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一位蹬三轮的老人被国家分配到杭州大学,他是谁?
1974年,杭州烟雨中,一条不知名的小巷子里。
跛脚老人蹬着三轮车,卖力地在泥泞的小路上奔波。
运送完这批货物,他能拿到一块两毛的工钱。
没人去理会一名平凡无奇的三轮车夫,直到1980年。
这个无人问津的小巷,忽然被县领导踏足。
谁也没有想到,那名住在12平方米的屋子里的跛脚三轮车夫,竟然是抗战时期赫赫有名的飞虎队成员,吴其轺!
抗日英雄为何会靠蹬三轮谋生度日?
吴其轺又有着什么样的经历?为何他会被国家召回?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1 吴其轺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传奇英雄——吴其轺的人生。
出生爱国世家
1918年,一名唤作吴其轺的男婴在福建的一个富裕乡绅家庭呱呱坠地。
家中男丁里,他排行老六。
父亲吴銮仕,时任福建闽清县华侨公会会长。
自小家境敖实的他,并没有如同一些纨绔子弟一样不学无术,好吃懒做,染上恶习。
在父亲严厉正直的教导和要求下,兄弟六人先后都接受了高等教育,考取了不同程度的大学。
誓为国家文化发展和拯救中国民族精神,号召民众觉醒而读书。
在这个国将不国的离乱时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2 混乱年代
不少百姓颠沛流离,漂泊一生。
吴銮仕年轻时从事经商,与闽清籍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黄乃裳一起远赴南洋沙捞诗巫,艰辛拼搏过。
身为具有一定资产的华侨商人,他将这些支离破碎的场景看在眼里,自儿女们打小就教他们,长大后一定要为中国民族独立和展做出贡献。在吴其轺很小的时候,父亲吴銮仕就教他儒家经典。
用传统的中国教育告诉他,何为家国,何为天下。
而吴其轺的哥哥吴其璋也是著名的抗日英雄。
1934年春,他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回国考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参与缅甸战争,随后牺牲在异国他乡。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3 吴其璋
在这样忠贞爱国的家庭氛围里,少年吴其轺很好地受到了文化熏陶。
他幼小的心灵从此埋下了一颗要为中国流血奋斗,奉献一生的种子。
1936年的某一天,在青岛读师范大学的吴其轺正在街上闲逛。
忽然看到街旁的召示牌前人头熙攘。
他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则黄埔军校笕桥中央航校的招生告示。
仔细阅读上面的招生条件后,吴其轺激动地跳了起来。
他飞快地跑回宿舍,奋笔疾书道:
“只想杀敌报国,夺回东三省!”
家书字迹潦草不堪,是因为吴其轺写字时双手因激动颤抖不已。
来不及等待父亲的回书,他便自作主张地从师范大学办理了退学。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4 陆军军官学校
其实,距离吴其轺从师范大学毕业,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了。
他的家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儿没想到国家困境已经到了这样危险的境地。
作为中华之儿女,有定乱安民攘除外敌的责任。
因此特向父亲大人致意。
儿愿弃笔从戎,杀敌报国,倘若身死,也无愧父母之教诲,祖国之培育。”
家人也十分支持吴其轺的计划。
吴家两兄弟先后踏上抗日战场,是吴家一辈子的骄傲!
