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情感能力培养

最近听到且高频出现的新词汇,“社会情感能力”,这是一个综合性情感能力,出于对新知识的渴求,与时俱进的思想,于是找到以下这份比较详细的专业性文章,共勉。

在我们身边不乏这样的孩子:他们无论是在地铁里、火车上、飞机上,还是走进电影院、音乐厅、博物馆,都无所顾忌地大声喧哗,我行我素,不考虑身边人的感受;有的孩子给同学、同伴起侮辱性、歧视性的绰号,动手打人的“小霸王”也随处可见,他们意识不到如此行为给对方带来的伤害;也有的孩子听不得一点批评,动不动就发脾气、离家出走,有的甚至在遇到一点挫折后选择轻生……凡此种种,都是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社会情绪能力偏低的表现,需要学习“社会情感”。

孩子的社会情感学习欠缺

哈佛大学教授、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博士在20世纪60年代就提出了“情感智商”即情商、情绪智力的概念,其包括五个方面--认识自己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自己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人际关系的管理能力。近20多年来,学术界关于“情绪智力”的研究成果有力地推动了“社会情感学习”的兴起与发展。

“社会情感学习”,简称SEL(即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的缩写),它能帮助孩子们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学会自知、自信、自我管理和自我尊重;具有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的技能,能理解与包容他人、对他人产生情感共鸣,建立积极、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创意性地解决问题和做负责任的决定;形成良好的情感和道德品质,有效地面对成长过程中的挑战,促进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社会情感欠缺的孩子并不在少数--

6岁的路宇(化名)跟同龄的小朋友比,既高且壮。或许是外形上的优势,让他觉得自己很有“底气”,可以为所欲为,别人必须让着他。比如,他想玩小朋友的遥控车,如果对方不给,他伸手就抢,并视为理所当然;他想荡秋千,正在荡着的孩子就要下来让给他,否则,他会一把把对方推下来,自己荡得又快又高,对小伙伴生气或哭泣的样子无动于衷。

而另一位中学生的家长刘女士坦言:“我女儿上初二以后,成绩有所下降,经常找茬儿跟家里人发脾气。她没学好,仿佛家里人都对不起她。”刘女士为此很苦恼,试图给女儿讲道理,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现实升学压力下,很多孩子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平衡,任性、霸道、以自我为中心,固执地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不懂得体谅他人的感受、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等是突出现象。这些都是社会情绪能力弱的表现,需要接受“社会情感学习”。

家长开始关注孩子的社会情感学习

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绪智力”对个体成就的作用比智商的作用更大,而且可通过经验和训练得到明显的提高。英国剑桥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巴伦(Baron)将“情绪智力”定义为:影响人应付环境需要和压力的一系列情绪的、人格的和人际能力的总和,是决定一个人在生活中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和未来发展。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样一个例子:

因为父母离婚,15岁的北京女孩梅茵(化名)情绪低落,甚至常常以泪洗面。她只把自己的苦恼告诉了好朋友夏阳,并表示不希望同学知道这件事。那段时间,夏阳听从了妈妈的建议,在课间、课后陪着她,听她倾诉,偶尔拥抱她一下,或者紧紧地握着她的手,劝解的话并不多;放学回家后通过微信给她发些好玩的链接、图片视频,转移她的注意力。

由于无心学习,梅茵的成绩明显下降,在老师了解情况时,夏阳私下对班主任老师说出了梅茵的家事,并约定保守这个秘密,一起想办法帮助梅茵。慢慢地,梅茵迈过了心理上的这道坎,学习成绩也提高了,脸上又有了灿烂的笑容。

可以说,夏阳是个社会情绪能力比较高的孩子。她能设身处地为梅茵着想,理解她的感情,在为好朋友保密的同时,借助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使梅茵走出困境,收获了心理上的成长。

随着一些青少年儿童心理问题、社会交往问题以及品格问题的出现,越来越多的父母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从以前的关注孩子的智力发展和学习成绩,转变为开始关注孩子的社会情绪能力。

孩子如何习得社会情绪能力?

宋先生是一位中学老师,也是一名8岁男孩的父亲。他认为,3~12岁是孩子进行“社会情感学习”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家长应该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教给孩子正确的技巧和方法,培育孩子的自信心、爱心、意志力、竞争力、独立性、团队合作意识、良好的沟通能力等特质。

宋先生告诉记者,前不久,儿子因为没有完成语文预习作业,上课读课文时误将“兵马俑”读成了“兵马桶”,被同学耻笑,随后,两个淘气的男孩给他起了“兵马桶”的绰号。儿子非常生气,一怒之下撕了同学的书,三个男孩扭打起来,结果,宋先生的儿子胳膊被抓破了。

这件事如何收场?宋先生介绍:“我们几位家长都比较理智,给孩子们客观地分析了他们各自的对错,然后,让他们自己商量如何解决。最后,孩子们相互道歉,两个男孩表示以后要考虑同学的感受,不随便嘲笑别人,呵护他人的自尊心;我儿子则保证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尽量保持冷静、避免冲动。三个孩子说:‘以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以理服人,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件事过后,三个孩子的关系更好了。”

如何面对和处理同伴之间的突发矛盾,如何认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有效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从别人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以及如何与他人合作等等,这些社会情感技能,孩子都可以从日常生活中与家长、老师的互动中习得。其中,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积极的家庭关系是孩子社会情感发展的基础,孩子的性格、行为与其父母有很高的同步性,这就是家长榜样的力量。除了要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还应该经常对青少年儿童做出的利他行为予以表扬,并在孩子面前赞赏那些社会情绪能力高,又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人,鼓励他们效仿。

在青少年儿童的“社会情感学习”中,“共情”是社会情绪能力的重要指标,它是合作行为、利他行为的基础。“共情”能力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分辨他人情绪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生活中习得,并不断加以练习才能掌握。二是进入他人的情境,凭借自己的经验,努力去想象、猜测、理解他人的感受。

幼儿处于模仿学习阶段,针对其情绪记忆的特征,家长应和孩子积极进行语言和情感沟通,以便于孩子模仿学习情感交流,提高分辨他人情绪的能力,从而建立更好的情绪认知和理解。鼓励孩子在做中学,在与人交往中了解异同,在互动中培育同情心、同理心,这通常能培养出更富有“共情”能力的孩子。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