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讲义第16讲:并战计(三)

《三十六计》讲义第16讲:并战计(三)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并战计之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树上开花”和“反客为主”这两个计策的原典、释义、计名探源及经典实例;探讨这两个计策的实质及在战争和博弈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树上开花”和“反客为主”这两个计策的原典、释义、计名探源及经典实例。

第二十九计 树上开花

“树上开花”指树上本来没有开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绸子剪成花朵粘在树上,做得和真花一样,不仔细去看,真假难辩。比喻将本求利,别有收获。
    树上开花之计的基本内涵为:借助于阵局可以为军队构建出气势来,让小的力量呈现出大的气势。其包含三种含义:一是借局布势;二是虚张声势;三是求之于势。

【原典】

借局布势,力小势大①。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②。
    【注释】
    ①借局布势,力小势大:句意为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兵力弱小但可使阵势显出强大的样子。
    ②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语出《易经.渐卦》。渐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巽上).上卦为巽为木,下卦为艮为山。卦象为木植长于山上,不断生长,也喻人培养自己的德性,进而影响他人。

渐,即渐进。渐卦上九说“鸿渐于陆,其羽可为仪,吉利,”是说鸿雁走到山头,它的羽毛可用作装饰,是吉利之兆。

渐卦的内卦为艮,艮为山为止;外卦为巽,巽为风为木为顺。一般来说,内卦为己,外卦为敌,整个卦形的高度拾级而上,下者为上者之基础,可见外卦并无摧毁内卦之意。从中可以推断出,外卦为友军而非敌军;两军原是并肩作战,相互为用。

其外卦与内卦,若用来分析战场的形势阵势,表明友军冲锋在前,我方兵力弱小,只不过在后面充当殿军,压压阵而已。艮为止,即止步;渐卦的含义是渐进:亦即走走停停,正像殿军所为。

按照渐卦的卦义,是要渐进。因为此卦六个爻分别象征着不同的高度,所以卦义就指导人们要沿着卦中的自然高度循序渐进。而循序渐进,无非是跟在友军后面亦步亦趋,这正是两难中的前一难。

上九爻动,表明自己可以越级登上第一战场。上九爻辞就暗示了在第一线战场上可以找到第三条路:用鸿雁的羽毛来装饰典礼,就是用友军兵力来壮大自己的声势。

渐卦的上九爻动,就变为蹇卦。“蹇”是跛脚之意,表明战斗结束,友军伤亡很大。我方不仅以最小损失分得了头功,又削弱了友军的实力,真可谓一箭双雕。

树上开花之计运用此易理,是说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己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就象鸿雁长了羽毛丰满的翅膀一样。
    【译文】

借助某种局面(或手段)布成有利的阵势,使本来力量小的部队变得声势浩大。这是从《易经·渐卦》上九爻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一语中所获得的启示。

【按语】

此树本无花,而树则可以有花,剪彩贴之,不细察者不易发,使花与树交相辉映,而成玲珑全局也。此盖布精兵于友军之阵,完其势以威敌也。

【解析】

树上本来没有开花,但可以用彩色的绸子剪成花朵粘在树上,做得和真花一样,不仔细去看,真假难辩。用假花冒充真花,取得乱真的效果。因为战场上情况复杂,瞬息万变,指挥官很容易被假象所惑。所以,善于布置假情况,巧布迷魂阵,虚张声势,可以慑服甚至击败敌人。

【计名探源】

树上开花的词义是从“铁树开花”转化来的。在军事上指借着别人的声势来壮大自己的军威,以慑服敌人的一种谋略。本计计名来自古时的一些战例。

无人不知张飞是一员猛将,而他却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大将。刘备起兵之初,与曹操交战,多次失利。刘表死后,刘备在荆州,势孤力弱。这时,曹操领兵南下,直达宛城,刘备荒忙率荆州军民退守江陵。由于老百姓跟着撤退的人太多,所以撤退的速度非常慢。曹兵追到当阳,与刘备的部队打了一仗,刘备败退,他的妻子和儿子都在乱军中被冲散了。刘备只得狼狈败退,令张飞断后,阻截追兵。

