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颜唐诗三百首 之九: 梦李白二首 其二(2)
梦李白二首·其二
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四、入乎其里求其法
(一)、一典数用,手法多样
松颜客曰:一典数用,最宜诗词,盖诗词为串珠之趣,盖诗无达诂,故诗之用典,其空间维度,尤胜文章。
浮云:
1《楚辞·九辩》:“块独守此无泽兮,仰浮云而永叹。”
2《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3李白《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舟楫:
比喻宰辅之臣。《书·说命上》:“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dùn 》:“夫 有唐 所以巍巍, 重华 所以恭己…… 汉高 所以应天,未有不致羣贤为六翮,託豪杰为舟楫者也。”
唐玄宗 《饯王晙巡边》诗:“舟檝功须著,盐梅望匪疏。”
点化使用“行行重行行”
反用典故
孰云网恢恢 将老身反累
松颜客曰:简而言之,引用乃学步之不变;袭用乃欲求之变;借用乃过渡之变;新用乃点石之变;反用乃破立之变;暗用乃消化之变。引用、袭用有匠气,有借势省力之效;借用无非戏谑之气,实非正雅,有一笑而过之效;新用有金石之气,有脱胎换骨之效;反用有烟火之气,有绵里藏针之效;暗用有无尽之气,无尽之效。
反典,老杜有脾气了
(二)、依旧“一头两脚”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梦前铺陈)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入梦实写)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醒梦虚写)
一头两脚,头上为前人句子袭用之化用(一典数用)。
(三)、老杜的组诗后面都比前面强?
老杜的组诗成就全唐第一,属有意识地创作写组诗
张九龄《感遇》?李白《月下独酌》?
松颜客曰:此诗与前诗丝丝呼应,井然组诗法度:
1、其一以 “死别” 发端,其二以 “身后” 作结,首尾呼应浑然一体。其一写初梦,其二写频梦; 其一虚无梦幻,其二虚实相间; 其一纯在梦感,其二旨在心感; 其一忧惧之情独为李白而发,其二不平之意兼含诗人甚至天下不遇之人的感慨。同为梦李白,题材相同而表现不一。好作品需要共鸣,好的共鸣可以扩大,譬如“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云云。
逐客无消息”与“游子久不至”,
故人入我梦与三夜频梦君,
“明我长相忆”与“情亲见君意”,
“君今在罗网”与“孰云网恢恢”,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与“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生别常恻恻”与“告归常局促 苦道来不易”,
“苦道来不易”与“路远不可测”,
“死别已吞声”与“寂寞身后事”等等,都是维系其间的纽带。
尤其是“犹疑照颜色”与“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 斯人独憔悴”“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以上种种,简直查缺补漏,相得益彰,如果说《其一》很平庸的话,那是因为要为《其二》之玉做抛砖而已。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五、出得其中吟趣斜
(一)声线图:
注:此图由《松颜唐诗三百首》学员“成之”所绘
(二)声线分析:
明显重回老杜之沉郁顿挫(《其一》之梦因亦如是也),故此作老杜实非写梦
去声韵,切齿大义(齿音韵),继承《行行重行行》前半韵,白脚几乎也是开口度很小的音,兼之全诗声线向下,气象难开。
(三)吟诵抛砖:
关于吟诵,《松颜诗话》有言,简而言之,吟诵乃是古人创作与鉴赏之手段,而非谱曲唱歌,故,吟诵之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好听,而是为了表达心音(创作),或通感作者心情(鉴赏)。试问,李清照“寻寻觅觅”之时,能好听乎?老杜“长使英雄泪满襟”之时,能好听乎?故,吟诵首以“基本调”为准,再求合理之变调。此处抛砖,蚊负基本调。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六、意逆由君无不可
松颜客曰:所谓“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 老杜叹太白之不遇,亦其不遇也;太白尚有生前名,而老杜方是“千秋万岁名 寂寞身后事”。所谓“借景抒情”,他人何尝不是一景?所谓“托物言志”,他人何尝不是万物之一?似写青莲,实抒己情,实言己志,实摹己形。梦里梦外,浮生几梦?
七、环肥燕瘦比三家
入乎其里求其法 已作比较
待续...............................................................................................
《松颜唐诗三百首 之一》链接如下(《松颜庄子》每周四更新,《松颜唐诗三百首》不定时更新。):
一首诗该怎么来读,才扎实?才过瘾?——《松颜诗话》之古诗鉴赏抛砖
吁!余何人斯,敢妄正先贤之训?言之未竟,知必有阚余之谬而随议其后者。其是其非,此不在余,而在乎后之明哲矣。有子云其悯余劳而锡之斤正焉,岂非幸中又幸?而相成之德,谓孰非后进之吾师云。——明 张介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