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博藏玉 | 神秘奇幻的史前玉器赏析

上海博物馆玉器馆,展陈面积500个平方,展出历代玉器300余件。从新石器时代至清代,一共分成6个部分,有“神秘奇幻的史前玉器”、“端庄典雅的夏商西周玉器”、“灵动不拘的春秋战国玉器”、“雄健瑰丽的汉晋玉器”、“清新多元的唐宋辽金玉器”、“炫巧争艳的元明清玉器”。

    第一部分

       神秘奇幻的史前玉器    

(约公元前6000--前2000年)

公元前6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在中国广大地区的新石器时期文化中都产生了各自区域特征的玉礼器和玉饰件,其中以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动物形和几何形器物、太湖流域良渚文化的玉器、玉琮、玉斧、玉戬(jiǎn)和和黄河流域龙山文化的玉璋、玉刀等最具代表,功能独特,内涵丰富。制作玉器需要有相当一批在民族内脱离一般劳动的高技艺专业生产者,这些精致的作品为民族首领或巫师所占有,它们是古代文明曙光初现的实物见证。
这是上海地区出土最早的一件玉器,是马家浜文化的玉玦,玉玦是史前人们用来作为装饰的耳饰。
马家浜文化是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因为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马家浜遗址而得名。主要分布在太湖地区。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经校正,年代约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7000余年的历史,到前4000年左右发展为崧泽文化。

《玉玦》马家浜文化(约公元前5000--前4000年)

这件同样是玉玦,但看起来更像是动物,这是红山文化标志性动物形象之一。红山文化位于辽宁西部、内蒙古东部,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距今五、六千年左右。红山文化的社会形态初期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全盛时期,晚期逐渐向父系氏族过渡。

红山文化玉雕工艺水平较高,制作为磨制加工而成,玉器有猪龙形缶、玉龟、玉鸟、兽形玉、勾云形玉佩、箍形器、棒形玉等。据考古统计,红山文化的玉器已出土近百件之多,其中北京国家博物馆的“中华第一玉龙”C形龙就属于红山文化。

《兽首玦》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3000年前)

兽体弓背卷曲,头尾相接处有一缺口,呈“C”字形。兽首刻划较其他同类出土物简练,双耳正面直立,双圆眼外凸,面部以鼻梁为中心隐起脊凸,并有若干条阴勾线波纹,背部对钻一孔。

《玉蚕》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3000年前)

商周时期种桑养蚕较为普遍,墓葬多有出土,是为了防止人的精气外泄,作为葬玉使用,蚕口处多有圆孔,用于穿绳佩戴。

红山文化的玉鸟,红山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玉器始祖,玉器特点是非常简朴,古拙。动物形象的玉器很多,象这件玉鸟或称之为玉鸮就是红山玉的典型代表,玉鸟表面光素无纹,仅以简单的轮廓线来表现鸟的形象,作展翅飞翔状。它的加工工艺看似简单,但这种压地隐起的工艺更加费工耗时,加工一块玉需要经年累月之功。

《玉鸟》红山文化(公元前4000--3000年前)

玉器馆里有特色的是上海地区出土的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玉器。橱窗所展出的主要是崧泽文化玉器,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崧泽文化距今约5800-4900年,属新石器时代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阶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区崧泽村发现而命名。崧泽文化上承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阶段。

挂在颈上的玉璜,是崧泽文化中非常有特色的器物,其造型多样,有半环型、倒桥型、鱼鸟型。

《玉璜》崧泽文化(约公元前3900--前2200年)

《玉璜》崧泽文化(约公元前3900--前2200年)

《玉璜》崧泽文化(约公元前3900--前2200年)

《玉璜》崧泽文化(约公元前3900--前2200年)

玉呈湖绿色,间有灰白斑纹。造型别致,似鱼鸟组合形。器表磨制光滑,两端有单面钻穿孔,疑有明显的悬挂磨损的痕迹。

另一种器物叫做琀,古代先民相信灵魂不灭,人死以后要在口中放些东西,早期一般是放些食物,以后便放些金、银、玉等珍贵的东西,而这件玉琀是目前发现最早的。

《玉琀》 崧泽文化(约公元前3900--前2200年)

崧泽文化之后就是良渚文化,距今5300-4500年左右,是一支分布在中国东南地区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类型,代表遗址为良渚遗址,分布的中心地区在太湖流域。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

良渚文化玉器中最重要的是玉琮和玉璧,由于古代的宇宙观是天圆地方,古代先民在祭祀天神和地神时,一般需要2件器物。因为天是圆的,所以祭天要用玉璧。玉璧是古代玉文化中最核心的一种玉器。它的历史延绵了五千多年。在传统的文化理念中,玉璧象征着美好的意愿和高贵的品质。传统玉文化在这片土地上深远而厚重的积淀。这个民族的文明始终与古代玉文明息息相关。中国古代玉器文明是一段从未中断过的历史,它的源头甚至直达人类的史前时期。