吴其轺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一封信,一颗赤诚之心,决定了他半生戎马。
也成就了他和飞机的不解之缘。
1938年,吴其轺顺利考上中央航校,成为一名航空兵。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5 成为航空兵
两年以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笕桥空军军官学校,成为了一名空兵军官。
在军校的日子,吴其轺刻苦学习钻研,不仅创新设计了许多新的航天器件,还熟练掌握了飞行技巧。
可是当时的中国,战机极度缺乏,根本不能保证中国空兵的训练。
再者,当时国际因世界大战,禁运飞机。
所以中国即使有钱,也很难买到飞机。
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中国空军陷入一筹莫展的境地。
直到飞虎队的来临。
半生戎马,搏击长空
1937年,应国民政府邀请,陈纳德抵达中国考察空军,担任顾问。在考察快结束的时候,临近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6 卢沟桥事变
加之日本在东南亚的一系列举动,惹怒了美国人。
因此美国政府特批准许向中国出口一部分飞机。
有了训练资源,吴其轺等空军军官能大施拳脚的机会来了。
中国航空官兵抓紧机会,最大化利用好美国的资源,拼命训练,练就了一身过硬的飞行技术。
直到1941年,美国公开反对日本法西斯战争。
陈纳德的支援中国空军计划得以从地下转为地上。
“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即“飞虎队”正式成立。
美国空军和中国空军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结为了统一战线的战友。
吴其轺响应军中号召,积极参与飞虎队选拔。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7 抗日战争爆发
最终凭借优异的成绩,和过硬的技术入选第一批飞虎队成员。
在几个月后的残酷特训后,吴其轺最终得以留下。
正式成为驾驶战斗机的战斗空军。
随后,吴其轺被编入中国空军第5大队,驻守芷江机场,被授予上尉军衔。
第一伤
1941年,是中国空军战斗最为艰难困苦的一年。
吴其轺在成都机场时,敌军突然来袭,对机场进行了狂轰滥炸。
为保护军机,他和另一机长,共同驾驶毫无作战能力的六架教练机,立即升空飞往广元疏散。
途经岷江时,与4架日本敌机相遇。
毫无武器配备的训练机,怎么抵挡地了装备精良的日本战斗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8 轰炸
吴其轺驾驶着训练机,灵活而飞速地试图摆脱日军的包围和追击。
可是训练机的机动性,和战斗机相差实在太远。
最终吴其轺驾驶的飞机被日军击落。
落入江中后,日军怕吴其轺没死,又扔下一连串的炸弹。
遭遇坠机和日军的轰炸,吴其轺臀部、腿部多处受伤,被子弹打伤身体四处。
如果不是飞机残骸的掩护,恐怕早已被日军的子弹炸成人肉羊花汤了。
幸运的是,吴其轺凭着顽强的意识和身体素质存活了下来。
被在江边打鱼的渔夫捞起。
据吴其轺本人回忆:
“飞机发动机受损,已经燃起了大火。
机身烧的通红,江水滚烫,好几位救我的老乡还被烫伤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9 驾驶飞机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吴其轺就地在广元养伤一年多,伤好后又重新回到部队。
考虑到他的伤势,部队给他颁发了二等三甲伤残军人证书。
吴其轺差点惨死日军手中,又还有一身抱负未曾施展开来。
少年英雄,怎能甘心?
第二伤
怀着未酬壮志,也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感激,吴其轺对于无法返回部队的事实想出了一计。
他通过父亲的亲属,疏通关系,开出了出假证明。
他本人也强烈要求返回部队,一份又一份的报告不断往上级递交,以此证明他的战斗决心。
在他多次的强烈要求下和部队的慎重考察下,吴其轺得以重返蓝天。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10 美式飞机
1942年,飞虎队正式成立。
一批装备精良,武器先进的美式战斗机、轰炸机补充进中国空军。
1943年春,他驾驶着一架美式P-40飞机对湘潭地区日军进行打击,不慎被日军的防空炮火击中。
机身、机翼都中了20余弹。
这样危急的情况下,吴其轺硬是穿过日寇层层密闭的防空炮火网,摇摇晃晃地驾驶着战机飞回机场。
他下飞机时,美国飞行员都纷纷接护他,并对其竖起大拇指,钦佩地赞叹道:
“我们美国的飞机够硬,你们中国的飞行员更够硬!
这飞机都被打成马蜂窝了,还能摇摇晃晃飞回来。
了不起!”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11 飞虎队五大队(第一排左三为吴其轺)
第三伤
1945年,侵华日军已是苟延残喘之势。
飞虎队主动出击,寻找日军余下的空军主力决一死战。
还战略计划着长途夜袭,广泛轰炸、捣毁日军的机场设备和其他重要目标。
从这时开始,吴其轺和战友们一起采取大编队机群队伍,向日占领地发起军事轰炸。
同年4月。
在一次对武昌地面部队的打击任务中,吴其轺的战机引擎被击中,失灵迫降到芷江外的一个辰溪小县上。
吴其轺本人只受了轻伤,在村民的照顾下恢复良好。
当时中国人民在战乱下生活都很困苦,可是小县城里的人民都挨家挨户地拿出一点存粮来接济吴其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12 飞机
在米都吃不上的日子里,吴其轺还能隔三岔五吃上肉食。
在辰溪的那段日子,深刻地影响了吴其轺的价值观。
“人民曾救了我不止一次。
我这条命,不仅为中国而活,更是为中国人民而活。”
晚年的吴其轺,动容地重复着这一句话。
有了这段经历,吴其轺后来听从父亲规劝,回归大陆的做法也就不奇怪了。
他是中国人民救下来的儿子。
四次穿越“驼峰航线”
所谓“驼峰航线”,是为1942年,日军切断滇缅公路后。
中美两国只能在印度东北部的阿姆邦,和云南昆明之间开通的一条空中航线,以运送物资。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13 中印“驼峰航线”示意图
这条航线凶险异常,日军密集驻扎,468架美国飞机和1500名飞行员都曾葬身于此!