张飞只有二三十个骑兵,怎敌得过曹操的大队人马?那张飞临危不惧,临阵不慌,顿时心生一计。他命令所率的二二十名骑兵都到树林子里去,砍下树枝,绑在马后,然后骑马在林中飞跑打转。张飞一人骑着黑马,横着丈二长矛,威风凛凛站在长坂坡的桥上。

追兵赶到,见张飞独自骑马横矛站在桥中,好生奇怪,又看见桥东树林里尘土飞扬。追击的曹兵马上停止前进,以为树林之中定有伏兵。张飞只带二三十名骑兵,阻止住了追击的曹兵,让刘备和荆州军民顺利撤退,靠的就是这“树上开花”计。

【经典案例】

实例一、田单的火牛阵

公元前298年,齐联合韩、魏攻秦,相持三年,最后打进秦国的大门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东北),大败秦军。秦恐危及国都咸阳,就割地献城讲和了。公元前284年,秦与燕、赵、韩、魏、楚共同伐齐,齐大败,齐王被杀,差一点亡国。这次联合伐齐,燕将乐毅打得最为出色,一鼓作气,攻下齐国七十余城。齐国只剩下莒(今山东莒县)与即墨(今山东平度)两城未降。然而,齐国军民团结抗敌,支撑危局达五年之久。

齐人有个叫田单的,原在临淄做过小官,逃到即墨,参加了守城。即墨大夫战死,田单就被众人推举为将军,领导即墨军民抗敌。田单得知燕国君将不睦,遂施反间计,使燕惠王撤换了英勇善战的将领乐毅,派来个昏庸无能的将军骑劫。

田单派细作散布流言说:“齐兵别的不怕,就怕燕军把俘虏的鼻子割掉,那就会使齐兵害怕,不敢再战了。”燕将骑劫不知是计,果然把抓到的即墨人的鼻子通通割下,放了回去。即墨全城的军民都被激怒了,守城抗敌更加坚决。田单又放出空气说:“即墨人非常担心他们的祖坟,如被人挖掉,那会令即墨人伤心难过,无心守城。即墨就指日可破了。”骑劫听到后又上了当。即墨军民从城上看到燕军在城外挖他们的祖坟,毁坏先人的尸骨,悲痛万分,怒发冲冠,纷纷要求出城与燕军决战。

田单知此时已士气可用,就将精壮埋伏起来,故意让老弱妇女上城防守,派人出城假意投降,又以重金贿赂燕军将领,恳求说:“即墨不久就要投降,城破之日,望能保全家小。”燕军只顾高呼胜利,燕将骑劫也深信不疑。田单在麻痹敌军的同时,自己则进行着战斗准备。他在全城征集了一千多头牛,给牛衣以绵绣,画上五彩巨龙,角上绑了利刃,尾上扎了浸油的苇束;同时挑了五千名精壮的士卒。一个“火牛阵”的奇袭方案准备妥当了。

一天深夜,田单下令出击,火烧牛尾,火牛怒吼着直奔燕军兵营,五千精壮随后掩杀,城上老弱拼命敲击各种铜器,声动天地。燕军突然惊醒,又见无数火龙东奔西突,吓得慌作一团,溃不成军。齐兵乘胜追击,齐国各地人民揭竿响应,军民奋勇,势如破竹,一举收复七十余城。危亡的齐国又复苏了,但毕竟伤了元气,从此再也无力与秦争雄了。田单运用“树上开花”的计策,取得了这场战役的胜利。

实例二、檀道济唱筹量沙

公元420年,宋武帝刘裕在南方建立宋朝。过了十九年,北魏太武帝统一了北方。从这时始,形成南北两个王朝对立的局面。以后一百五六十年的时间里,南朝换了四个朝代,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史称这段时期为“南北朝”。

南朝宋文帝即位后,北方的北魏渡过黄河大举攻宋,欲夺取宋黄河以南的大片土地。宋文帝派都督檀道济率军抵抗。一次,北魏兵进攻济南,檀道济亲率将士到济水边,二十多天和魏军打了三十多仗,宋军节节胜利,一直追到历城。檀道济居功骄傲起来,防备开始松懈。魏军乘机用两支轻骑兵前后两翼突袭,烧了宋军的辎重粮草。

檀道济的军队由于军粮奇缺,后继无援,准备从历城撤退。宋军中有一兵士投降魏营,把宋军缺粮的情况告诉了北魏首领。北魏派出大军追赶檀道济,想围困他们。宋军将士看到气势汹汹包围过来的魏军,十分恐惧。

