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CRISPR-Cas系统的机制被厘清并被改造用于真核细胞的基因编辑之后,相关基因编辑工具的开发、改造和应用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这也让终极梦想—“随心所欲”的精准基因编辑—不再遥不可及。目前而言,CRISPR-Cas相关的工具在基因编辑、转录调控、表观遗传学修饰、RNA编辑(详见BioArt报道:『珍藏版』综述 | RNA靶向的CRISPR系统——从宏基因组到RNA调控 )和核酸检测等多个研究领域均有重要应用。近年来以改变基因组DNA序列为目标的基因编辑工具的开发更是突飞猛进:除最基本的Cas核酸酶外,单碱基编辑器(base editors)、Cas转座及重组酶系统和引导编辑器(prime editors)的出现让基因编辑有了更多选择。不同的基因编辑工具各有其适用场景,此外,研究者也正针对各类工具在编辑活性、编辑范围和编辑特异性中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这让CRISPR-Cas相关的基因编辑工具更加多样化,却也让工具的合理选择和针对性优化更具挑战性。2020年6月22日,来自美国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学院Broad研究所的David R. Liu实验室在Nature Biotechnology发表题为Genome editing with CRISPR–Cas nucleases, base editors, transposases and prime editors的综述。文章重点关注CRISPR-Cas相关的基因编辑工具,分别对Cas核酸酶、单碱基编辑器、Cas转座及重组系统和引导编辑器(图1)的编辑特性、应用场景及近来的发展态势进行了总结,希望此文能为CRISPR-Cas系统的应用和研究人员在工具的合理选择和针对性优化过程中提供指导。图1 本文所关注的基因编辑系统
基因编辑的很多应用场景,特别是哺乳动物基因组中致病突变的诱导和修复,依赖于包括点突变、小片段插入和缺失突变在内的精准基因编辑。如上文所述,CRISPR-Cas核酸酶可诱导DSBs,在末端连接修复途径下可实现DNA序列的删减和破坏;而在HDR途径下则可实现精准修复,不过常伴有严重的插入缺失脱靶突变。单碱基编辑可在不诱导DSBs的条件下实现精准的单碱基编辑,但只能诱导碱基转换而无法实现碱基颠换。当然,单碱基编辑也无法实现精准的插入缺失编辑。此外,单碱基编辑器常会导致靶位点非目标碱基的脱靶突变,且部分位点由于缺乏合适的PAM序列而难以实现目标碱基的精准编辑。2019年出现的引导编辑有着广谱的编辑能力,理论上可精准诱导所有类型的单碱基突变、小片段插入和缺失突变 (详见BioArt报道:专家点评Nature | David Liu再出重磅基因编辑新工具,可实现碱基随意转换与增删)。虽然引导编辑的效果令人惊喜,但依然有诸多关键问题有待解决。这包括细胞状态及细胞类型对引导编辑效率的影响;引导编辑过程中涉及的DNA修复机制以及如何实现引导编辑系统的在体应用。此外,现有的引导编辑系统中逆转录酶体积过大,这并不利于系统的广泛应用。因此,探寻适用于引导编辑的小型逆转录酶对其未来应用相当关键。总结而言,本综述对以改变基因组DNA序列为目标的CRISPR-Cas相关的基因编辑系统进行了系统且详实的总结,这可让我们对CRISPR-Cas相关的基因编辑系统有较全面的认识,也为基因编辑工具的合理选用提供了重要指导。此外,本综述对领域面临的困难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基因编辑研究的未来方向给出了很有深度的见解。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7-020-05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