候嘎然而止。)
在女娲氏的影响下,中国大地上的人口屡创新高,有一段时间,以鸟兽为主食的人类突然发现,地下的兽和天上的鸟越来越少,经常一大帮男人出去也搞不回几只,留守的那些巧妇管理学家无论怎么盘算都难为那无肉之炊,总要让人们饿肚子,群众意见大了,那官当得确实不大自在,女人们的地位受到了质疑。
很多事情都是这样,明明是男人人搞不到东西吃,但男人们却心安理得的认为是女人们没安排好生活,两个月前打死的那只兔子(比伯邑考早了许多年啊,不会弄错吧?)吃到现在肯定有多的,丝毫不考虑那只兔子就算留两个月也早该腐烂了。出了问题不反思自己到底有什么过错而一味指责别人是中国文化的精髓,那些本应该承担责任的人但凡没被别人盯上,往往跳得比任何人都凶。

 图片提供: 王迎发 姜福森  
(0)

相关推荐

  • 三皇五帝真的存在吗?为何《山海经》中也有记载

    据传三皇是指天.地.人三皇. 经过多年的相传人们广泛认为三皇分别是,伏羲,神农和黄帝.在之前,"皇"就是神的意思,能被列为"皇"者必然是很厉害的角色. 也有传说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一)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一) 继续捋. 释迦牟尼灭度的头一百年内,他的徒子徒孙们还基本能够按照他的说法来继续弘扬佛法,我们叫这段时间为原始佛教期.一百年后,意料中的分化如期而至,那些有资历的人,觉得自己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三十) 十七.流 当道安接过佛图澄的权杖主持中原佛教工作的时候,他突然发现,佛图澄历尽千辛万苦取得的大好发展局面似乎一夜之间忽然就不存在了. 公元三百四十八年,佛图澄最后一次向居摄赵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九)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九) 接着佛图澄往下说. 佛图澄的盛名是通过他的神异之术实现的,但我认为他最神异的事情是选了一个貌不惊人但近乎完人的释道安作为他的接班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八)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八) 十六.楚 前面我们提到过很多次,由于被包括桐柏山和淮阳山在内的大别山系所阻隔,中国的南北在历史上一直就交通不畅,加上东部河网密布和西部襄阳城防卫体系,中原人甚至有宁可向西域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七)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七) 二十七 在讲第三次攻宋之前,我们还是先插播一段孟珙的专题片. 孟珙字璞玉,号无庵居士,枣阳人士.北宋灭亡之后,孟珙的曾祖孟安从山西绛州投奔了岳家军,随军定居在随州枣阳一带,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三) 公元二百六十年的某一天,魏帝曹髦实在忍受不了所谓路人皆知的司马昭之心,忽然就冒冒失失得带着几百名卫兵.太监什么的组成的乌合之众杀向司马府,被贾充带兵拦住,贾充跟手下一个叫成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五)

    遠山之巔,星穹之下. 邂逅君子,温其如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五) 整理一下. 当周天子把熊绎封在中原边角的丹阳,楚国那时是什么样子其实并不重要,它对历史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影响,所以我们姑且可以认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三)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二十三) 还有一件事情忘了说,在<东周列国志>里,那个出戏诸侯主意被赏了千金的人叫虢石父,他是周幽王委以重任的敛财卿士(和荣夷公好象),等到犬戎进攻镐京的时候,他带着两 ...

  •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五)

    三江有月:骗不死人(十五) 八.数 少年刘秀理想的话题再说下去也许也有些尴尬,大概我比这些史官高明一些,所以我们先打住. 但尴尬还要继续. 在公元二十五年刘秀称帝之前,说到刘秀这个名字,人们第一个想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