面对严峻形势,檀道济想出了一个法子。他令将士就地扎营休息。当晚宋军军营灯火辉煌。檀道济亲自带领一批管粮的兵士,在营寨里查点粮食。这一情景被人报告给魏军主帅,说檀道济营里军粮绰绰有余,若与之决战,定败无疑。

其实,宋军营中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檀道济命人用车运来许多沙子,让士卒装模作样用斗量沙,还故意高声报出数目。量完沙后,檀道济又命士卒将军中剩余的一点粮食撒在沙堆上,看起来好像有满仓的粮食。这正是檀道济为了迷惑敌人而表演的一出戏。“唱筹量沙”用以安定军心,制造假象,迷惑敌人。北魏军果然上当,不敢轻举妄动。

这时檀道济开始指挥宋军有秩序地撤退。魏军害怕其中有诈,不敢贸然追击,只是尾随着宋军,窥伺动静。檀道济就这样运用“树上开花”之计,安全回师。

【学习札记】

鸿雁渐进羽为仪,借势布局造乱迷。

外强中干巧粉饰,摧魂夺魄创奇迹。

田单奇谋火牛袭,唱筹量沙檀公计。

狐假虎威搭便车,化虚为实获胜利。

第三十计 反客为主

反客为主,原意是主人不善于招待客人,反受客人的招待,即主人的地位反被客人所取代。在军事上,是指利用某种机会或条件,兼并别人的力量,使对峙双方的地位发生变化,从而被动变化主动。

反客为主之计的内涵为:借着对方的空隙慢慢插足其中,然后抓住对方的关键枢纽,继而控制对方。此计包含三种含义:一是喧宾夺主,逐步蚕食;二是先发制人,压制住对手;三是转攻为守,争取选择有利的主动权。

【原典】
    乘隙插足,扼其主机①,渐之进也②。
    【注释】
    ①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把准时机插足进去,掌握他的要害关节之处。
    ②渐之进也:语出《易经.渐卦》。渐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巽上).上卦为巽为木,下卦为艮为山。渐,就是渐进的意思。

渐卦的彖辞:“渐之进也,女妇吉也。进得位,往有功也。进以正,可以正邦也。其位,刚得中也。止而巽,动不穷也。”意思是说:渐渐地向前行进,就像女子出嫁,有一整套婚嫁的礼节,必须按规定程序逐一进行,才能吉祥。九五爻刚健骁勇,居中得正,象征着显要的地位和辉煌的功绩。只要循序渐进,就会慢慢登上九五之位,振兴国家。只要安静而又谦逊和顺,这样来行动就不会陷入困穷之境。

渐卦是强调次序的,从初爻到六爻逐步升高。由于内卦代表自己,而外卦九五阳爻又居中得位,所以占得此卦,自己的实力必远不如对方。又因为外卦巽为柔顺,表明对方虽然强盛,却无恃强凌弱之意,双方往往是朋友关系。

反客为主之计运用此易理,是说乘隙插足,扼其枢机。要循序渐进,利用有利时机,变被动为主动尽可能地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达到兼并或者控制他人的目的。

【译文】

趁着对方有漏洞就赶紧插足进去,扼住其关键要害,掌握其首脑机关,巧妙地循序渐进,达到自己的目的。
   【按语】

为人驱使者为奴,为人尊处者为客,不能立足者为暂客,能立足者为久客,客久而不能主事者为贱客,能主事则可渐握机要,而为主矣。故反客为主之局:第—步须争客位;第二步须乘隙;第三步须插足;第四足须握机;第五乃为主。为主,则并人之军矣;此渐进之阴谋也。如李渊书尊李密,密卒以败;汉高视势未敌项羽之先,卑事项羽。使其见信,而渐以侵其势,至垓下—役,—亡举之。
    【解析】

