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沙漠和沙地
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17日定为“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沙漠是荒漠中分布最多的一种类型—沙质荒漠的简称。中国地理学界把分布在中国贺兰山以西的主要由流动沙丘组成的干旱荒漠地区称为沙漠,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把水分条件相对较好,以固定、半固定沙丘为主,分布在半干旱草原以及部分半湿润地区疏林草原的沙漠称为沙地,如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科尔沁沙地等。下面就分别介绍我国的八大沙漠与四大沙地。
1.塔克拉玛干沙漠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央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中国最大的沙漠,面积33.7万平方千米,也是世界上面积排名第四的连片分布沙漠,仅次于阿拉伯半岛的鲁卜哈利沙漠、澳大利亚的大沙沙漠和中亚的卡拉库姆沙漠。也许有人会问,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不是撒哈拉沙漠吗?其实,撒哈拉沙漠的面积虽有180万平方千米,但被砾漠和岩漠分成许多小沙漠,东、西部各有一块较大面积的连片沙漠,均不足20万平方千米。塔克拉玛干沙漠还是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植被盖度不足15%,是世界沙漠中植被盖度最小的沙漠。就是在这里,我国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贯穿流动沙漠的等级公路,公路沿途的固沙、绿化工程,为这片“死亡之海”增添了一线生机。
2.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阿拉善高原西部,面积约5万平方千米,它作为主体,与腾格里沙漠、乌兰布和沙漠共同组成了阿拉善沙漠。巴丹吉林沙漠以林立高耸的沙山和轰鸣莫测的鸣沙著称。其中,必鲁图峰被誉为“沙漠珠峰”,海拔高度1611米,相对高度589米。这些高大沙山如何形成并且屹立不移?除了风成说外,有人认为是流沙覆盖在下伏基岩上形成沙山,还有人认为是地下的湿沙层所致。
3.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也称准噶尔盆地沙漠,面积4.88万平方千米。沙漠中最有代表性的沙丘类型是沙垄(纵向沙丘),从空中俯瞰,如同在沙漠中伸展的树枝,长度数百米至十余千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与塔克拉玛干沙漠寸草不生的流动沙丘不同,这里固定沙丘上植被盖度可达40%~50%,半固定沙丘上植被盖度为15%~25%。沙漠内植物种类较为丰富,可达几百种。沙漠西缘的甘家湖梭梭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唯一处于温带荒漠地带的梭梭荒漠生态保护区,有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生长最集中、保护最完整的天然梭梭林区。
4.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位于阿拉善高原东南部,面积4.27万平方千米,多为相互垂直的风作用形成的格状沙丘,还有边缘地区的新月形沙丘(横向沙丘)。与临近的巴丹吉林沙漠一样,腾格里沙漠的沙丘间也是湖泊遍布,有大大小小的湖盆400多个,半数尚有积水,是我国湖泊最多的沙漠。大多数湖泊真正是“原生态”—第三纪残留湖。作为古海洋的一部分,残留湖可能是咸水湖,也有可能是海水逐渐淡化并为陆地水代替而成为淡水湖。腾格里沙漠腹地中的月亮湖則一半是淡水湖,一半是咸水湖,湖水存留千百万年却毫不浑浊,极具净化能力,并且积聚起媲美死海的富含微量元素的“黑泥”。
5.柴达木盆地沙漠
柴达木盆地沙漠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柴达木盆地腹地,面积3.49万平方千米,约占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柴达木盆地沙漠的沙丘分布比较零散,多与戈壁交错分布,沙丘类型以新月形沙丘为主。柴达木盆地的风蚀地貌发育广泛,占盆地内沙漠面积的三分之二。风蚀地貌,顾名思义是由于风化和风力作用引起的。柴达木盆地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常年干旱,气温变化剧烈,温差大,岩石风化严重。同时,柴达木盆地不似一般盆地那样闭塞,狂风盛行,携带着沙石不断摩擦地上的岩层,日积月累,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等风蚀地貌。
