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当心理咨询师,就像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蹲坑
听到心理治疗这个职业,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小编作为一个在中国和美国都有从业经验的人,不夸张地说,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负面的:认为你会吸收很多的负能量,面对很多有病的人,甚至有人身危险……
《致命ID》里被病人主角偷袭的心理治疗师
这也是为什么当小编跟别人介绍自己当年在美国纽约做心理危机干预,要在社区给严重精神疾病患者做家访心理治疗的时候,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天啊,这也太太太太太吓人了吧!真的可以活下来吗?
很多人想象中美国最“可怕”的样子,是我工作的地区
害,这有啥呀,小编的小伙伴们,有做戒毒的,天天给患者科普毒品的危害,和医生讨论开给患者的美沙酮(治疗药物)剂量需要多少;
有做精神科急诊的,天天给警察叔叔押进来的急性发病患者们做心理评估;
还有的小伙伴做儿童福利,听起来挺美好轻松的吧?其实都是去家暴等问题的家庭解救孩子们……
在美国,持有临床心理咨询或者临床社会工作的执照,可以从事的工作的范围可广了。以上的这些,都是在美国常见的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范围。
小编所就读的哥大临床社工硕士(MSW)项目
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美国心理咨询业的体验,还有中美的一些对比。
在美国,都有谁需要心理咨询?
在美国,精神科和心理科在各个不同的州有很多的政策上的区别。就从小编最熟悉的纽约州来说,需要心理咨询的人一部分是主动求助者,另一部分就是被法院要求做心理治疗的人。
桑德拉法(Sandra’s Law)
纽约地铁大家听说过吗?几乎是以又破又老旧而闻名全世界。至今为止,由于轨道旁没有边栏,每年依然有不幸的受害者被人推下铁轨身亡……
因此纽约州有一条有名的精神疾病强制治疗法,就是以一位受害者——桑德拉命名的。
有重性精神疾病——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和严重的双相情感障碍以及人格障碍——的个体,如果在医疗系统中记录多次不跟进治疗,药物依从性差,就会被治疗单位报告专门法庭,法官会根据精神科医生的判断来判决是否要强制治疗。
精神健康法庭(Mental Health Court)
不仅仅是桑德拉法,儿童保护法也要求有精神、心理障碍的家长需要强制治疗,如果状况严重却不跟进治疗,他们有一定风险会失去对于子女的监护权。
也就是说,有法律的加持,在美国,有很多人都能够得到精神、心理方面的帮助,对轻症者有助于生活质量提高,家庭生活和谐,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则能够帮助他们回归社会,维持生活稳定。
Halfway House,一般服务于服刑人员,尤其是有精神疾病的服刑人员,帮助重新融入社会
那么这个治疗系统到底是怎么识别、兜住这么多的病人的呢?
对很多非自愿的患者来讲,他们开启精神科旅程的第一步通常是精神科急诊室。
在纽约市,市长设定了危机专线,一旦感觉自己有伤害自己或者是伤害别人的风险,或者他人觉察到了风险,都可以拨打专线,让专业的家访精神治疗团队进行一个危机评估和干预。
家访团队通常需要一天的时间。那么如果你在路上遇到了急性发病的路人,或者你的亲属甚至你自己急性发病马上需要进医院呢?
美国的911报警专线的一大业务范围就是处理精神危机,带着救护车,直接送往最近的精神科急诊室,全套流程非常规范安全。
CPEP全称Comprehensive Psychiatric Emergency Program,精神科专科急诊室
悄悄说,小编见过一些警察叔叔,安抚人的技能比咨询师还要厉害……
踏进了精神科急诊的大门,你基本上就不会有机会“空手”出来:所有的病人都要带着报告去门诊复诊。大部分进过急诊室的患者,都是自伤或者他伤高危,因此一旦开始了这个旅程,就会有很多眼睛盯着你——
门诊发现不复诊药物不依从,会让家访团队去打扰你;急诊室出院跟进发现不复诊,会让家访团队去打扰你;
如果多次打扰无果,而你不幸再次进了急诊室,那么后续就会有无数的劝就医电话家访纷至沓来,直到你好好治疗为止。多次进医院而且还不依从的,那么下一步,可能就是桑德拉法和强制治疗了。
《致命ID》中听证会用于决定是否判罪及强制治疗
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精神治疗和心理治疗的普及率如此之高,而事实上,很多被强制治疗的患者,最终也从治疗中受益了。
可能有些人会说,这么多被强制治疗的患者,那么做心理咨询,真的不危险吗?遇到暴力倾向的患者,真的不会有人身危险吗?
