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喜欢搞“破坏”?这些心理需求你必须要知道!

很多父母会发现,不知道从哪天开始,自己的宝宝爱上了“捣蛋”这件事。

比如:

洗手的时候,会把牙刷牙膏扔进水池;

吃饭的时候,“故意”把勺子扔在地上;

悄悄溜进厨房,拿起鸡蛋就往地上砸,弄得一地狼藉;

......

不管什么东西,只要经了熊孩子的手,都难以幸免。

怎么办?买吧!

孩子一次次破坏掉的东西,家长又一次次地买回补齐,同时附赠一车皮不咸不淡的警告和不痛不痒的威胁。

然而这种做法是不折不扣的没有卵用。有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这种手欠行为火冒十丈,认为孩子就是故意,成心,搞事情。

孩子的这些行为在父母看来,可以用三个字来形容:搞破坏。

总有父母诉苦:“现在我们家孩子才三四岁,已经变成'小魔王’了。”

慢着。你之所以这么认为,多半是因为你们没有弄清楚孩子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

孩子为什么喜欢搞破坏?

其实,对于爱破坏东西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心理很复杂,有很多种类型,父母需要耐心、有心地去发现,不可一棍子打死,不能轻易地以打骂来应对孩子的破坏。

一般说来,孩子爱破坏有以下的几种心理类型:

01

探索世界

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接触和认识外界的一切,遇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他会想看看究竟是怎么回事,所以他会利用摸一摸,尝一尝,闻一闻,甚至是摔一摔的方法,来看看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

02

发泄心理

因未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与大人赌气,故意损坏东西,发泄心中的愤怒。

某些被溺爱的孩子常以此要挟成人,以达到个人目的。

对这种故意破坏的行为,成人绝不能姑息迁就,既要严厉批评,也要让孩子尝到破坏的滋味。

例如:

摔坏了玩具,至少在半年内不买新玩具;

捣熄了煤炉,让他与家人一起挨饿;

砸坏了碗碟,告诉孩子两周内不买他最爱吃的冷饮,以省下购买新碗碟的钱。

孩子受到一定的惩罚后,会留下深刻印象,就不敢再由着性子耍泼了。

03

好心办坏事

对3-6岁的孩子,动作协调、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还差点,但是他们却处在“帮倒忙高发期”,出于爱心和探索欲,他们总是跃跃欲试:

看到忙碌的妈妈,贴心的娃娃也忍不住想帮一帮;

看到在冷水里饿扁扁的金鱼,要和它一起分享最爱的“捏捏”;

也许,就像胡巴一样“妖精喜欢谁,才会朝他吐口水”,单纯善良的孩子,也许真是只是因为爱你,才会跟着你的屁股后面“破坏”。

小年龄宝宝属于无意破坏

对于年纪小一些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破坏性行为更多的是无意破坏,因为神经系统还没有发育好,小肌肉也不够发达。

所以,不能很好地协调自身动作,不管他们是动手还是动脚,动作不到位的情况都会很多。

有时你给他们一个玩具,你一再说,拿好了啊。

可是他们刚拿到手里就摔地上了,像这种情况,背锅的不应该是孩子,而是没发育好的小肌肉和神经系统。

秩序感没有建立

一般而言, 2~4岁是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在这段时间内,孩子对事物的秩序有强烈的需求,并逐步发展成对物体摆放的空间或生活习惯的适应性等,即秩序感。

如果4岁孩子依然没有形成很好的秩序感,很显然是父母错过了培养孩子秩序最佳的时期。

面对孩子搞破坏,应该怎么做?

听到这,你明白了吧?即使是让大人气到原地爆炸的搞破坏行为,背后还有这么多隐情。

如果不问原因,不明真相,怎么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如果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又怎么能有效果?

那具体应该怎样做,才能不吼不叫不打不骂,既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又不造成浪费和败家呢?

01

满足秩序感

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当他看到某些物品放置无序时,会强烈地希望把物品回复原位,这样会给他一种安全感。

如果这种感觉被满足时,孩子会很快乐。因此,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父母应尽量满足孩子的秩序感。

孩子一生中可能有很多次敏感期,但是一般来说都只有一次。一旦错过了,后期再来补救可能会比之前花费更多的心力。

因此在孩子的秩序敏感期,家长应帮助孩子更好地建立条理性,这会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十分有好处。

02

自然后果惩罚

著名亲子专家阿黛尔·法伯说道:“惩罚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孩子的精力分散到如何报复家长身上。”(著作《怎样说 孩子才会听》)。

如果在请孩子帮忙时,孩子还是出现了破坏行为,或者是孩子故意发泄情绪,不妨可以尝试自然后果的惩罚。

03

创造探索空间

孩子未来是否能取得好的成就,好奇心是必备的因素之一。

想要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就要正确对待孩子探索过程中的破坏行为,给孩子建立规则,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鼓励和引导孩子在合理的范围内多多探索,都是不错的方法。

具体应该怎么做?

家长要教给孩子使用物品的正确方法,让孩子知道不同的东西作用是什么,应该在使用中注意什么。对于需要轻拿轻放,不要靠近,不能触碰的东西更应该多多科普。

当然,为了满足孩子的拆家欲望,也可以给他们买一些能够拼插、组合、捏捏看的玩具。既开发了孩子的思维,也锻炼了动手能力。至于那些特别贵重特别危险的东西,你还是趁早收好为妙。

和他一起游戏。

既然孩子的“破坏力”来自“好奇心”,那么不妨尝试和他一起游戏,参与到他的“破坏行动”:

当孩子将你的口红涂得满脸都是时,可以和他一起用废弃的口红涂鸦,甚至,和他一起利用蜡烛、香料、色素DIY你们独一无二的口红蜡笔。

孩子好动正常,仔细想想,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不成功的尝试,才有了宝宝的成长。

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认知提高了、经验丰富了、胆量增加了,肌肉锻炼了。

所以,各位家长一定要戒吵戒闹,对孩子们作出正面的鼓励与引导。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