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皮定均与彭柏山的交往:患难见真情

一提到“皮定均”,首先让我们熟知的就是“皮旅”中原东路突围,这场战役也被称为“战争史上的奇迹”。

皮定均(1914~1976)

时间发生在1946年6月26日,时任中原军区第1纵队(司令员王树声、政委戴季英)第1旅旅长的皮定均、政委徐子荣率领所部约7000余人乘着大雨之夜由河南光山白雀园出发,佯装成中原军区主力向东突围,起到迷惑、牵制国民党军对西路突围主力的追击。

“皮旅”连续转战24个昼夜,横跨鄂、豫、皖三省,历经大小战斗23次,冲破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的堵截、封锁,行程1500余里,以伤亡2000余人的代价,最终率领所部约5000余人胜利抵达苏皖解放区。

“皮旅”是佯装成主力向东突围,任务最为艰巨,所面临的的压力也最大,但却是整个“中原突围”战役中损失最小、建制保存最完整的部队,这也足以说明皮定均的军事指挥能力以及在战场上的灵活机动性是非常强的。

因此,在1955年授衔时。当毛泽东主席看到华东地区将领的评衔材料时,特意在皮定均的名字下批了八个大字:“皮有功,少晋中”。就这样,在红军时期资历较浅的皮定均由少将晋升为中将

皮定均后来又连续担任大军区(兰州军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足见党中央及上层领导对他的重视。

人常言道“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真正的友谊往往在一个人困难的时候才能体现出来的,如何对待落难的朋友最能考验一个人的人品了。

本文就来聊一聊皮定将军与原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彭柏山之间的一段往事。

彭柏山这个人,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是湖南茶陵人,又名彭冰山,1931年加入'左联'领导下的文艺研究会,在创作上曾得到过鲁迅的鼓励和帮助。1934年,彭柏山因为发表了最早反映苏区人民斗争生活的短片小说《崖边》而遭到逮捕,后来在狱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37年,彭柏山获释后参加了新四军,在解放战争一直做到二十四军副政委,此时的军长兼政委正是皮定均,所以彭柏山与皮定均是生死与共的老战友。

彭柏山(1910~1968)

有一次,文联委员胡风去二十四军做演讲,当即受到了军长皮定均、副政委彭柏山的热情招待。其实早在上个世纪的30年代“左联”时期,彭柏山就与胡风相识,并有过一定的交往。胡风非常欣赏彭柏山的文章,认为他的文章有一种向上的朝气与文学的灵气。而军长皮定均虽然是拿枪杆子的武将,却对文艺工作者、知识分子非常器重。

胡风(1902~1985)

皮定均有多喜欢文艺?举一个例子,当时各军都有一定的经费,别的部队基本都把经费花在为指战员增加待遇方面,只有皮定均的二十四军把军费全部花在武装部队的文工团上面。

有一次,总后勤部下来检查,总后勤部的处长回到北京汇报的时候,就说:“二十四军的文工团,那是兵强马壮!”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皮定均虽然是武将出身,但是却对文艺界很关照,因此作为文人的胡风来到二十四军自然是顺风顺水。

在一次谈话中,胡风就劝彭柏山,希望彭重新拿起笔来,继续从事文艺工作。胡风的这一劝说,正中彭柏山的下怀,因为彭一直想重回地方,主抓文艺方面工作。

彭柏山调任上海

因此,到了1953年,夏衍从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的位置调离后,彭柏山就向上级申请回地方工作。经上级批准,安排彭柏山担任上海市委宣传部部长兼上海市委委员。

工作调令下来的时候,皮定均刚好去北京开会了。这样,彭柏山就去上海任职了。等皮定均开完会回到军区后得知此事,拍着桌子说:“这个柏山真是糊涂,他怎么可以去这种地方。他一个书生,哪里搞得过他们啊!”

果不其然,两年后,彭柏山就被打成“胡风分子”撤销一切职务,下放青海改造,后于1968年被迫害致死。

彭柏山的妻子朱微明晚年的时候曾对子女说过这么一番话:“要是皮司令(皮定均)当时在就好了,他不会放柏山走的,柏山要是不离开部队,皮司令是一定会保他过关的。”

然后老太太又拍着床沿说:“你父亲这个人就是让皮司令说透了,他就是个书生,哪里会搞什么政治,想去搞什么文化艺术,不去就是好了,他要是不去,我们这个家今天也不会是这个样子。”

彭柏山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曾对皮定均有一个评价:“我和老皮(皮定均)是一起从死亡线上走过来的,只有他是真正的为我好,一辈子有这样一个朋友,也是我最后的安慰。”

皮定均不仅对彭柏山好,对彭柏山的家人也很照顾。

有一次,彭柏山的大女儿彭小君想要买一支钢笔,可是家里的子女多,那个年代也只能靠工资维持生活,彭柏山对女儿的这个要求一直得不到满足。

皮定均知道这件事后,就利用开会的机会买了一支很好的钢笔,送给了彭小君。彭小君特别高兴,对这位皮叔叔特别感激,时不时都要念叨几句。

彭柏山在青海接受劳动改造的时候,曾经给皮定均写过一份信,信里面哭诉了自己遭遇的种种苦难。这期间,彭柏山的妻子朱微明领着几个孩子在上海艰难度日,非常不容易。

时任福州军区副司令员的皮定均就利用去南京开会,途经上海的时候,专门去看望彭柏山的家人。在所有从飞机上下来的将军中,皮定均显得与众不同,只有他是拎着大包小包去探望落难战友家属的。他本人也毫不避讳,对那些将军战友说:“你们都去看热的,我来贴这个冷的。”

当收到彭柏山的信件后,皮定均知道老战友真的是遇到困难了,决定帮助他。于是,皮定均就找到时任福建省委书记的叶飞,因为叶飞有权批准彭柏山能否来福建工作。

叶飞看到信件后,内心也是如若千斤,他知道现在彭柏山是什么背景,但是大家都是新四军的老战友,这个忙肯定得帮啊。

于是,叶飞私下里找到陈毅,跟他汇报了这个情况。陈老总没做任何考虑,当即表示同意,还扔下一句话:“如果有问题,我替你们兜着!”

就这样,叶飞、皮定均帮助彭柏山安置到了厦门大学担任教员。

这一段时间,叶飞、皮定均、刘培善、彭德清这些老战友对彭柏山十分照顾,时不时就去探望彭柏山,但是当他们探望彭柏山的时候,却发现还有保卫处的人远远跟着。

在安置彭柏山的时候,皮定均当时说过这么一番话:“我们对放下武器的俘虏,尚且优待,何况我们跟柏山那是同甘共苦,在一个锅里吃过饭,在一个战壕爬过的战友,几十年生死一共,为什么不去探望一下他呢!”

后来,上边来了一句话,把彭柏山押到了河南郑州,最后彭柏山在那里含冤去世。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皮定均将军虽然位高权重,但是在老战友落难的时候并没有选择视而不见,独善其身,而是竭尽所能为老战友提供帮助。所谓“患难见真情”,现实的生活中有很多彭柏山,但是却鲜有像皮定均将军这样的人。他的这种风骨气节值得我们学习!

令人遗憾的是,1976年7月7日,皮定均将军在福建指挥军事演习时不幸遇难殉职,年仅62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