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喝着像红茶,新白茶喝着像绿茶,所以老茶一定比新茶浓?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曾有段时间,很多茶人会将茶气挂在嘴边。
喝红茶时,说,茶气不错。
喝绿茶时,说,茶气很足。
喝武夷岩茶、普洱茶时,照旧延续下来,也说,茶气很劲道。
很早之前,在自己还不懂茶时,也很纳闷茶气究竟为何物。
直到有一回,去外面喝茶,遇到一位喜欢闷茶的茶掌柜。
对方递给我们一杯闷得极浓的深红色茶汤,说,这样的茶喝起来才有茶气。
当时就觉得不可思议。
只有从这么浓苦的茶里才能喝到茶气?
那看来,这样的茶气不要也罢!
又一回,细看了遍红楼梦。
刘姥姥在栊翠庵里,喝那盏贾母递给她的好茶。
大口牛饮后,却说,味儿是不错,就是淡了点。
奇怪,既是好茶,又怎么会味淡呢?
《2》
平日生活里,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错觉,觉得茶味淡的茶价格更高。
其实,这是对好茶的误解。
诚如刘姥姥的评价,背后能暴露不少问题。
作为村野老妪,刘姥姥平日里喝到的茶,以粗茶为主。
茶味浓苦,层次单一,刺激性大。
而贾母等人,平日里接触到的茶,必然是优中取优。
养分丰富,风味突出,韵味卓然。
不过,为什么刘姥姥在喝到了贾母的好茶时,却感觉味淡?
原因无非是,饮茶观念尚未转变过来。
不懂品茶,不懂欣赏,只求喝茶解渴与解乏的人。
往往在喝茶过程中,有诸多不讲究。
选茶不讲究,便宜就行。
泡茶不讲究,随意即可,投一把茶放进大杯里闷着喝。
饮茶更是不讲究,大口喝茶解渴,不知甚解,不求细品。
便宜劣质茶,原料差,制茶工艺也很马虎,内质积累有限。
能提供清甜、鲜醇茶味的茶氨酸等风味物质,含量极少。
能提供醇厚、饱满汤感的茶味物质,数量奇缺。
相反是,带来苦味、涩味等负面茶味表现的物质,大量存在。
再加之极端的闷泡方式,最终闷出来的茶汤滋味,浓重、刺激、苦涩、煞口、涩麻……
这样的茶往往不堪细品,只适合牛饮解渴。
因为但凡用心细品分辨,就会发现它层次单一,香气寡淡,茶香不落水,喝起来不爽口,回甘弱,喝茶没有生津愉悦感。
长此以往“不知甚解,只求解渴”式喝茶,会钝化一个人的喝茶味觉。
即,当你喝习惯被闷得又浓又重的劣质茶后。再去接触香清甘活、鲜香醇爽的优质茶,反而会不适应。
因为喝不懂好茶的鲜爽,从而产生“好茶普遍味淡”的错觉!
就好比,吃习惯重油重盐快餐的人,会觉得家常滋补炖汤滋味淡。
个中道理,有相通之处。
《3》
白茶是不是滋味寡淡?
茶圈里,白茶味淡实属经典谣传。
从好茶的风味展现看,白茶的滋味并非寡淡,而是鲜香醇爽。
鲜,是白茶有别于其它茶类的最大特点。
白茶的加工方式,极尽推崇天然简朴,没有过多的揉捻、杀青、渥堆等方式干预。
最主要的制茶工序,在于萎凋、干燥等,将茶叶的天然原味尽善尽美地保留。
优质白茶内部里,体现鲜爽清甜茶味的茶氨酸含量,尤为丰富。
因此冲泡出来的茶汤,鲜字当头,鲜爽清鲜无比。
香气层次丰富,同样是白茶的优点。
新白茶里,毫香、花香、草药香、竹林香、竹笋香、干芦苇香、荷叶香、粽叶香等,层次分明。
经过时光点化的老白茶,药香、陈香、稻谷香、粽叶香、更深沉几分的花香与毫香,仍旧清晰展现,茶香魅力不减。
醇,更是好茶的基础必备素质。
从《说文解字》看,醇的本义是没有掺水的酒,滋味感丰富。
而优质好茶,正如没有掺水的美酒那般。
茶汤质感饱满,浆感明显。
细啜一口茶汤入口,舌头会拥有舒适的包裹感,绵柔稠滑,仿佛每一滴茶水里都包裹着丰沛的滋味。
爽,也是好茶的通用指标。
茶汤入口时,要鲜爽、清爽、舒适,不能是涩口刺激,喝起来感觉不顺滑。
喝茶后,留在口腔内的回味,更是要舒爽。
回甘生津,回味舒适,如同喉间迎来一阵舒适的山风,回味悠扬,念念难忘。
拥有鲜、香、醇、爽等风味表现的白茶。
其茶味,绝非苍白无力的“滋味寡淡”能概括!