事实上,很多患者在有治疗的情况下,病情是趋于稳定的。
就算出现个别的危机状况,所有的医生诊所和提供精神健康服务的地方,都能够第一时间请警方和医务工作者来到现场处理。
美国的救护车
包括小编此前的家访工作中,很多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能够申请到支持性住房(supportive housing),里面也有工作人员每天给他们签到,检查身体心理状况……
其实最大的风险往往来自于未知,而一个成熟完善的系统,则能够将很多的未知变为已知,防患风险于未然。
支持性住房(supportive housing)的开幕仪式
也许有人会感到奇怪,美国不是号称人权至上吗,怎么这么多强制治疗?
但是当小编看到国内很多的家庭苦于自己的家人不愿治疗,在社区里无人问津还有潜在风险,很多家庭突然遭遇毫无征兆的亲人自杀,而自责在其生前未能够让其得到心理上的帮助……
小编感到,一个完善的精神心理系统,应该是能够让患者和亲属以及所有的其他人都能够得到支持的系统,是一个能够预防危机,而不是事后处理的系统,也是一个帮助很多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还能够在社会上有尊严地生活的系统。
关于支持性住房的采访
那么我们常规理解上的咨询呢?在中美之间有没有什么区别?
中美对比:咨询师角度
心理咨询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个“舶来”的概念,虽然说心理咨询这个行业早就存在,但是真正“火起来”确实还是近几年的事情。
这就造就了国内心理市场和美国的第一个区别:来访者对于心理咨询应该是什么样子,流派有些什么,以及什么样的咨询适合自己较为不了解。
知乎答主@1990曾经和精神分析师的对话
就拿美国的从业经验而言,心理咨询,包括主动和强制咨询都是一个“买方市场”——来访者有很大的话语权,尽管他们有时候是被法律强制来治疗的,他们仍然可以选择在咨询收效甚微的情况下更换咨询师。
美国市场对于咨询伦理也把握得相对来说更为谨慎。在国内,小编确实不止一次听闻一些同行的迷惑操作,利用大众的信息差,利用咨询捞好处,甚至和来访者发生不正当关系……
知乎用户@鸡腿张,问题中体现很多咨询师利用咨询信息差搞移情暧昧不正当关系
此外,由于很多强制治疗的来访者,对于咨询的阻抗是非常大的,他们可能选择不配合咨询师,尤其是咨询师在信任建立、连接建立的阶段如果没有做好,被“炒鱿鱼”的可能性很大,来访者不给你好脸色的可能性也很大。
而在国内,目前强制心理治疗是非常少见的,依据我国法律,依法强制治疗的个体,基本上也仅限于药物治疗。
国内的咨询师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且由于高昂的收费,国内的咨询师更加焦虑的不是“被炒掉”,而是来访者脱落率——也就是来访者来着来着不来了,或者干脆第一次咨询过后就直接走人了。
关于来访者脱落
而在美国,心理咨询和精神科治疗都进医保,咨询变的非常可负担,因此总体来访者脱落率低于国内。
更不用说传统意义上来讲,咨询的概念在很多人眼中类似于法律咨询,咨询那么一两次,你给我点建议,信息收集到就好了。
但是事实上,所以有效的,真正能够对人有助益的咨询基本上都不可能一两次完成。
国内的背景下,很多求助者都是在拖得不能再拖、觉得自己实在解决不了的情况下才求助心理咨询,那就更不可能是咨询师一两句建议,一两次咨询就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的。这也是国内的咨询师面对的另一个困境:来访者对于心理咨询的基本认知,还有待提升。
因此,中美两国的咨询师,面对的困难也是不太相同的。
中美对比:来访者角度
除开咨询师的身份,小编也作为来访者,在中美两国做了个人体验。基于自己的观察和上文中提到的一些中美对比,给大家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大家找到适合自己的靠谱心理咨询。
