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不在的社交牛逼症,到底牛在哪里?

突然之间,如雨后春笋,“社交牛逼症”出现在了互联网的各个角落。那个人也许是你的长辈,突然在公众场合触发了表演天赋,开始了即兴扮演;也许是一个网红,在喧闹的街头也恍若置身无人之境,展现最真实的自我;也许是邻居家的猫咪,违背了种族的意志,乐于与陌生人亲近……

有时这个词也指向你自己,许多当代社恐人回想起自己的童年,大部分人表示自己曾经也拥有十分放得开、会聊天的能力,只是失去以后才懂得珍惜——原来十年以后,那份可贵的社交能力,已经改了名叫“社交牛逼症”。

图源网络

什么是社交牛逼症?被大众普遍认可的一种定义是:指人在和陌生人社交的时候,完全没有任何心理包袱和压力!彻底放飞自我!同样为多数人接受的一个寻根溯源是:曾经火过的网红“明星双喜哥”,在那些广为流传的版本里,他往往自称马牛逼、张牛逼,在地铁车厢、公交车站、闹市路口,打着电话,大声说起他数目巨大的投资和惊世骇俗的技能:动辄几百万或者敢于吔梁非凡所不能吔

尽管双喜哥在某短视频平台进行着高强度的更新,单个视频的点赞数量只有寥寥十几个,「社交牛逼症」,却火了。

仅过去一周,信息累计总量便达到246729条,绝大部分集中在微博平台。

01社交牛逼症牛在哪里?

这些敢于放飞自我、丝毫不顾及形象的社交牛逼症“患者”们,在社恐er的眼中拥有着令人艳羡的社交能力。现代社会人际关系之间的亲密程度普遍下降,这也是为什么社恐一词由原意的专业病症变成了常用语。社交关系的建立相较长辈更加困难,却不意味着人们放弃了社交,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当下许多困囿于屏幕之间的交流,让大家对于往日轻松社交的状态心生向往。当一个人说,ta好想拥有社交牛逼症,并不是说ta要去公众场合体验社死,而是希望拥有与人交往的良好社交能力。

与社恐类似,社交牛逼症经过大量的使用,可指代的与原有的表示哗众取宠的公众场合行为已经相去甚远。在关联词词云可见,朋友、姐妹和一些明星的名字身份是社交牛逼症主要关联的“人物”。此时,社交牛逼症可能只是形容亲友的自来熟,明星谐星状态下的某些行为,某个人物的喜剧效果。擅于社交和社交过度的边界在频繁的使用中被不断模糊。

因此,尽管最初是以贬义出现的社交牛逼症,却逐渐受到了网友的积极情绪支持。有人羡慕社交能力,也有人因为这些刻意的行为感到好笑,收获快乐。也曾引起争议:比如公众场合大喊大叫的人,让人觉得很没素质,被打扰;过于自来熟的,让人尴尬。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交牛逼症的词性变得逐渐中性化,渐渐摆脱原有的恶俗性。据舆情数据显示,网友们对于社交牛逼症一词的所发表的意见,中性和正面情感占比明显要高一些。

02为什么是社交牛逼症?

一个21世纪初的早古内容,为何现在再度翻红?为什么夸张网红如此多,却只有“社交牛逼症”引起如此大的关注?网友疯狂解构该梗,为其添加更多的含义,但最初的主角双喜哥“红了,但没完全红”,依旧默默无闻。

Z世代是现代互联网发声最核心的人群,由于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原生家庭与互联网带来了社交的缺失,在高速发展的时代里,Z世代为了弥补社交的缺失,便在互联网上不断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渐渐的将一些“梗”不断完善,形成统一诉求。因此在年轻化社区声势浩大的「社交牛逼症」,除了本身颇具笑点,背后却是Z世代对于“社交”一词的矛盾心理的表达。

长期身处网络社交的Z世代,作为互联网造就的新新群体,借由“社交牛逼症”,直观地传达了他们渴望社交却又害怕贸然尝试会带来的出糗的心态。而身处这个时代,如何彻底解决Z世代的社交困境,或是一片尚未完全开发的广袤蓝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