可谓恐怖至极的死亡地带。
而吴其轺却四次完美完成运输任务。
具其回忆,当时的飞机性能非常差,每次最高飞行不能超过700米。所以如何在低空范围内,在敌人可观察的视野范围内逃脱,是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
面对这样高的飞行技术要求和反应速度,吴其轺毫不畏惧。
每次上驼峰时他都会鼓励自己,不论如何,一定要活下去!
凭着这样顽强的信念和存活的毅力,他创造了飞行历史上不可多得的奇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14 多次创造奇迹
亲历新生
1945年,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大礼堂举行。
此时的吴其轺已经养好伤回归部队,带领着他的全体队员,坐在会场的第一排。
一起看着日本代表岗村宁次签下投降书,看着他们向中国人民低头弯腰致歉。
坐在第一排的吴其轺,带着满身战伤,高昂着头颅,正襟危坐。
晚年的吴其轺说:
这二十分钟,是他这辈子身为中国人,感到最光彩最骄傲的一刻!
他在这一刻钟里,灵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升华。
咱们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了!
他在战争中流过的血汗,无数人民为抗日流下的血汗,都没有白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15 日本投降
抗战胜利后,由于军功卓著,战绩显赫。
吴其轺被盟军总部授予“飞行优异十字勋章”、“航空勋章”和“单位集体荣誉勋章”。
叶落归根
1948年,身为国民党官兵的吴其轺。
在3000多名的空勤人员中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美国西点军校航空分校留学,进修结束后按计划返回了台湾。
此时的他,已被国民政府授予空军中校军衔。
1949年,新中国成立。
让吴其轺没想到的是,远在大陆的父亲吴銮任不知找到了什么渠道,托人捎来一封家书。
吴其轺收到家书,读后不禁吓出一身冷汗来。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16 吴其轺(右二)与战友
原来,吴銮任老先生在家书中写道了这样一段话:
“我希望你回来!叶落归根!
国民党之所以败走台湾,完全是因为腐败透顶!
当年我支持你们兄弟参加抗日战争。
今天,我希望你回到大陆,跟着初升的朝阳!跟着共产党!建设我们新中国!”
吴其轺怀着忐忑的心理,不漏痕迹地烧毁了家书。
他谨慎地思索着未来。
父亲从小教育他要为中国而奋斗,跟随国民党,究竟是不是一个错误?
自己战斗流血的那些日子,是为了谁?为了什么?
最后的最后,吴其轺暗下决心,决定返回大陆。
正如父亲所说,叶落归根。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17 陈纳德将军赠与的座椅
鉴于有人叛逃台湾的先例,为防止国民党自己人也返回大陆去。
台湾当局对台湾空军的管理和监察尤为严格。
在当时,台湾的飞行人员来往都要被安排登记。
且飞机一次加油只能飞30分钟,不可能在30分钟内返回大陆。
那怎么办才好呢?吴其轺想到了一招妙计。
虽然国民党对台湾飞行员管控严格。
但是完全不管美国的飞行员。
于是有一天,他拉住同为西点军校的同学——美国空军少校John。“我想去香港转一转玩玩,你下次出任务时能捎我兜个风吗?”。
面对老同学的请求,John欣然答允,对他说:
“来吧,我带你去。”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18 吴其轺获得的奖章
于是,吴其轺先到达香港,在游玩的几天里偷偷联络到我党。
在吴其轺的紧密安排和父亲的接应下,他顺利回到北京。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所在的南苑机场,任飞行教官。
但是因为一些原因,曾担任过飞虎队分队长的吴其轺,被禁止靠近飞机。
他的儿子吴缘后来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他感到强烈的不被信任,提出退出军队。”
吴缘拿出父亲泛黄的1952年的日记本,本子上画满了父亲用铅笔画的朝思暮想的飞机。
那扉页上的飞机旁,有显赫的飞虎第五大队的标志,旁边用了三个小字批注:
“俱往矣!”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19 证明
吴其轺给儿子起名为吴缘,他到底是在怀恋飞行时光心有不甘,意为无缘呢?