6.库姆塔格沙漠
位于新疆南部东端与甘肃西部交界处,面积2.28万平方千米。这里的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玄奘遭遇了西行途中最为险恶的考验;这里充满了神秘的未解之谜,楼兰古国可能就埋在沙漠下面;这里的沙丘类型丰富:格状沙丘、新月形沙丘、蜂窝状沙丘、金字塔形沙丘、线状沙丘,甚至还有被认为是世界上独有的“羽毛”状沙丘;这里还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生双峰驼冬春迁徙的主要通道和主要棲息地,沙漠中已设立三个国家级保护区:新疆罗布泊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甘肃安南坝野骆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甘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7.库布齐沙漠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北部,黄河“几”字湾的内侧,又称河套沙漠。这片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曾有1.86万平方千米。由于沙漠不断向黄河岸边推进,泥沙流入黄河,威胁塞外粮仓,并成为京津沙尘暴的重要发源地,所以人们开展了持续30多年的治沙行动。如今,库布齐沙漠已有三分之一面积被绿化,全球唯一的致力于推动世界荒漠化防治和绿色经济发展的大型国际论坛—库布齐国际沙漠论坛也已举办了七届。
8.乌兰布和沙漠
地处阿拉善沙漠的东北部,面积约1万平方千米。乌兰布和沙漠的东缘就是亚洲中部荒漠区与草原区的分界线,也是极为重要的植物地理学分界线。这里虽然干旱少雨,风势强烈,但光热资源丰富。近年来,沙漠经过综合性治理改造,已经有大面积的沙漠重新覆盖植被或成为良田,尤其是旱稻已在这里试种成功。
9.科尔沁沙地
科尔沁沙地又称科尔沁草原,位于松辽平原西北部,西与锡林郭勒草原相接,北邻呼伦贝尔草原,总面积6.63万平方千米,其中沙地面积3.51万平方千米。科尔沁沙地最显著的特征是坨甸相间的地形组合,即相对高度2米以上的流动、半流动沙丘和半固定沙丘,相对高度2米以下的较平缓的沙土地,以及分布其间的低湿地。科尔沁草原历史上曾为河川众多、水丰草美之地,后来由于对草原的不合理利用,甸子地不断缩小,沙化面积急剧增加,最终形成了这片我国面积最大的沙地。不过,通过“千万亩”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工程和“千万亩”天然草原修复工程,一些沙地区域的植被盖度已达到80%以上,平均植被盖度接近40%。
10.毛乌素沙地
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中南部,又称鄂尔多斯沙地,横跨陕西、内蒙古、宁夏三地。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人们开始了治沙工程,主要采用种植沙漠植物和设置沙障的方式,终于让这片从唐朝起就开始形成的漫漫黄沙,逐渐披上了绿装。曾经,沙地占陕北榆林市面积的半数以上,现在,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达93%。毛乌素也被称为中国首个即将消失的沙漠。
11.浑善达克沙地
位于锡林郭勒草原南端,总面积3.84万平方千米(沙地面积2.14万平方千米),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源,直线距离仅180千米。为了治理这个京津头顶上的“大沙盆”,国家启动了风沙源治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保护建设工程,从而使浑善达克沙地草原生态环境逐渐好转,植被盖度有所提高。尤其是位于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塞罕坝,在几代建设者的努力下,已实现荒漠变林海的“绿色奇迹”。
12.呼伦贝尔沙地
位于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高原,面积约1.3万平方千米,这些沙带如同伤疤,刻印在世界四大草原之一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由于固定沙丘活化,流动和半流动沙地面积增加,呼伦贝尔沙地成为近年来四大沙地中唯一仍在扩展的沙地。好在现在该区域的土地沙化形势已由“整体恶化,局部好转”转变为“总体遏制,局部改善”。截至2019年的统计数字,我国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已连续15年实现“双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