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动态平衡三境界,你在哪层?

太极拳是建立在人体动态平衡基础上的攻防之术和健康之术。动态平衡有三层境界:

第一层:肢体间的动态物理平衡。

也就是身体的转移曲伸,举手投足间的平衡状态。人类是三维触角的生命体,一般人在生活中,迈步有前后,转腰即左右,起落则产生上下方向的运动。但如果你要加上平衡的要求,那就不简单了。可以回忆一下站立在游泳池中的感觉。轻飘飘的,因为四面八方(假如你全身没入水中时)环绕你的水的压力是一样的,我们需在打拳中视空气如水流,要能打出在空气中游泳的感觉来。

为什么说站桩是有用的,因为身体在静态下找到上述那种平衡的感觉,相对来说说容易点。先站出点感觉来,给身体动起来时的平衡做个参考。尽管动起来的平衡比静态下的平衡不知要难上多少倍!

身体的动态协调太复杂了,有左必有右,有上必有下,有前必有后。开合呼应,螺旋缠绕等等等等。那是需要练家子一辈子的探求不止。而且永无止境。

但是所有的练家子,无论内家外家,在这个练习初级动态平衡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个收获,那就是内气的产生,练太极拳的人把它归功于"放松",但其实"放松"是平衡的产物,你练拳的着眼点是如何平衡,这样才能绕开了"软"和"懈"的误区,"松"只是平衡之后的必然结果。

内家拳习练者非常在乎这种体内的感觉,称为"得气"。由明晰到增强到可控。于是我们可以进入到第二层动态平衡的状况。

第二层:内气与外形的动态平衡 状态。

以前经常听老辈人讲,练太极拳先要"以形导气",然后"以气催形"。但是如何做到这一点,那都是老先生们按下不表的事情。

传统拳师给出的方法,一是如陈发科一般"拳练万遍,其意自现"。但繁忙的今时代的人,大多没有如此充裕的时间。或者就是如杨澄甫的一个万能的"松"。可惜这个"松"字是方向,是意向,但并不是可操作的方法,真正的方法是老师的私密。

让我们从科学的视角来找一找现代人可行的方法。人有两个能量来源,一为肢体运动,为实;一是大脑意识,为虚。一般初学者以为学拳练拳只是身体的事情,不愿意或者懒于思想意识对身体动作的参与,以后很久才被动地,慢慢地让意识逐渐参与到动作中来。其实正确的方法应是一开始就要让大脑刻意地参与进来,去接受、感觉、总结并指导肢体的运动。一方面大脑可利用它的优势:先去认识并接受老师正确的练拳理念,再去规范纠正身体的肢体配合。在这种专注的环境里,肢体会很快接受并记忆了正确的运动形式,你的进步速度会比"日练拳30遍"而不知所以然的人要快的多。且在同时,大脑的意念力也得到了提升。所以太极拳从一开始就是身心合一,虚实同在的综合性平衡运动,这个方法我们叫它"以虚练实"。

好比你伸出两只拳头来,左边是思想意识,叫"虚"一一看不见的东西。右边是肢体动作,叫"实"一一看得见摸得到的东西。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去找整体的动态平衡。慢慢地,就会有一个中间的东西溢出来,这个东西就是"气",是个"半虚半实"的东西。说"半虚"是因为别人看不到,说"半实"是因为你自己感觉的到。

到了这个阶段,身体的运动方式开始发生了质的飞跃和变化,不仅由"以形导气"变成了"以气催形",最后会达到"气运代形",即身体内部产生了"流动",这个流动太重要了,从此人摸到你的身体,就如摸到了流水的管道,或转动的链条。随着内气的增強、转动明晰并渐为运动方式之主流,而外形运动反而变得简单和不经意。这是练所有各家太极拳,达到高级水平的人们的共同特点。能练到如此境界的方可称为内家拳,而依然内气外形骨肉筋骨一体找平衡的可称外家拳。所以"内气"不独内家拳才有。

第三层,意念与肢体的平衡"

当我们将强烈的意念关注于身体的不同部位进行规范训练的时候,有人会说:"有意无意是真意",那么重的意念下去,想哪哪死"。毕竟拳论中有这么一句话:"执着己身,一无是处。"

