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春季刊(总13期)《奉天:诗推荐》 作 者 :马俊华 每一次想起故乡(外七首)

文/马俊华(北京) 

每一次想起故乡(外七首)

每一次想起故乡
都觉得她更低矮,更遥远
好像只有一片贴地的房子
上面盛开着高大的蓝天
那排房子独坐在河边
靠着一排枝叶舒展的杨树
灰色的平顶就像压低的帽沿
几乎能遮住整个面孔
那些曾经进进出出的人们
已悄悄地走散
老人们大多回归泥土
伙伴们都有了父辈的皱折
他们的后代就像新的传说
让我听起来感到陌生
正如我的归来
也让他们觉得隔膜
我会偶尔想起故乡
清醒时,或在梦里
或在与亲戚朋友聊天时
如果在意我,他们会愿意倾听
我知道,这份尘缘已化作情思
有着丝丝缕缕的牵扯
就像琴弦,会在体内奏响
让我慨叹这岁月里的漂泊
听小提琴曲“梁祝”
有时,你渴望的表达,
竟不如一根琴弦:
鸟儿因琴弦而展翅,
阳光因琴弦而闪亮。
一生,可以省去很多细节,
直接浓缩成一首乐曲,
化为琴弦的千转百回,
而最晶莹的那根,就是爱情。
那是无限的深情,
因琴弦而变得更加细腻绵长,
不断缠绕着你,
又从你的神经中间穿过……
它能带你走进最隐秘的地方,
勾起你最深处的向往,
也能最后消失于天际,
让你长久失神地默默追想……
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过去和未来哪个更长,
我不是测度它们的标尺,
也不是称量它们的砝码。
我也不是区分它们的端点,
只像一个移动的坐标,
曾经向往未来,
渐渐开始回想过去。
它们总是汇聚在一起,
成就我当下的心态:
让我为未来而期盼或焦虑,
为过去而厌弃或怀恋。
我就像是一个圆圆的湖泊,
接受两条河水的流注,
因为积蓄和沉淀,
而充实或空虚,清澈或浑浊。
2020年5月10日
阳台上赏夜
我喜爱夜幕下的灯火
它们比星星切近,比烟花长久
带来新的亮丽、晶莹和绚烂
那是自然的花朵绽放不出来的色彩
依旧充满喜庆,带给我希望
让我感到温暖,内心激动
那繁密的灯火,不只是照亮黑暗
不只是展示出黑夜的形状
还像是拉开夜幕,露出满怀的神龛
让我看到执著的珍藏
还有我内心里涌动的追求
常常让我熬夜或失眠
那时,望着黑夜里不灭的灯火
便觉得它和我一起守护着时光
2019年4月16日
 
那种静,不是没有声音,
而是秋日美丽的景色,
攫住了你的心魂,
让你完全忘记了倾听。
那是停止跃动的湖面,
静卧成平滑的镜子。
那是停止生长的树冠,
仼由叶子变黄变红......
从蓝天到山顶,
从山顶到树丛,
都在水里留下对称的倒影,
合成一幅奇妙的画屏。
它让你忘记行走的劳累,
忘记昨日的烦忙,
忘记身边潺潺的水声,
只驻守那来自深处的安宁。
2020年9月24日
坐在昏暗的屋里
坐在昏暗的屋里,
听雨刷刷地自天而降,
窗外那些叶子,
就是她下落的台阶,
高高低低、密密麻麻......
闭着眼睛都能看到:
那些叶子在轻轻地颤动,
回应着雨的步态,
留下湿漉漉的脚印,
闪着隐隐的莹光。
四周越来越虚茫,
那弥漫开来的凉气,
像飘浮的裙摆,提示着我:
雨水是一位清幽的仙子,
穿行在浓郁的夏夜。
雨滴
我愿意解开一串串雨丝,
就像解开一串串项链,
任它们一粒一粒地滑落。
让它们沿着玻璃表面滚动,
带着圆润的光泽,
衬托着玻璃的晶亮。
它们还可以聚在荷叶中心,
垂在青草的叶尖,
或停留在竹竿的半腰上......
我希望看到一滴雨珠,
像一只放大镜,
放大了它栖身的叶脉或木纹。
我还希望看到一滴雨珠,
像初升的太阳,
吸引来一只慢腾腾的蜗牛。
2020年9月11日
瀑布
那本是连成一体的水,
因为坠落而解体,
撕裂成一条条白色的丝缕,
迸射出晶亮的水屑。
那轰鸣的声响,
来自力量的完全失控,
仼由那柔软而连续的冲撞,
打破岩石的坚硬和水潭的平静,
那悬垂的倾泻,
在水潭里冲起怒放的水花,
簇拥着,堆叠着,膨胀着,
不断抬升起来,直至化为泡沫。
那也是雪崩一般的爆发,
比汹涌的流动放纵任性,
释放出强劲的激情,
仿佛窜起的火舌,势欲御风腾空。
2020年10月23日

作者简介:马俊华 男 满族,大连金州人,编审、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会员。著有《隐秘的绽放》(诗集,作家出版社,2003),《幽暗的深处》(诗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3),《浅谈中国印章艺术》(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