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健:撒谎说去当铁匠,当兵25年成司令,回家后被母亲打了一巴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从古至今,战争都是人类最血腥的争斗方式,无数热血青年在枪炮声中不幸牺牲,也有无数仁人志士实现了心中的革命理想。
从尸山血海中摸爬滚打出来的人物,往往都会赢得众人艳羡的目光。这不仅因为取胜历经的重重磨难,更因为战士为革命理想奋斗一生的动人精神。
在我国的革命道路上,涌现过无数战功赫赫的将帅之才。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后,也让家人心中倍感荣耀。
但被称为“沉默将军”的贺健,却在胜利回家后被母亲狠狠打了一个巴掌。
从民国以来,军阀混战、局势动荡为中国带来了无尽的灾难。生活在农村的贫苦百姓,更是长年遭受着饥荒、疾病、战乱的侵扰。
贺健虽然也是万千贫苦百姓中的一员,但中农家庭的背景,也没有让他体验过食不果腹的生活。
在贺健父母看来,下地干活、看天吃饭是一个农民的天职。“龙生龙,凤生凤”贺健长大后,也应当和他们一样老老实实在田地里挥洒汗水。
但他们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根本不是“池中之物”。从小贺健就展现出了比同龄人更旺盛的精力,不仅不爱务农,还经常到处玩闹、夜不归宿。
贺健
面对如此调皮成性的贺健,父母经常“棍棒教育”,可非但没有制止他的行为,反倒越打越“皮实”。
此时在中国大地上,革命的思想迅速广播,当地很多青年都选择了投身军营,立志为国效力。
16岁的贺健在看到街上的征兵告示后,也热情满满地加入了当地的部队之中。
可惜第二天,贺健的父母就发现自己的孩子主动参军的事情,立刻冲到了军营将他带回了农村老家。生性孝顺的贺健拗不过父母,只能选择了黯然退伍。
这次短暂的军旅生涯像是点燃了他内心躁动的灵魂,回家后不仅没有“收心”,反而更加仔细地谋划着下一次当兵的机会。
老天不负有心人,很快红军的队伍路过了贺健所在的农村。听到红军“替贫苦百姓做主”的口号,他再也按耐不住入伍的心情,果断加入了红军的队列。
为了避免再一次被抓回来务农,更为了不让父母担心。贺健这次和家人隐瞒说“自己是要去当铁匠,学一门手艺养活自己。”
看到贺健能有这样的想法,二老没有阻拦他的决定。几番叮嘱之后,贺健偷偷跟随红军队伍,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进入到军队中的贺健,彻底展现了自己的作战天赋。无论是阵地射击还是近距离搏杀,他的勇猛都远超常人。
刚入伍第三天,队伍就遭遇了一场突发的战斗。作为“新兵蛋子”,班长安排他负责后勤和策应,但贺健却主动请缨冲入前线。
电光火石的战斗中,贺健不仅击毙了一名敌军,更亲手俘虏了两名敌人和一地的武器装备。
当指导员打扫战场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年纪轻轻的新兵拿着绳子捆着两个俘虏的样子,越发觉得这个小伙子前途不可限量。
事实也确实如此,贺健出生的地方是红安县,这里一直都是受地主恶霸压迫最严重的地区。
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党有一大批将领是从这里走到了全国,红安县在日后也被人成为了“将军县”。
红安县
贺健自己的家庭也时刻遭受着剥削和压迫,加上从小目睹着贫苦百姓的悲惨生活,他打心眼里仇恨这些反动派。在作战中,贺健更是不遗余力地为队伍建功立业。
战场上,生死就在瞬息之间。红军早期的革命历程中,医疗条件十分恶劣,部队人员减员也很严重。
不断爆发的战斗让贺健所在部队中的人员也不断变动,为了保持部队建制完整,作战勇猛的贺健很快就当上了班长的职务。
在战火的磨练中,贺健从最初只会冲锋陷阵的毛头小子,逐渐成长为了顾全大局的熟练老兵。
