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孩子是什么样的人,那你就先成什么样的人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张文俊

单位 | 广州市广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心情有些沉重。一群多才多艺又可爱的少年却不愿意回家,活动要结束了一直跟我说:“嗯,姐姐,能不能继续呀?我们不想回家……”在中心待到我们都下班了才慢慢收拾回家。

在活动分享中,最开心的事情,没有一个是说得跟家庭和家人有关的,不是和好朋友就是和同学。吐槽大会的时候每个人又都吐槽的父母,说得活动都超时了也收不住。

“我妈妈一看到我玩手机就让我去学习,她自己下班回来吃饭也玩、洗澡的时候还玩手机呢,她自己都做不到还天天念叨我,一点儿说服力也没有”

“我妈妈超强势的,什么事情都得听她的,不听解释没有理由,我俩天天吵,今天还吵了呢,说不让我回家吃饭,我才不愿意回家听她命令呢”

“我爸爸说话不算话,答应我的事情都做不到,还总要求我做到这做到那的,他自己说的话都做不到还要求我?他情绪不好了就会数落我,还骂我”

“我们家每天都会上演世界大战,我一回家就被卷入战争,每次到最后矛头都会转向我,不是挨打就是挨骂,我暑假结束回外婆那里再也不想回来这里了!”

“我爸妈天天跟我说他们做这个做那个都是为了我好,这也舍不得买那也舍不得吃省下的钱都为我了,我还不好好学习,对不起他们之类的话听得我都烦了,好像我欠他们的债一样,又不是我让他们那样的,他们做之前又没问过我的感受是什么!”

“我妈她自己天天坐在空调屋看韩剧,只知道指使我去做家务,我不做她就说我的什么都是她给的,做点儿家务都不行,太不孝顺了,白对我那么好了。天天听这话烦死了”

……你能想象这些话都是出自我们眼里勤劳懂事、活泼开朗的孩子那里吗?他们会协助布置场地、会主动打扫卫生、每个人都带的有手机,活动期间没有人玩手机结束后她们会自己玩游戏也不玩手机,怎么每个人回到家里都变成沉默寡言的问题少年了呢?在情绪记录里每个人在家的状态都是生无可恋、一脸冷漠的表情,出门以后就变成笑脸了。

我们也经常听到父母的抱怨和求助,说自己的孩子在家天天知道低头玩手机、打游戏,很少说话。我们常常说家是温暖的港湾,是有爱和幸福的房子,最应该让人产生依恋的地方。现在不光孩子不愿意回家,不愿意回家面对父母;大人也不愿意回家,不愿意回家面对或冷漠或唠叨抱怨的妻子/老公,也不愿意面对自认为叛逆不听话的孩子。

为什么家成了让人避之不及的地方呢?每一个让人不愿意回的家都是有问题的家庭,或者亲子问题,或者夫妻问题。

董卿在接受央视《面对面》栏目专访时说: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你就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古流传“言传不如身教”。你希望孩子不玩手机不玩游戏不看电视,那你也不要一回家就抱着手机一直低头玩或者一直看电视啊;你希望孩子能够和你好好说话,那你就先和孩子好好说话,不抱怨不指责,就事论事地说话;你希望孩子能够做到答应你的事,那你要先做到答应孩子的事情呐,言既出,行必果。

你做到了孩子自然也会慢慢做到;你希望孩子能够帮你分担家务,那你自己就不要懒洋洋的,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啊;你希望孩子能够正确处理和异性的关系,那你就要处理好夫妻关系啊,有一句话说得好:爸爸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爸爸爱妈妈。

孩子对性别的认同感和异性的关系的处理甚至未来伴侣的挑选都是受父母关系的影响的;你希望孩子成龙成凤,那你也要努力向上啊,不要把自己没有实现的理想、没有做成的事情的压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你的人生凭什么要让孩子为你负责,你认怂了就不要怪孩子不争气不上进。

每个孩子刚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不染尘俗。至于后天成为了什么样的人、拥有了怎样的人生,很大程度是受父母原生家庭的影响的,因为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透过孩子照见父母,除了一部分后期进行自我修复的孩子逆袭了人生之外其他没有进行自我修复的孩子都复制了父母的人生。所以,每一个不愿回家的孩子背后都有一对需要自我修复和成长的父母。

忘了在哪里看到的,对为什么要孩子的最好回答:为了参与一个生命的成长,不用替我撑门面,不用为我传宗接代,更不用帮我养老。我只要这个生命存在,在这个美丽的世界走一遭,让我有机会和她(他)同行一段……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和孩子还有家庭一起克服人生路上的种种困难,共同成长,彼此支持,让家成为爱的港湾,每个家庭成员心灵栖息的地方~我希望每个孩子都愿意回家,心和身体不在外面飘荡。

社工客睦邻学院活动推荐:@深圳

手工串珠 X 黑暗桌游 X 时尚达人课堂,还有少量名额  | 活动报名

孩子们都是纯真的天使,日常服务中他们的一些故事或行为经常给社工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和经历,如果你也遇到不开心的小孩,记得多关心他们。欢迎分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