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众不同的高中作文讲解,深度剖析高考作文拿高分方法,祝你金榜题名

目前,各个地区已经开学,对高三的学生来说,开学,意味着2022年高考的冲刺,也意味着在最短的时间拿最高的分数,尤其是作文,掌握技巧越早,拿高分的几率也就越大。

之前,我和很多高三的同学送过一句话,那就是这么多年来,高考作文一直在变,但是,本质的核心没有变,那就是青年“自身的精神思考”。

比如说,恢复高考后,北京的高考作文是《我在这里奋斗的一年》,其实就是考察当时青年的思想认识,即我在这里的收获认知以及对未来的影响,试想一下,如果是我们现在考察高考作文,可以根据现在的热点素材,比如支教素材、比如扶贫素材,考察的要求是让高三的同学站在扶贫者的角度去考察《我在这里扶贫的一年》,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我们可以理解,不敢高考作文怎么变,其核心要求不变。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的一点,目前的高考作文要求有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文学的素养的深度考核,简单点理解就是语言文字的把握,这一点,在之前的高考作文中,很少人去重视,但是,在2022年的高考中,我相信,会更多地被关注、被考察,因为,目前的网络,或者说,现在的青年,出现了太多的“文字失语者”,什么叫“文字失语者”呢?其实就是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想要表达的时候,却发现词穷,再简单做个比方,当你看到了大海的壮阔,你想用文字表达,却发现“词穷”,你的语言里面大海变成了“一汪池塘”,最后不了了之,甚至使用网络“梗”代替,比如“666”、“绝绝子”、“YYDS”,就目前这种“文字失语者”的问题,其实也是一篇好的高考作文考察,那就是通过网络“梗”素材,让同学们写一篇“我看民族文化”或者“我理解的中国汉字”等主题。

那么,如果这么考察了,以你目前的素材积累、文学认知,你感觉,你能写出怎么样的文章?或者说,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我希望高三的学生深思。

也许有人认为我这样说有一些夸大,其实不是,因为,对于语言文字,我的理解是包含了学生的自我认知思维、审美思维、批判思维、传承发扬思维,无一例外,核心都是思想,这里可以理解为我们写作文中的经典名句“我手写我心”,思想不到位,文字能多美?认知又有多深?批判能有多深刻?传承和发扬会不会偏颇?

说到这里,我必须还要和高三的学生谈谈高考作文“思辨精神”,这需要考生在“特定场景下的思考”,记住是“特定的场景”,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都设定的什么场景?都思考的什么问题?

我们可以发现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发现,我们的场景有个人视角上升到了社会、民族、国家、世界,所以我们就发现八个关键字“古今中外、放眼未来”。

这种形式的出现很有意思,我们会发现,我们很多时候的作文考察素材,都是“大视野、小角度”的形式出现,这种时候,很多学生就“懵”了。

出现的直接结果就是不会审题。

这种问题的出现,主要就是抓住目前高考作文的一个字“正”,不管你写什么,你观点必须正,还有一点,那就是不管看见什么素材,你都要“倒回去”思考,我这里讲的倒回去,是回到历史中去,就是从历史文化中,找出素材的“正点”。

举个例子,比如2021年的高考关于“人的笔画”,你怎么写?这个作文其实很简单,大部分学生都会写,但是要想拿高分,前就要出奇招。

即看到“人”字,你可以写“我看到了民族的精神。”然后即使展开阐述,关于民族精神就多了,有“威武不能屈”、有“锤不烂炒不爆”、有“俯首甘为孺子牛”,但是,这些都不够,你还有自己的观点。

这里面古有了,你的观点是现在,那么,下面是不是可以用“中”起第二段?我想可以。

所以说,遇不到看不懂的素材,抓关键词,往“正”的方向走,没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