《4》
老白茶是不是比新茶味道浓,没这么淡?
昨天,遇到位很有意思的茶友。
那位茶友在白茶领域里,可谓是“纯新人”。
然,也正是因为素人视角,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思路。
那位茶友接连发来的一连串问题里,很有代表性。
“白露茶和寿眉有什么区别,白露也是一种白茶吗?”
“白茶新茶喝起来像铁观音,铁观音是绿茶吗?”
“什么是浓茶,老白茶是不是味道浓一些,没新茶这么清爽。”
“新白茶太凉了,喝着像绿茶,而老白茶感觉就像红茶……”
那位茶友此前接触到的茶叶,是绿茶与红茶。
因此,到了喝白茶时,也习惯于用红茶与绿茶作类比。
认为老白茶像红茶,因为老白茶滋味比新茶浓,没这么鲜爽。
上述林林总总的留言提问,近期的文章内容里,会陆续详解。
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言归正传,白茶以鲜香醇爽风味著称,不存在说存久之后,老白茶会变得不再鲜爽的情况。
而在茶味的浓淡表现方面,老白茶是否会比新茶滋味更浓?
其实可以用一句茶圈名言概括。
浓非厚,淡非薄。
茶味的浓,与泡茶方式相关。
当你增加投茶量,延长浸泡时间时,茶味物质浸出过多,滋味感喝起来自然会更浓。
茶汤的“厚”,与茶味“浓”完全不是一回事。
浓非厚,说的是便是,即便将茶味闷浓,也达不到茶汤醇厚的内含。
因为茶汤醇厚感的来源,在于内质积累。
唯有产区好,工艺好,储存到位的优质茶,内在茶味积累丰沛,才能冲泡出茶味醇厚、饱满有内含的茶汤。
而劣质茶,就算再怎么闷,再怎么浓,也达不到醇厚稠滑的汤感!
《5》
行文至此,前文留下来的内容,便迎刃而解。
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浓茶?
浓茶,即一杯被泡苦泡涩的苦茶。
泡茶时,为避免将茶味泡浓。
一是,投茶量要适中。
二是,要避免闷泡。
用盖碗泡白茶,或者泡其它别的茶,要牢记一点。
好茶用不着闷泡!
尤其是前几冲泡茶时,将沸水注进盖碗后,便可快速合盖倒出茶汤。
短短几秒的时间,已经足够浸出充分的滋味。
内核实力足够强大的好茶,不惧快出水的考验。
如果说,快出水之下茶味寡淡如白开水,非闷泡才能浸泡出茶味。
那这样的茶,十有八九品质不可信!
闷泡会给好茶带来明显伤害。
茶与水长时间接触闷泡,茶味物质过量过多浸出,导致茶味被闷得极浓。
泡到最后,剩余滋味物质有限,又会出现后继乏力的问题。
往白了说,就是导致不耐泡,白白浪费好茶。
何况对于茶客而言,长期过多饮用浓茶,对身体健康并无益处!
《6》
此前在写闷泡话题的文章时,有位上海茶友留言。
“殊不知,将茶闷浓了喝,跟当下不少年轻人爱喝的东西很像。即,奶茶。在香气与甜度的迷惑下,都不知道自己喝了超十几倍的咖啡碱、茶多酚。”
那位茶友的留言补充里,说得也很有道理。
浓茶,多饮无益。
品茶,还是浓淡适中的茶汤,更能展现好茶的风味魅力!
有句话叫,平平淡淡方才真。
对鲜爽、清新、鲜香、醇厚的好茶而言,此“淡”非彼淡。
养分丰富,风味多元的好茶,滋味绝非寡淡。
相反,它是灵动可人,恬淡质朴。
淡极始知花更艳,可为其做注解!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