《玉璧》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第二个橱窗中所展出的是3件玉璧,当中有一件玉璧,上面刻有一个符号,一只小鸟站在祭坛上,鸟一般是良渚先民所崇奉的神鸟,它作为神的使者起沟通天和地的作用。

《鸟纹璧》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玉璧上面刻着一只神鸟。

祭地要用玉琮。在中心橱里有个玉琮,似圆筒型手镯,实际上,琮是由玉手镯演变过来的。玉琮一般分成多节,每一节上会刻有一个图像,大多是由2节组成一个复合的图像,上节多为神人的形象,而下节则是兽面的形象,我们称之为“神人兽面纹”。它所包含的意思是一个神人骑在神兽上升天入地,与天和地来沟通。这种玉琮是良渚文化所独特的一个玉器品种。

《神人兽面纹琮》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神像面琮》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这个玉琮四面分别琢出一组神人兽面纹,即良渚先民崇拜的神像。其四角有四只飞鸟,为神像的使者。

《神像飞鸟纹琮》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良渚早期的玉琮一般比较矮小,到了晚期则比较高大。在中心橱的一个玉琮非常高大,这是良渚晚期的作品,这件玉琮一共有15节,在国内外其高度也是名列前茅的。

《十五节神面纹琮》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在它上端射口部位有个飞翔的鸟纹,在良渚玉琮里少见,显得非常珍贵。良渚玉器代表了史前玉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在还没有金属工具的史前时代,古代人究竟是用什么工具,将玉材制作成器物的?有不少学者推测认为是用竹木、石等,和借助了解玉砂这种媒介,并利用了片切割和锯切割这种工艺来制作的。

中心橱里面的玉钺,也是良渚文化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件器物,造型规整,玉质莹润。在良渚文化中,钺是权力的象征,在边橱中有件玉权杖,权杖是当时的氏族首领握在手中,象征他有着生杀大权。在良渚文化中经常发现氏族显贵的墓葬里有这种象征权力的权杖,氏族首领当时往往集军、政、巫为一体。

《玉钺组合器》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玉钺》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下一个橱窗里摆放的是一些良渚文化的装饰品,其中有戴在头上的梳背,戴于颈部的项饰,戴在帽子上或装饰在身上的装饰品,还有系于腰间的带钩—古代最早的皮带扣。

《项饰》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项饰,项饰由大小、形状不同的穿孔管、珠、坠共71粒串成环形。最下一粒坠呈铃形。坠的两侧为管,管上浮雕双目和嘴组成的简化兽面纹,较为少见。

带钩是束腰皮带的挂钩。我国最早的带钩就是良渚文化出土的,它们的型制基本一致,整体呈方块状,系以事先修整好的长方玉块钻琢切磨而成。良渚文化的玉带钩应是随腰带横在腰间,钩首向左,使用者是以右手握钩,勾挂在绳套上即可。钩上的带,以钩尾的绳孔看,应属不太粗的丝麻绳之类,一端拴在钩孔上,另一端依腰围大小做成环套,使用时套挂在钩首上。

《带钩》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200--前2200年)

在中心橱中有一件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石家河文化分布在江汉流域一带,主要出土了一些人物和动物的玉器,这些品种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石家河文化是从新石器时代之末至青铜时代早期,距今约4600─4000年。因发现于湖北省天门市石河镇而得名。

《神人》石家河文化(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石家河文化出土玉人一般是人首的形状,没有全身人像,而这件神人尽管是传世的,但它非常完整,玉质也晶莹剔透,制造工艺非常高超。玉神人面部造型奇特,斜橄榄形眼,蒜头大鼻,阔嘴紧闭,表情庄严,头戴平顶冠,耳戴一对耳环,双手放在胸前,被认为是古代巫师正在做法、通神的形象。

这件神人是海内外同类传世玉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曾为上海博物馆的标识性玉件。

后面一件中心橱中的玉人首,是比较常见的石家河文化表现巫师形象的玉器。

《神人首》石家河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这件玉人首又与常见的玉人首有些不同,它的后颈部有一个飞翔的鸟纹,这在目前玉人首中非常少见,鸟纹被认为是古代氏族部落崇奉的图腾神,而图腾神和巫师的形象结合在一起,更是具有一种巫术的性质。

根据学者研究,在史前社会有一种杀祭的风俗,在氏族兼并战争之中,往往是一个氏族将另一个氏族的俘虏首级砍下,用以祭祀自己的图腾神。这件《鹰攫人首佩》可能表现了这个古代的传统习俗。

《鹰攫人首佩》石家河文化(约公元前2500--前2000年)

怪不得叫鹰攫人首佩呢!你看上面刻画了一个大鹰,背上一只小鹰,大鹰口琢一兽,足抓人首。

而旁边2件玉器,有一件是齐家文化的四孔刀,另一件是龙山文化的玉璋。齐家文化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已经进入铜石并用阶段,其名称来自于其主要遗址甘肃广河县齐家坪遗址。齐家文化距今4000年左右,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多孔刀是当时齐家文化比较流行的器物。

