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箭楼的陪伴|江河·早茶夜读777

777 | 读城记2020

👆一定要开音频👆

沉默是箭楼的陪伴

文/ 江河
90后,出版业

━━━

当北京人和南京人看《邪不压正》的时候,谁更能感同身受呢?我想,北京人大可自信地去认领青瓦和胡同,南京人亦可自在地站在城墙和城门上向北招手。当列车从北京行驶至南京,当我从中华门爬上通向东水关的城墙,在城墙上走了两公里路后,我仍然无法掩抑住心中的惊叹:“哎,姜文没骗人,梁思成也没妄想,城墙上真的足够宽,可以过汽车。”

电影《邪不压正》剧照

我也从未预料到,我竟然会在南京见到《邪不压正》里的北京,那个姜文花大功夫营造出来的文化梦境里的北京,仿佛就在我脚下。我无意于去严格地对比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与南京的是否一模一样,我只想凭借着短暂的实地感受去建立一点关于逝去的文明的想象。而它对于我的意义也绝非是文人气的吊古怀今,这种感伤更接近于一种对消逝文明的失落,而在我眼中,南京的城墙无论实体或文化,都未退场,至今仍陪伴着南京人的日常生活。夜幕降临,不断有住在附近的居民登上城墙散步、竞走;我和同伴走着走着,转头看见左手边一家三口站在窗前的暖光里,正好与我们目光交接,同伴热情地向年轻夫妇怀里的小宝贝挥了挥手,我正揶揄道,“人家不会理你的”,话音刚落,小宝贝就笑着朝我们挥手。现在数来,走城墙的日子仅仅过去了半个月,我已经开始想念她了。

读《北京的城墙与城门》,书里侯仁之的序言提到,梁思成的理想是把城墙变成人们城市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人们登高游憩的场所。在城墙上,我似乎已经体验到了如此美好的愿景,以为绝妙,于是我不禁查了一下原话:

“城墙上面,平均宽度约10米以上,可以砌花池,栽植丁香、蔷薇一类的灌木,或铺些草地,种植草花,再安放些园椅。夏季黄昏,可供数十万人纳凉游息。秋高气爽的时节,登高远眺,俯视全城,西北苍苍的西山,东南无际的平原,居住于城市的人民可以这样接近大自然,胸襟壮阔。”

俯视城墙边上青色的护城河,门洞里川流不息的交通隧道,似乎在不远的未来,南京有望实现梁思成“环城立体公园”的建设理想。想起北京全部拆除式的建设思路,我在心中止不住地连连夸赞南京真好。

在出租车上,我向司机师傅赞美城墙,赞美南京,师傅却反应平淡:“还行吧。我们小时候天天去上面玩,那会儿没啥玩,只能翻城墙,那时候很破。现在也拆了很多了,留下的都翻新了,我们那会儿破得很。”我们说起中华门的门票要五十块,师傅不平地说:“不值,五块还差不多,就不应该收钱。”又有些戏谑地说起逃票,“熟悉的人知道从哪儿翻进去,但我看你俩也不像能干那种事的人……”我们听了捧腹大笑,我默想,对于从小就在城墙里玩闹的人,当他听到小时候嬉戏的乐园变成收费的观光场所,他不可置信的程度可能不亚于溥仪进故宫掏门票时的心情。和这位南京司机聊天的一个很大感受是他讲起“我城”时的平静,这和北京司机或不屑或骄傲,有时显得有些戏剧性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我不知道是什么促成了这种不同,但若将城墙的存失视为某种意象,如果说南京人避开了首都的命运,延续了相对的“拥有”,那么北京人的失去和获得就有些复杂,生活在其中的外来人,土著,心态有些抓马,似乎也不足为怪。

相比南京人与城墙日常甚至亲密的关系,北京断掉的城墙已淡出人们的生活,唯有屈指可数的几座箭楼,没有城墙也就没有了可以攀爬的路径,而无法攀登也使得箭楼变得遥不可及,往往沦为一尊沉默的地标,这是历史的债务还是一种避不开的必然选择?

抗日战争以前,中国亦步亦趋地建设现代城市,将城墙打通,以便过车;而历史的戏剧性在于,便利的同时也意味着危险,固然城墙的防御功能已不能与冷兵器时代相提并论,但城墙的改造属实为“城破”加快了速度。城墙在城市转型和军事危机这两者之间的冲突中被迫扮演了尴尬的角色,但即使尴尬即使僵持,新的局面也已经打开,历史的车轮轰轰地向前开去。

我每天上班都要路过德胜门的箭楼,第一次去的时候我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为什么鼓楼西大街和德胜门外大街的交叉口不设红绿灯,骑车走路只能靠默契,而所谓的默契也无非就是人必须让车,车永远不会让人。后来搞明白那里是个环路后,我依然胆战心惊,从来顾不上欣赏箭楼之美。我也曾埋怨过北京的城楼太遥远,但走得次数多了,心情竟渐渐产生了微妙的变化。毕竟沉默也是一种表达,无论南京还是北京,当城墙褪下了昔日的防御功能,消逝了的实用作用在日复一日的日子中变成了某种心理慰藉,润物细无声。在充斥着甲方乙方、流量曝光,又或学区房、996的战斗喧嚣中,我们需要一些沉默,这是箭楼陪伴北京人民的方式。写到这里,我又想起《北京的城墙与城门》里面的拳拳之心,“再次提醒国人只有精心呵护传统建筑,才能因体会其艺术美的价值而产生爱,唯有爱才可能去实现我们的梦”。

今晚二条

汪曾祺说沈从文也说自己:

你是一个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沈先生微笑着,没有否认”
希望大家看完了,觉得不错的,
能顺手点个“在看”,感恩。
再有个“转发”,
让更多人看到,就更好了,爱你们。
都是勤快人,一起加油吧。

往期

TAN

回顾

“老北京”存在于现代化的时差里|

欢迎大家

如果您也有兴趣一起来讲故事,或是聊聊关于阅读、关于书籍的事情,欢迎把文字稿和音频发给我们。

读不孤,必有邻。

要求

1·稿件以1500字左右为宜

2·手机录音即可

联系邮箱

viabewater@163.com

本期编辑:白水

早|茶|夜|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