受别人驱使的是奴仆,受别人尊重的人是客人。在别人家做客而不能站住脚的是暂时的客人;能够站住脚的是长久的客人;作为长久的客人却不能主事的是地位低贱的客人;能够主事的并且可以逐渐掌握其首脑机关便成为主人了。所以,使用“反客为主”的计谋,就是第一步要客人的待遇,第二步是要乘隙而入,第三步便须插足进去;第四步就要掌握其关键部门或首脑机关;第五步便可成功了。为主,就可以将别人的军队据为己有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阴谋,就像当年李渊给李密写信,对他大加尊崇,最后李密终于被李渊打败。也像当年汉高祖刘邦看到自己的势力不能与项羽相抗衡时,便卑躬屈膝地事奉项羽,使项羽因而相信自己,以逐渐削弱项羽的势力,以致垓下一战就把项羽彻底灭亡了。

客人有多种:暂客、久客、贱客,这些都还是真正的“客”,可是一到渐渐掌握了主人的机要之处的话,就已经反客为主了。按语中将这个过程分为五步:争客位,乘隙,插足,握机,成功。概括地讲,就是变被动为主动,把主动权慢慢地掌握到自己手中来。分成五步,强调循序渐进,不可急躁莽撞,泄露机密,只会把事情搞坏。用在军事上,就要把别人的军队拿过来,控制指挥权。按语称此计为“渐进之阴谋”,既是“阴谋”,又必须“渐进”,才能奏效。李渊在夺得天下之前,写信恭维李密,后来还是把李密消灭了。刘邦在兵力不能与项羽抗衡的时候,很尊敬项羽,鸿门宴上,以屈求伸,对项羽谦卑到了极点。后来他力量扩大,由弱变强,垓下一战,终于将项羽逼死乌江。所以古人说,主客之势常常发生变化,有的变客为主,有的变主为客。关键在于要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主动权

【计名探源】

反客为主计名源出《唐李问对》“臣较量主客之势,则有变客为主,变主为客之术。”意思是说“我比较研究了我方与对方的形势,就有了变客为主和变主为客的方法。”

从字面上讲,主是主人,客是宾客。引伸地说,主是主权者,统治者,支配者,主动者,先进者,进攻者,处于主导地位;客是依附者,被统治者,被支配者,被控制者,被动者,后随者,防守者,处于被主导地位。

反客为主,是处于被主导地位的客,夺取主导地位,替代原来的主,并把原来的主放到客的位置上,随意摆弄的做法。因此,它是一种换位法,或者说是夺位法。

反客为主,用在军事上,是指在战争中,要努力变被动为主动,争取掌握战争主动权的谋略。尽量想办法钻空子,插脚进去,控制它的首脑机关或者要害部位,抓住有利时机,兼并或者控制他人。古人使用本计,多是对于盟友的。往往是借援助盟军的机会,先站稳脚跟,然后步步为营,取而代之。

【经典案例】

实例一、楚成王夺盟主之位

春秋时,宋襄公因平定齐国内乱、成功地扶助齐世子昭为齐君侯,于是就有了主盟称霸的企图。他先约滕、曹、邾、郐等小国盟会,第二年,又召集齐、楚盟会,楚成王十分看不惯宋襄公自以为霸、自不量力的高傲行为,但为了给宋襄公还以颜色,而答应参加盟会。

宋公子目夷对襄公进谏道:“楚成王存心不良,他突然答应会盟,其中必有诈,君王你一定要严加防范为好。”襄公怒色地说:“我是以仁义、守信为准则的,我是主盟者,如果我首先违反了同盟规定,那我以后还有什么脸面去面对众诸侯国呢。”

宋襄公屡次不听从目夷的良谏,简装前去赴会。而楚成王却事先安排一千名兵士假装文客,悄悄地尾随而行。等到众诸侯国国君一齐拜坛会盟时,楚成王一声号令,其一千兵甲脱掉外服露出作战铠甲,拿出暗藏的刀剑从两旁杀出,令在场的君主们惊恐万分。

楚成王下令捉住宋襄公,列数其几大罪状,夺了他的盟主之位,众诸侯君主迫于他的淫威,只得唯唯诺诺。
    实例二、袁绍谋取冀州

东汉末年,袁绍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一心想要统一北方。可是,袁绍筹集不到充足的粮草,常常为此事烦心。