《四孔刀》齐家文化(约公元前2200年--公元前1600年)

齐家文化位于西北地区,主要特征是以大型的礼仪性器物为主,比如刀、璧、琮等等。西北地区玉器大多素面无纹,与东面沿海一带的玉器完全不同。

《玉璧》齐家文化(公元前2400--前2000年)

玉璋是龙山文化中比较流行的器物,属于礼仪器。这种玉璋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玉璋之一。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距今约4600~4000年。

《玉璋》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公元前2000年)

一件玉斧,是龙山文化的遗物,可看出表面琢有隐起的花纹,整个玉钺打磨的十分光润,应该是件高级别的礼器。

《神面鸟纹斧》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公元前2000年)

一只展翅欲飞的神面鸟隐隐约约显现在玉斧上。

《神面鸟纹斧》龙山文化(公元前2500--公元前2000年)

END

来源:文章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机构所有。
(0)

相关推荐

  • 4300 年前后玉器在北方地区各文化间的互动

    杨岐黄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关键词:4300B.P.,玉器,北方地区,互动 摘要:距今4300 年前后是我国史前阶段的重要节点,北方地区陆续发展出多个制玉.用玉的考古学文化中心 ...

  • 对于新石器时代,你了解多少?(新石器时期玉器)

    我国的玉雕自史前时期的新石器时代开始至今已经历了七千余年的发展,成为蜚声世界,独步天下的工艺美术品,在世界上三个以制玉而闻名的国家(中国.墨西哥.新西兰)中最为源远流长.中国人对玉的特殊喜好自古有之, ...

  • 一周一研——南方史前文明与北方史前文明的文化渊源之猜想(本文原创,欢迎转载,古美之传播,你我共前行,请注明出处作者和原文链接)

    此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玉琮,发现地为反山良渚文化墓葬12号墓,通高8.9厘米.上射径17.1-17.6厘米.下射径16.5-17.5厘米.孔外径5厘米.孔内径3.8厘米,形体宽阔硕大,纹饰独特繁缛,是已 ...

  • 上博藏玉 | 雄健瑰丽的汉晋玉器

        第四部分        雄健瑰丽的汉晋玉器       (公元前206年-公元420年) 两汉玉器在继承战国玉器的基础上有了更大发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除神灵动物外,还流行云纹.乳钉纹等纹样 ...

  • 上博赏玉:神秘奇幻史前玉器下篇

    上博赏玉:神秘奇幻的史前玉器下篇 中国以玉作器迄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社会玉不仅被用于装饰.而且是财富.权力的象征.是统治者祭天祀地的法物,也被用于辟邪敛葬.玉文化独树一帜. 第一部分" ...

  • 上博赏玉:神秘奇幻史前玉器上篇

    上博赏玉:神秘奇幻的史前玉器上篇 中国以玉作器迄今已有八千多年的历史.古代社会玉不仅被用于装饰.而且是财富.权力的象征.是统治者祭天祀地的法物,也被用于辟邪敛葬.玉文化独树一帜. 第一部分" ...

  • 上博藏甲骨高清图片

    上海博物馆藏甲骨 上海博物馆收藏.研究.展览和教育以中国古代的艺术品为重点,馆藏文物近10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万余件.上海博物馆的文物收藏包括青铜.陶瓷.书画.雕塑.甲骨.符印.货币.玉器.家具. ...

  • 辽宁省博藏玉,高清图太难得!

    中华工艺瑰宝--百宝嵌 清 铜鎏金百宝嵌双耳三足炉 起源 明朝晚期,生活相对富裕,生活一富裕就有一种艳俗的审美观,远离了明初与明中期那种朴素的风格.当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大量穷工极巧的器物就会顺应自然 ...

  • 从金农到赵之谦,上博藏楹联里的清代书法演变之迹

    楹联为何在清代异军突起并成为众多书家表现的媒介?楹联的兴起对当时书坛具有什么影响? 金农 隶书七言联<殷勤但酌杯中酒 豁达长推海内贤> 扬州八怪 无论学识还是书画创作之境,金农(1687- ...

  • 质胜文则野381 上博·一块玉 210802林海微澜

    这件宝贝是一块玉.天生丽质. 黄花梨木插肩榫翘头案 明代 庄氏捐赠(王世襄原物) 正面风貌. 一块玉的美,大美不言. 古人说美石为玉. 今人把独板的黄花梨称为一块玉. 这件一块玉,卓尔不群. 插肩榫常 ...

  • 上博藏王铎小楷书法作品

    上博藏王铎小楷书法作品

  • 上博赏玉:灵动不拘的春秋战国玉器

    第三部分"灵动不拘的春秋战国玉器"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春秋战国是玉器发展的转变期.随着旧体制的"礼崩乐坏",新体制的确立和生产力的进步,为适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