还是抱着一丝希冀,给儿子起名为“缘”,希望和热爱的航天事业再续前缘?
时至今日,我们也不得为知了。
破旧的日记本里,留下了一段话:
“我的父亲从小教育我热爱自己的祖国。
我之所以奋不顾身投入到伟大的抗日战争,也是听从他的教诲。
可以说,我的鲜血,是为祖国流下的。”
精忠报国,良将,如此而已!
坎坷后生
吴其轺退出军队后,去往浙江的之江大学任教地质学。
和裘秋瑾女士顺结连理。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20 90岁的吴其轺望着奖章
但好景不长。
1950年,由于一些误会,他被抓到监狱里,在那里开始了长达二十年的监狱生涯。
1974年,出狱后的吴其轺找不到工作。
年近耄耋的他,只能在杭州的一个针织手套厂蹬三轮。
好在吴其轺年轻时当过兵,身体依然健康。
吴其轺这一蹬,就是六年。
他每天和妻子忙碌度日,凭借微薄的薪酬艰苦度日。
晚年的吴其轺,尝尽了人生百态,人情冷暖。
蹬三轮的困窘日子里,他还秉持着一个知识分子的优良作风,处处为他人考虑。
因为体力劳动消耗大,他一顿饭就吃得特别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21 蹬三轮
为了顾及他人情绪,避免在餐馆用餐吓着别人,他还带着儿子辗转于三个餐馆之间吃饭。
温柔的人,在经历的岁月和残酷的世界洗礼后,依然是善良敦厚的。
1980年,中央给70年代的知识分子和军人恢复了政治名誉。
由于吴其轺有英语底子,曾经也在大学任教,中央就分配他到杭州大学实验室做标本员。
吴其轺对这份工作比较满意,因为他本身就对化石有十足的兴趣。
在杭州大学也曾担任过地质学的教授,自己的知识也有了用武之地。日子过的平淡又幸福。
吴老生命的最后三十年,过的平凡普通。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22 吴其轺与妻子
人民英雄,亘古长青
2005年,吴其轺的身体情况直转极下,得了中风。
也是这年,抗日战争胜利的60周年,当年的飞虎队所做的贡献得以洗清尘埃,重见世人。
曾为飞虎队分队长,唯一幸存的飞虎队队员的他,被更多的人想起来。
中央向他发出盛情邀约,参加美国援华空军飞行纪念馆的开馆仪式。开馆仪式上的吴老,看着纪念馆里伤痕累累的战机,仿佛看到昔日里与自己比肩作战的同伴。
泪水如鲠在喉,他微笑地望着陈列厅里的战机,满是皱纹的脸上仿佛绽放了昔日的荣光。
几十年前,他也是青葱少年,驾驶着这些飞机,翱翔蓝天,搏击长空。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23 纪念坊前
纪念馆里静静安躺的老伙计,是吴其轺静静躺在回忆里的豪情壮志。
人民英雄,亘古长青。
中国人不会忘记先辈们为新中国洒下的热血。
它们如同沙金一样,也许会暗埋河底。
但唯等波涛汹涌的那一日,便是重见世人,绽放光芒的那一时!
吴老留在人世间为数不多的晚年照片里,每一张照片,他都佩戴着自己心爱的奖章。
即便身子骨已经不太方便,但是吴其轺依旧耳聪目明,头脑清晰。
他对记者说:
他的血没有白流!
2010年,是93岁的吴老在人世间弥留的最后段岁月。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24 坐在轮椅上的吴其轺
已经无法强撑身体跋涉山水回到福建闽清故乡的他,在清明节前往祭拜了岳王庙。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是他这辈子军旅生活的写照。
在这座精忠报国的古人塑像面前,吴老虔诚地俯下身子,颤颤巍巍地双手合十。
征战沙场几十年,无论受过何种伤,吃过多少苦,他也从未流下过一滴泪水。
无论是兄长献身祖国,还是父亲含冤去世,他都从未恨过,怨过,动摇过。
但在这一刻,苍老的脸颊上流下了两行清泪。
不是因为解脱,不是因为激动。
这辈子,他对得起祖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自己!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图25 离世
吴老于2010年10月13日凌晨逝世。
随着吴老的逝世,“飞虎队”的所有成员已全部凋零。
回顾吴老这一生,从师范院校立志身为人师模范,到投笔从戎上场杀敌,到落叶归根建设祖国,再到三轮车夫,最后是实验室标本员。
这些眷念,这些深情,这些奉献,祖国不会忘,我们更不会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