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络脉的取穴特点
十二、络脉的取穴特点
对于经穴我们已作大篇幅的论述,相信大家已有所知晓,那么络脉呢,它是否与经脉一样具有同样的特性?回答是肯定的。但由于络脉的特殊部位,使得它此具备经脉的共性外,同时也拥有自己的固有特性。
有人根据《灵枢·经脉》中的内容:“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常见者,足太阴过于外踝之上,无所隐故也。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六经络,手阳明少阳之大络,起于五指间,上合肘中。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从而认为络脉就是血脉,这真是断章取义之举。翻开《内经》,我们将随处可见关于人体内血液的论述,并且还将血液是如何受赤而来的都讲的清清楚楚,至于论述经络的篇幅就更加多了,试问古圣哲们又怎可能会连经络与血脉都分不清而混为一谈呢!关于络脉与血脉的关系,此前已有论述,这里就不再重复了。而我们将要论述的,是缪刺论。
《素问·缪刺论》中记载说:
“黄帝问曰: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岐伯对曰: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
帝曰:愿闻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其与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故络病者,其痛与经脉缪处,故命曰缪刺。”
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它明确指出络脉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与经脉截然不同的特性。在缪刺论的指导下,自古至今都有不少医家做过不同程度阐发,特别地,当今的周尔晋所创立的“人体X形平衡法”就是这一类的代表作。
基于对缪刺论的认识以及无数次的实践,周老前辈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高低医疗学理论。
所谓高低医疗学,乃是研究人体低沉点与高升点以及如何达到相对平衡的学问。当不平衡由量变到质变,一端出现了病变低沉点,在另一断必然出现高升点,这便产生了疾病。只要在高升点上施加压力,通过大脑这个支点,就可以促使高升点下沉,而在另一端的低沉点就会上升,从而恢复相对平衡线,也就治好疾病了。准确找到低沉点与高升点,促使高升点下沉,就成为调动人体神奇平衡力之源。
人体左脑主管右半身的活动,右脑主管左半边的活动,其本身就是一个大X形,因而低沉点与高升点在人体出现的规律也是大X形。弄懂X形真缔,便成为治病的灵魂与关键。X形平衡法口诀:上部有病下部平,下部有病上部平,左部有病右部平,右部有病左部平,中间有病四边平,四边有病中间平,找到低沉高升点,平衡神力诸疾平。
X形平衡法体现了“全身是穴,全身无穴”的经穴特点。例如,脚踝附近疼痛的病人,经过在手掌部探寻痛点都在大鱼际内侧偏上位置找到强烈的压痛点,以拇指按压稍用力患者即有难于忍受的痛感,反复坚持数天则病愈。
但是,周老前辈却忽略了缪刺的内容并非就左右交叉刺络取穴法这么简单。细读经文可知,“其气无常处”,我们是不可能用一种方法就掌握缪刺的全部内容的。尽管“以左取右以右取左”,但却没有说明以左取右是取右上还是右下,更没有讲清楚到底在右上或右下的具体范围,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地研究一下缪刺论的精髓所在。归纳起来,缪刺取穴主要存在三种方法:就近取穴、中轴对称取穴与中心取穴。