艰苦的长征路上,单靠勇猛的作战是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的。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部队的补给也是行军的重要一环。
敌人为了将红军战士围困在崇山峻岭之间,不光把当地的居民全部驱散,更带走了所有的粮食。
队伍里的战士时刻遭受着饥饿的煎熬,贺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曾经在农村务农的他,此刻突然灵机一动,想到了绝妙的办法。
村子里的村民被赶走了,但剩下的牲畜骨头却原封不动留在那里,把骨头磨成粉拌在青稞中,至少可以增加一点战士们的营养。
这个看似简单的办法,在实行之后却起到了令人意外的成效。在艰苦卓绝的征程里,挽救了无数红军战士的生命。
危机四伏的雪山草地之间,贺健奋不顾死、勇猛异常的作战方式让他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从班长逐渐提拔到了徐向前元帅警卫员的位置。
1931年,“潢光战役”正式打响,徐向前元帅和陈赓同志一同来到了前线指挥作战。
作为警卫员的贺健时刻守护在两位将军身旁,保卫着将军的人身安全。
炮火连天的前线时刻充满着危机,流弹、火炮都是巨大的潜在危险。正当两位将军登上一处高地,观察战场局势的时候,一枚敌军的炮弹正好向两人袭来。
此时专心研究战局的两人,并未意识到危险的到来。贺健猛然发现之时,也没有时间再去提醒两位将军卧倒躲避。
千钧一发之际,贺健弓身飞扑而出,像一只猎豹一样将两位将军推到了高地下的安全地带。
而此时自己已经没有时间再寻找位置躲避,只能任由炮弹掀起的气浪将自己击飞出去。
几米之外,被击飞的贺健在强大的冲击力下,断裂了数根肋骨。后背也被数枚弹片击中,瞬间变得血肉模糊。
吉人自有天相,身负重伤的贺健并没有倒下,反而很快就奇迹般地全部康复。
经过此次事件之后,这个瞒着家人出门“打铁”的年轻人,在军中一举成名,成了“铁打”的战士。
此后,贺健开始在队伍中多次负责领导人的护送行动。每次行动中,他总是身先士卒在前方探路,确认前方安全无误后,才让护送的领导前进。
这种无比认真的工作态度让他得到了众多领导的认可和赏识,也看到了贺健身上不一样的一面。
在平日里,贺健是风风火火、脾气暴躁的猛士。但执行护送领导人这样的工作中,又无比细致、认真。这样粗中有细的性格,符合一位将帅之才的标准。
很快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给贺健发挥自己的指挥才能,提供了无限的舞台。
“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地区迅速沦陷。随后,门户大开的华北地区在日军的铁蹄下不幸失守。
国民党“不抵抗”政策之下,北方的百姓面临着日军无休止的侵扰。为了将民族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我们党果断决定:在最危险的敌后建立根据地展开游击作战。
在敌后开展工作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既考验一个干部的能力,更考验这个人的心性和党性。
贺健作为多年革命的老同志,主动前往了山西担任团长,之后调往山东地区担任司令员指挥敌后行动。
在浴血奋战的日子里,贺健的名号成了当地伪军最畏惧的存在。只要是他带领的部队,作战时就好像“打鸡血”一样勇猛,不仅战斗意识强悍,部队素养也十分出众。
指挥风格上,贺健也和其他司令员有很大的不同。他不喜欢钻在指挥部中运筹帷幄,每次作战都要在第一线时刻掌握局势变化。
战士们看到司令员都毫不畏惧的站在战火最前方,就更加士气高涨地与敌人厮杀。
在一次堡垒攻坚战中,敌人的碉堡火力十分强大,将己方士兵压制得毫无还手余地。
面对久攻不下的局面,贺健又急又恼直接跳出了战壕,一把脱掉了上衣,扛起机枪大吼:“不怕死的和我冲!”