首先,心理咨询是否适合自己最重要的标准,始终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
在美国作为来访者,你有很多的空间可以直接地对你的咨询师和医生表达你的感受,如果你在咨询中感到不舒服,感到好像力量不平等,自己被贬低,甚至被利用,你都可以提出停止、更换,向机构反馈,甚至起诉咨询师。
伦理委员会,是来访者可以反馈咨询师违反伦理的组织
在国内小编听到过一些案例,则是因为来访者本身不知道自己更应该是有选择权的那一方,感到在咨询中被评判了,但是却觉得这可能就是心理咨询正常的过程,而默默承受。还有一些来访者甚至被咨询师反驳,人身攻击……
请记住:你是来咨询内心的困扰的,你有权获得客观中立、不受评判的对待。你有权提出所有你的质疑、问题和反馈。你不应该在咨询中受到任何的伤害。
其次,对于违反伦理的所有做法,我们都应该当机立断马上说不。
几个特别典型容易出现的伦理问题,包括咨询师和来访者的不正当恋爱关系、经济利益往来,收受贵重礼物,咨询师和来访者个人边界不清晰,朋友咨询师傻傻分不清。
典型的咨询师/朋友边界不清,咨询师反面教材,而且打破保密原则
美国的来访者,普遍的维权意识比较强,这也会加强对于咨询师的监督,让咨询师更注意自己的咨询伦理,否则的话轻则被机构辞退,重则终身吊销执照,甚至可能有牢狱之灾。
还是一些小编听说过的国内的例子:现在还有一些咨询师,打着“精神分析”流派移情式治疗的旗号,去和来访者发生不正当的关系……拜托,精神分析的名声都被你们搞臭了!
《完美关系》中的黄轩分不清自己和咨询师身份,不专业
咨询师和来访者,只能是咨询工作的关系,不能够有任何的朋友、爱人、生意伙伴的联系,原则上来说,也是不能收礼物的,这个是咨询伦理严格规定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往往这样的关系到最后,伤害的都是来访者。
所以,对于这样的行为,我们一定要马上拒绝,避免伤害。咨询师的职能,是有限度的,是有明确清晰的工作关系作为边界的。
如果你发现你的咨询师在你请求做朋友、有私交,甚至想给对方送大礼的时候,跟你划定边界,这是对你负责任的表现!不是冷血哦!
最后,正规的心理咨询师会在你请求的时候,能够跟你表述清楚你的治疗方案,而不是含糊不清。
在美国,每个来访者都有权利查看他们的治疗方案和治疗记录,在国内,原则上也是如此的。
因此正规的平台,会强调让咨询师做好记录,并且这些记录应该是公正的,不带个人情感色彩和评判,实事求是的,也需要记录咨询中的重要细节和咨询进展。
但是如果你发现你在问咨询师自己的咨询计划或者治疗方案大概是什么样的,咨询师跟你讲大道理,含糊其辞,告诉你还需要进一步观察,甚至开始跟你聊哲学,避左右而言他……总之就是一副一切尽在ta掌握你乖乖跟着节奏就好的样子,赶!快!跑!
你永远有权和你的咨询师提出你对于咨询节奏的疑问和质疑,你也有权利了解你们现在的治疗是在哪一步,你也有权利凭你的感受,来决定咨询对你是不是有效的。
董洁饰演的心理医生,咨询师的典型反面教材:玄乎模糊,爱用大词,爱下定义
一个好的咨询师,在来访者提出质疑的时候,应该是态度开放的,应该和来访者共同讨论下一步。
如果你发现你的咨询师突然开始反驳攻击你,说是因为你不懂所以才会有这种质疑等等………你就可以着手准备更换咨询师了。
当然,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不会是完全轻松、快乐的,会涉及到很多你内心那些久未敞开的脆弱,你的很多不想触碰的过去等等,因此会唤起一定的不适,这个层面上来说,我们可以更为结果导向地去看待咨询是否有效:我的一些困惑得到解答了吗?我想明白一些事情了吗?我打破了过去的一些恶性循环了吗?
那么小编衷心祝愿大家在看完今天的内容之后,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资源,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