拳论当然是没错的,那是指的在高级阶段的要求。用意念来训练身体的不同部位,是为了快速让肢体运动走向平衡与协调,因为大脑时时有方向,不会走弯路,快速而高效,但那是在第一层境界时肢体平衡的主要方式。是练法,而不是用法。当目标部位切换了,原来部位的意念会被移走,身体这个部位则百分之百回到了自由的状态。所以当内气产生后,体内有了流动,意念是可以扩张到体外的的。这时候才适用"执着己身,一无是处。"

实际上意念扩张的训练中,我们可以让"意在形前",也可以"意形反向"。对方施力于我,我可以镜相对方到我的身后,或脚下。简单的一个意念变化,就可以在接触点上空掉对方,或进行接触点上的阴阳组合变化。

其实从一开始练拳,意念的工作就应贯穿于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不同的身体部位,每一个境界层面,这样当意与形逐渐有了高度的默契后,身体各种不同的状态之间的变化一一或筋膜滑厚,或空如皮球、或棉里裹铁,或势若落瀑⋯⋯切换只在你的一念之间。

所以最终"这一切全是意,不是其它。"

以上为省笔墨,属范范之谈,不过会帮助你了解自已在练拳的的路上,正走在了那个台阶上?属于哪层境界!

(半生太极缘,喜交新朋友。有用即拿去,敬请点关注。)

(0)

相关推荐

  • 【真法】蔡光復讲解无极桩“三调”之调身法

    无极桩锻炼首先要调身. 调身必须要身体放松.松开.而身体放松的关键在于全身平衡,平衡后才能达到全身松开.松开,是一个过程:放松,是一种状态,这一字之差,就是天壤之别.在全身松开的前提下要练到全身无挂力 ...

  • 太极拳的三种境界

    太极拳的三种境界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太极拳的境界可以分为若干种.我师爷洪均生先生就把太极拳分为十三品.杨式拳也分了若干等级,据说懂劲才是入门级.而国家更是搞了段位制,虽然是评价习练者的,但也是对其太 ...

  • 习练太极拳三境界

    ​古人云:"学有始终,事有本末".学太极拳,一大事也.岂能无其始终本末乎. 练太极拳,始于强身,继于懂劲,终于明心,前已译论之矣.至其本末,则论而未详,今且试为道之. 前辈曰:&q ...

  • 太极拳的三个“三不动”,掌握后练太极易如反掌!

    习练太极拳艰苦的,不是练拳苦,而是必须遵拳理拳法,按阴阳学说规范的动作行功,循规蹈矩而不得有随意性.   有习练者认为,为了早日出功夫,多练,人家一天练3小时,我练6小时.9小时总可以吧? 回答是不可 ...

  • 陆启成,楷书,王维国《人间词话三境界》作...

    陆启成,楷书,王维国<人间词话三境界> 作品尺寸:94cm×33cm 作品编号:20201982 纸张说明:八十年代水纹宣,非常珍贵 用墨:光-绪戊子(1888年)知足斋藏烟端砚研磨 用印 ...

  • 中医脉诊三境界

    脉诊技巧归为三重境界,即"脉之形一形之动一动之势",亦是学习脉诊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对喜好脉诊的同道有所启迪. 1.脉之形 此为第一重境界,是我辈刚刚接触脉诊时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

  • 中医脉诊三境界,你达到了吗

    中医之声 医学资讯 公众号 脉诊技巧归为三重境界,即"脉之形一形之动一动之势",亦是学习脉诊循序渐进的过程,希望对喜好脉诊的同道有所启迪. 1.脉之形  此为第一重境界,是我辈刚刚 ...

  • 太极拳真功三秘

    太极真功之一"开合拉气" 悟玄机--太极真功入门之道 所谓"开合拉气",就是以太极桩为基础形架,双手撑抱于胸前,在意识的诱导下,意念放松,外静内动,感悟两手间磁 ...

  • 人生的三情、三说、三境界

    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古到今,对人生的谈论总是无尽无休.情则是人生永远唱不完的歌,无论在灯红酒绿的喧嚣闹市,还是在荒凉贫脊的寂静山村,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情意绵绵的故事. 冰心说道:" ...

  • 孔子治学三境界:

    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甚至包括社会实践.这是治学的基础,初级阶段. 第二境界: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是与志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