他的盟友韩馥得知消息后,主动借给他军需,帮助袁绍解决了暂时的困难。袁绍的谋士建议他设法夺下有“天下粮仓”之称的冀州,从根本上解决粮草短缺的窘况。

冀州是韩馥的管辖地区,袁绍虽然和他是盟友,但袁绍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已经顾不了许多了。袁绍知道,公孙瓒也有图谋冀州之心,便给他写了一封信,假称要和他一起攻打冀州。公孙瓒见信大喜,马上下令,准备发兵冀州。与此同时,袁绍又派人赶到韩馥的身边,向他吹风说:“公孙瓒要联合袁绍攻打冀州。你和袁公本是盟友,何不主动联合袁公,请他带兵入城,共抗公孙瓒。韩馥便邀袁绍进入冀州。袁绍入城后,暗地里把自己的亲信一个个安插在冀州的重要位子上,这样一来,韩馥便被架空了。韩馥见大势已去,为防遇害,只好一个人逃走了。

【学习札记】

逐步登高如鸿雁,进位有功风山渐。

乘隙插足握枢机,喧宾夺主换头衔。

襄公受迫楚王剑,冀州韩馥失威严。

华丽转身乾坤定,大权旁落翻了天。

(0)

相关推荐

  • 浅论东汉末年黑山军的兴起与覆灭

    南来飞燕北归鸿,偶相逢,惨愁容.汉末战乱频仍,不是所有人都能在这乱世出头,一部分百姓选择遁入山中,从此落草为寇.比如本篇要提及的张燕. 张燕也是冀州常山真定人,他本来姓褚,趁着汉末黄巾乱起他也聚拢了上 ...

  • 有功不邀功

    公元前205年,在彭城之戰中,西楚霸王项羽率领区区3万之师,在半日内便击溃了刘邦的56万汉军.这一战,刘邦遭遇了起兵以来的最大惨败,几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其父刘太公.妻子吕雉均被楚军俘获.千钧一发之 ...

  • 为何袁绍、曹操、刘秀、杨坚都看重邺城?

    不论时代发展到任何时候,一座城市想要成为首都要具备许多硬性指标,尤其在古代条件更为苛刻. 首先,要有地形优势,最好是山水环抱,毕竟易守难攻才能作为根据地:其次,要有区位优势,也就是说必须交通便利.通达 ...

  • 这事受理了|云中南路十字路口道路需填补

    清凉一夏 有拍友反映: 请问忻府区政府,云中南路与光明街十字路口处的大坑什么时候可以处理一下,好长时间了,希望尽快修缮. 每日一则小故事 [仰人鼻息]东汉末年,袁绍起兵讨伐董卓,很多郡县纷纷响应,冀州 ...

  • 《三十六计》讲义第19讲:败战计(三)

    <三十六计>讲义第19讲:败战计(三)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败战计之连环计.走为上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连环计"和"走为上计"这 ...

  • 《三十六计》讲义第18讲:败战计(二)

    <三十六计>讲义第18讲:败战计(二)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败战计之反间计.苦肉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反间计"和"苦肉计"这两个 ...

  • 《三十六计》讲义第17讲:败战计(一)

    <三十六计>讲义第17讲:败战计(一)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败战计之美人计.空城计.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美人计"和"空城计"这两个 ...

  • 《三十六计》讲义第13讲:混战计(三)

    <三十六计>讲义第13讲:混战计(三)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混战计之远交近攻.假途伐虢.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远交近攻"和"假途伐虢" ...

  • 《三十六计》讲义第12讲:混战计(二)

    <三十六计>讲义第12讲:混战计(二)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混战计之金蝉脱壳.关门捉贼.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金蝉脱壳"和"关门捉贼" ...

  • 《三十六计》讲义第11讲:混战计(一)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混战计之釜底抽薪.浑水摸鱼.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釜底抽薪"和"浑水摸鱼"这两个计策的原典.释义.计名探源及经典实例:探讨这 ...

  • 《三十六计》讲义第15讲:并战计(二)

    <三十六计>讲义第15讲:并战计(二)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并战计之假痴不癫.上屋抽梯.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假痴不癫"和"上屋抽梯" ...

  • 《三十六计》讲义第14讲:并战计(一)

    <三十六计>讲义第14讲:并战计(一)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并战计之偷梁换柱.指桑骂槐.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偷梁换柱"和"指桑骂槐" ...

  • 《三十六计》讲义第10讲:攻战计(三)

    <三十六计>讲义第10讲:攻战计(三) 教学内容:<三十六计>攻战计之抛砖引玉.擒贼擒王. 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抛砖引玉"和"擒贼擒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