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半日游——肇庆古城墙
肇庆位于广东省中西部,古称“端州”。从汉代到清代,肇庆多次成为岭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境域内设置的四会县,是广东省4个最早建制县之一。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高要县;隋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置端州;宋元符三年(1100年)改端州为兴庆军,重和元年(1118年)易名肇庆府,意为"开始吉庆"。
肇庆是一座古城,保留的古建筑不在少数,又有著名的自然景区‘’七星岩‘’。在肇庆待几天是我们的计划。结果一场中雨,以及接连而至十余日的雨期,将我们的计划泡在了雨里。在肇庆总共一天半的时间,其中,还有一天去了德庆。所以就只能将我在肇庆半日的匆匆一瞥分享一下。
↓肇庆古城墙,位于肇庆市区旧城区。始建于宋皇佑年间,初为土城;宋政和三年(1113年),将上城扩建为砖城,开四门:东宋崇,南端溪,西镇南,北朝天,四门外各有半月形子城。周长2800米,高6.5—10米,顶宽8—18米。四角各有角楼,北城墙西段有披云楼,南城墙东段有文昌阁,城墙上有炮台、兵房。城内外均有壕堑。城墙饱历沧桑,几经废兴。民国期间曾拆除城门楼、月城、雉堞并填塞四门以利交通。肇庆古城墙在历史上起着重要的防御、防洪作用,是广东省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墙。现存墙体上有宋、明、清、中华民国等各时期的青砖,有不同的规格共三十种以上。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马面,墙体的外侧,每隔一定距离,就会有凸出于墙体外侧的一段,这就是马面(或称为敌台、墩台、墙台)。平面有长方形和半圆形两种,因外观狭长如马面而得名。马面的使用是为了与城墙互为作用消除城下死角,自上而下从三面攻击敌人。在使用冷兵器的时代,每一个马面的间距,恰好在弓矢投石的有效射程之内。
↓古城墙上的披云楼。
↓朝天门,即古城墙的北门。
↓朝天门两边保留的土墙。
↓古城墙余晖。
↓登古城墙的入口之一。
↓古城墙上眺望:古城墙和披云楼。
↓走在古城墙上有种穿越的感觉。
↓披云楼,位于肇庆的古城墙上,始建于北宋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楼高三层,当时是作为瞭望台而建造的,它由披云楼和炮台两部分组成,因楼矗立在城墙西段最高处常有云雾缭绕,因此得名。
↓披云楼屋顶的魅力。
↓披云楼内展出的:明成化庚子年(1480年)的‘’朝天‘’石匾。
↓披云楼内展出的:同治癸酉年(1873年)的‘’披云楼‘’石匾。
↓披云楼内展出的:披云楼与古城墙的历史照片。
↓披云楼上望:古城墙。
↓披云楼上望:丽谯楼。
↓披云楼层层飞檐。
↓2005年修复古城墙时的青砖。
↓2006 年修复古城墙时的青砖。
↓古城墙外的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