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师”的视界
他在摄影艺术上的造诣和世界摄影史上的地位,至今无人敢做出评估。翻开任何一本摄影专著,都不会找到他的名字,即使倾尽毕生精力研究摄影史的专家,也可能不知道他的故事。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对摄影界的影响。他不是以他的名字,而是以他的思想、真实的缄默的存在,影响着这项介于技术和艺术之间,并把技术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伟大事业。
他不认为自己是大师,但是我想不出一个更好的称谓,为了不打扰他平静的生活,为了不让他的名字成为谈资而永远镌刻在热爱艺术的人们的心中,我隐去他的姓名,称他为“大师”。
“您何以成为大师?”我把这个有点棘手的问题抛给他时,以为他会踌躇一下,思忖片刻,没料到他想到没想,随口但坚定地答道:“爱!”看着我一脸疑惑的样子,他也许体谅到我们之间境界的差距,又补充道:“套用尼采那句话,我热爱艺术,不是因为我习惯了艺术,而是因为我习惯了爱。”我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我精心准备的第二个问题,在那一瞬间决定放弃。爱,什么奇迹不可以创造呢?所有的答案,其实只有一个字——爱。
下面给朋友们呈现几幅“大师”的作品,这些都是淹没于岁月的风尘中,但是可以作为摄影艺术里程碑的作品。
1.《春》
这幅作品的名为《春》。看似一副中规中矩、平平常常的风光摄影,跟廉价的“红米”手机拍出的照片别无二致。但如果你能注视超过三秒钟,便会被一下子征服。那富于变化但异常和谐的色彩,那奇妙但充满柔情的光线,那匠心独具又不露痕迹的构图,让你感受到自己融化在春天中。“大师”说,他的作品不是用眼睛看的。通过这幅《春》,我似乎明白了一些。
2.《等》
前景:一树碧桃,迎春怒放,多么美好的春天!背景:一个老人,长椅独守,多么凄凉的瞬间。她带着比桃花还要鲜艳夺目的红色帽子,预示着她有一颗比春天还要火热的心。人生不就是如此吗,有人绚烂妩媚,有人默默守候。一个等字,一副画面,一个瞬间,道出了多少人世的无奈和生命的秘密。
3.《希望》
我问“大师”,为什么这幅作品命名为《希望》。“大师”笑了,对我说:“你看到了什么?”我又仔细看了看,说:“没什么呀,正中一棵枯树,背景几株松树,还有几棵花树。构图似乎呆板了些。”“再看!”,他说。“那块石碑吗?”我指着画面左下角的红色“玫瑰园”三个字,说:“我想您修图的时候会把它裁掉。””大师“摇摇头。我又说:”可是没有玫瑰呀,一地枯草,留着它会破坏画面的和谐感。“点上一颗烟,”大师“缓缓说道:”所有的希望,都在不经意的地方,所有的希望,都蕴于失望。眼前一地枯草,何妨心头玫瑰绽放。“
4.《寻觅》
”大师“说,这幅作品他拍了很长时间,换了很多角度,捕捉到无数个瞬间,最后选定这幅。“他们在干什么?”我问。“拣杨树吊,也叫杨树花。”“干嘛用?”我又问。“吃。”他的回答总是那么简洁。“这有什么好拍的?”我不解的问道。“你觉得可笑吗?”他反问我。我犹豫一下,小声说:“反正我觉得没啥。”“大师”又点上一颗烟,自言自语道:“是呀,可笑吧,可是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忙忙碌碌,寻寻觅觅,就是为了——吃。”猛然间,我的心像是被击中一下。
5.《火炬树》
“要是不有名字,我还真看不出这是火炬树。”我对“大师”说。“开始这幅作品不叫这个名字。”他答道。“叫什么?”我追问。“生命!”他回答。我又端详了一会儿,还是不解。“大师”问我:“你看到火炬树这个名字,想到了什么?”“色如火,形如焰,热烈,壮观。”我立即答道。“现在你看到了什么?”“一大堆枯树枝。”“大师”郑重的看着我说:“这就是生命!每一个生命在他绚烂至极之时,也是即将消亡之日。生命的常态在于耐得住寂寞。”
6.梦
“拍个卖风筝的干啥?”我指着这幅名为《梦》的作品问“大师”。他想了想说:“出于敬畏。”我调侃道:“您言重了吧,不就是个卖风筝的嘛。”“卖风筝怎么啦!”他突然质问我。“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有人游玩踏春,有人拼搏创业,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我沉默了,看着画面上的五颜六色的风筝,心里想:祝福他们吧,祝福每个梦想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离开“大师”的寓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的设备是一部不足千元的红米手机,却能拍出如此惊世骇俗的作品。这个世界,也许真的存在一种与物资无关的快乐,与名利无涉的追求。忽然想起古龙老兄,借李寻欢之口说出的那就话:刀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