贺健
原本举步维艰的士兵们瞬间被点燃了心中的热血,毫不畏惧的发起了冲锋。敌军看到突然冲出的“赤膊将军”和悍不畏死的士兵们,顿时乱了阵脚。
此次攻坚战斗中,贺健靠着勇猛一鼓作气攻下了日伪军的堡垒,歼灭了几百名敌军。
“古有许褚脱衣战马超,今有贺健赤膊降群魔”。从此,在当地日伪军中,贺健有了“活阎王”的外号。
但是在战场上天不怕地不怕的贺健,也有自己害怕的人,这就是他的妻子杨洪昭。
部队里面贺健铁血治军,战场之上贺健奋勇杀敌,可一回到家中贺健就成了“妻管严”。
外人眼中的“活阎罗”对自己的妻子,有着无比的温柔和关怀。在最艰苦的战乱岁月里,贺健也尽力给妻子更好的生活条件。
但军伍之中的生活总归是颠簸不定,贺健为了妻子的安全,将她和两个孩子安排回了乡下家中。可没曾想,此次妻子返乡途中就遭到了敌人的追捕。
日伪军为了管理侵略的土地,在当地找到了一些具有声望的人担任“保长”职务。
此次日伪军行动之前,并不知道抓捕的人是贺健的妻儿,只是将其作为普通的乡下妇女处理。
“保长”得知抓捕情况之后,顿时大惊失色,立刻前往了军营要求释放。日伪军在弄清身份后,迅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贺健和妻子
无数次作战的交锋后,日伪军对贺健这位“活阎王”充满了畏惧之情,加上他“怕老婆”的名声早就是众人皆知。此次抓捕了他的妻儿,必然会遭到贺健的坚决打击。
万般无奈之下,保长带着几名士兵将贺健的妻儿护送回了家中,甚至托人给贺健送来礼品赔罪。由此可见,贺健在当地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威名。
战火洗礼之中,贺健也在不断成长和学习。一直以脾气火爆、作战勇猛著称的将军,开始逐渐收敛自己的气焰,锻炼自己的心性,渐渐变为了“沉默将军”。
贺健
抗日战争结束后,贺健又参与到了解放战争当中。在鲁南等地,贺健带领着部队灵活作战,专门负责最难打、最艰苦的“硬仗”,为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最大贡献。
军旅生涯,四海为家。当初瞒着全家人当“铁匠”的贺健,其实心中一直记挂着家中的父母亲人。
但在战争的特殊时期,自己必须要做好保密工作才能不让家人受到牵连。
所以,贺健从未回家一次,只是在1937年的一次来信中给母亲寄过一元五角钱。
其实,贺健离开一年多以后,她的母亲就感觉到了异样。悄无声息的离开和石沉大海的信件让贺健的母亲意识到,自己的儿子可能又跑去入伍当兵了。
她带着一家人在附近的县城寻找,在街道贴满了寻人告示,但却依然杳无音讯。一年复一年的苦苦等待,熬白了她的头发,哭花了她的双眼。
1949年的到来,意味着中华大地上的战乱厮杀到了结束时刻。正义之光照亮了邪恶势力笼罩的阴霾,“三座大山”也从劳苦大众身上彻底打碎。
四处征战的将军和士兵终于能卸甲而归,为革命理想奋斗一生的同志们迎来了胜利的累累硕果。
此时的贺健脑海中第一件事,就是回到自己魂牵梦绕的家乡,见到自己无比挂念的娘亲。但多年音信全无的愧疚之情,成了他和母亲重逢最大的心理障碍。
新中国刚刚成立,经过近百年战火蹂躏的大地正是百废待兴之际。军队中也有许多事务处理,贺健回家探亲的事情就一再拖延。
局势渐渐稳定之后,贺健终于决定回家看望母亲。
当地政府得知贺健将军回乡,组织了大量欢迎队伍。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热闹场面一直布置到了贺健老家的村口。
周围喧嚣的声音没有干扰到贺健的目光,进村不久后,他就看到了一位身材佝偻的老妇人,正步履蹒跚的朝家的方向走去。
贺健
25年的峥嵘岁月眨眼而过,曾经年轻的母亲如今已是白发暮年。贺健再也抑制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朝母亲飞奔而去。
“娘!”在前面缓缓走着的老妇人听到了一声充满哭腔的呼喊,缓缓回过了头。
多年的风霜雨雪已经让她的步伐不再轻盈,目光不再明亮。但就在回头的刹那,她一眼就认出了眼前这个英武伟岸的军人。
这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儿子,是自己牵挂了一辈子的亲人!
老妇人举起瘦弱枯槁的手臂,无法控制的不停颤抖,突然她朝着贺健脸上狠狠打了一个巴掌。
这个巴掌打的是25年杳无音讯的担忧,打的是母亲对儿子无尽的思念。
回到家中,母亲小心翼翼的将墙皮敲开,取了自己保存了一辈子的信物。
当年老家作为“白区”,对物品审查非常严格。为了避免出意外,贺健的母亲将儿子寄来的一元五角封存在了围墙里,作为自己坚强生活下去的信念。
看着年迈的母亲和取出的信物,铁血一生的贺健泪流满面。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贺健为祖国和人民付出了自己的一切,但对自己的母亲却没有尽到孝道。
自己的小家和祖国的大家之间,他选择了后者,也选择了无怨无悔的红色生涯。
贺健
1955年,征战一生的贺健被授予少将勋章,祖国没有忘记他的血泪付出,人民也永远铭记着他的功劳。
2008年,98岁的贺老将军长眠在了东北大连。
临终前最后一刻,将军突然清晰的喊道“敌人上来了,你骑摩托车先走,把马给我留下!”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贺老将军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回到了那些战火纷飞的时光。在梦中,他依然是年轻的士兵,依然是为战友断后的勇士,依然是祖国人民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