所谓就近取穴是指按就近的原则取穴。中轴对称取穴是以人体的中轴即百会穴与会阴穴的连线为经轴对称取穴,或者以神阙穴与命门穴的连线为纬轴对称取穴,前者用于左右对称的情况,后者用于前后对称或上下对称的情况。而中心取穴又分为三种情况。其一则是在人体的正面以神阙穴为中心对称点来确定穴位所在,二则在背面则以命门穴则为中心对称点来取穴,三则是指按经轴与纬轴的交点为中心对称点来确定穴位所在。这个对称中心不但在人体上是几何对称中心,更重要的是它也是我们的生命对称中心。其中,纬轴的神阙穴与命门穴就是我们的先天的源穴位,而经轴的百会穴与会阴穴就是我们的后天的源穴位。
举个例子,如果患者的左臂肘关节疼痛,按就近取穴法,我们应该首先在此关节附近找压痛点,然后再按中轴对称取穴法,在其右臂肘关节处取穴,之后再按中心取穴法中的以神阙穴为中心对称点来取穴,在其右膝阴陵泉附近找到强烈的压痛点(将人的双手举起并与双脚呈X形,然后将左臂肘关节与右膝关节连线,则此二部位呈中心对称)。最后,就只能按生命对称中心的原理在其膝后的委中穴及其附近寻找压痛点了。
一般地,上述三种方法分别对应疾病的初期、中期、晚期。特别地,生命对称中心取穴法则与晚后期的情况相对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不同呢?并且,上述方法的机理是怎样的?大家别忘了,人体经络是以对称的方式出现的,当患者的左臂肘关节出现疼痛时,如果是初期,那很明显是由于这里的经络或穴位闭塞不通所造成的,这个时候我们主要按摩其附近的部位以增强其微循环即可。当证状发展到一定时期,人体的自我平衡机制将开启并进行自我修复。很明显,由于右臂肘关节处的经络能量与其患处是最为相似的,所以人体将通过平衡机制从右边相关部分调配能量至患处促使其进行修复。如果患处的邪气比较强大,则在不断的调配之后,其右臂肘关节处也将出现与患处相同的证候。这个时候,人体将继续通过平衡机制从其最相似的两膝部位调配能量以继续促使其进行修复,所以,这个时候就要到膝关节处寻找压痛点了。而这些压痛点,基本上均属于阿是穴的范畴。
接下来,我们不妨探讨一下包括缪刺法在内的所有经络在内的普遍选穴规律。
归纳起来,选穴的方法又不外是以就近与远道两种。就近(周部)取穴的效果由艾灸或针刺直接作用于患处,古人称为阿是穴或天应穴。如在患处附近或离患处不远之处取穴,今人就称为就近取穴。两者的作用机制,都是以调整局部机能为主,提高全身机能为辅的一种治疗方法。关于其具体的作用机理,现简述如下:
1、就近取穴的机理
(1)改善患处血管和淋巴管之机能,使机能障碍的血液循环和淋巴重新再建,恢复维持细胞生命的物质应,增强局部的营养。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减轻水肿和消退炎症,促进渗出物之吸收。由于循环旺盛,可以带走或中和掉蓄积于患处的病理产物,打断病理的衍进过程,阻碍和减少病理产物的产生,减轻患病组织所发出的劣性冲动,大大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2)患处中是病理产物蓄积最多之处,患处附近的孔穴也是病理产物谋求出路最近之处。如果加作用于这些孔穴,则病理产自会更易得到宣泄,或是病理产物在灸针的作用下,由于理化状态的改变,而减轻其毒性。特别是灸些,对很多病菌与毒素均有直接扑灭与中和的作用。在多种急性化脓性炎症的初起,以及蛇虫咬等,直接在患处施针或用灸,均有很高的疗效。
(3)直接加作用于患处及其附近之孔穴,既同样可以刺激神经末稍及其感受器,向高级神经中枢发出冲动,激起全身与局部的各种反应,也可作用于经络体系,使感传向远处传导,促进病理产物的移除,与激起全身机能的佣整。特别是后者在灸法中有许多实例可资证明。
2、远道取穴的机理
(1)由艾灸或是针刺所激起的循经感传,向着患病区域与相应的器官扩张,可以清除积滞在患处及与之相连属器官内的病理产物,以打乱和改变病理产物的衍变过程。
(2)远距离循经取穴,有疏通某些经脉全程的作用,由于局部经脉的壅滞和失其畅顺。必然是以全身机能失调为其根源。因此远距离取穴就可统筹兼顾,收到调整全身机能的作用。
(3)由于局部的机能失调,也会导致全身平衡关系的破坏。因此远道取穴更关注的是全身平衡状态的恢复。灸针疗法的上病下取,下病上取,左病右取,右病左取,前病后取,后病前取等阴阳互引诸法,也就是通过远距离的经络感传与感应等作用,恢复生理平衡所收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