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的意蕴

胜任的意蕴

作者:李广生

今天下午,“成长俱乐部”本学期最后一次活动,如期举行。本想设计一个大团圆,所以精挑细选了这个时间,以保证尽可能多的人参与。可计划赶不上变化,上午接到通知,又有几个人不能参加,稍觉遗憾。但对他们而言,是否算是解脱呢,也未可知。这是一次分享交流活动,主题是工作胜任力模型,即:立足本职岗位,结合自身特点,分析并建构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或素养体系。

人力资源方面的专家已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随便上午一搜,便能看到很多非常成熟的胜任力模型。稍加修改,或是再具体和明确一些,就能把这份作业轻松完成。我不希望大家这样完成作业,虽然这样完成的作业,也许表面看更漂亮一些。是聘请专家讲座指导,还是自己动手——在学习、反思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建构?我选择了后者。因为在日常的研修活动中,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专家讲了很多,也讲的很好;教师听的很好,也记了很多。最后呢,思想观念是否发生改变不得而知(毕竟看不到、摸不着),但行动上几乎毫无变化。于是我就想,与其听别人讲,追求心动,还不如自己做,直接行动呢。从大家上交的作业来看,效果差强人意,毕竟想了、做了,比仅仅心动一下,也许更有价值吧。但愿如此。

本来我也准备了一个讲稿,还是几年前应邀为某市骨干教师所做的讲座。认真听完大家的分享,我决定放弃它,或是说讲它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我可以自负的说,我准备分享的内容,从素材的丰富性和站位的高度讲,要强于今天大家的发言。但是,我忽然意识到一个问题:大家需要的不是高度,而是深度;不仅仅要思考如何胜任,更要思考胜任意味着什么——胜任的意蕴。

“成长俱乐部”是中心班子号召成立的旨在促进年轻人发展的组织,毫无疑问,成长是核心。“俱乐部”代表了我们这些人的一种期望,我们希望以一种符合年轻人特点的、轻松的、快乐的方式成长。虽然成长是个严肃的话题,但真的有必要端起架子、板起面孔、喊着口号成长吗?我们认为,成长也可以在宽松的氛围中,以一种更有人情味和趣味性的方式进行。但是,成长又意味着什么呢?

第二次活动中,我们达成了共识: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建立成长思维至关重要。随后,我们又分享了刘德水老师的成长故事,大家很受鼓舞。如果成长仅仅意味着成为一名合格的甚至优秀的教研员、科研员、培训教师、财务人员,其实根本没有必要开展胜任力模型分析,因为相关的岗位职责、能力要求和专业标准都写的清清楚楚,照着做就可以了。其实,关于工作胜任力模型,存在着两个标准,一个是外部的,指向岗位的,一个是内部的,指向自己价值追求的,即:你想通过胜任这个岗位而实现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写到这里,沉思一会儿,结果睡着了,醒来一看,马上就第二天了,所以抓紧结束。总之,我想通过这个活动,让大家明白,胜任所追求的不仅仅是圆满完成工作,还有就是不断修炼和完善自己,让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成为自己更想成为的那个人。

这便是胜任的意蕴,也是成长的意蕴。这也意味着,成长不仅是一辈子的事情,更是自己的事情!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做真实的教育 过原创的人生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