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是别人家主人的生日,你张罗的那样热心,怎是一个崇洋媚外了得?
【平湖一柱 第1344】
12月25日,圣诞节,是西方人一个传统的节日,传说那是耶稣的诞生日,也就是耶稣的生日,西方人过圣诞节,那是人家为自家主人的过生日。
圣诞节的前一夜,12月24日,也就是耶稣出生前的那一夜。被西方人称之为平安夜,
相传在耶稣诞生前的那个夜晚,在旷野看守羊群的牧羊人,突然听见从天上传来的声音,告诉他们耶稣即将降生的消息,说耶稣是救世主,降临人间,是要拯救世人,为人们带来幸福和平安,于是这一夜,被西方人称之平安夜。
由是观之,西方人过平安夜、庆圣诞节,那是很自然的事。
但近年来,却也有不少中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也时兴起了过平安夜,贺圣诞节。
“过节可以收礼物”“过节可以吃大餐”“过节还可以许个愿,希望自己愿望来年能实现”……平安夜、圣诞节寓意好,活动多,好吃又好玩,涉世不深的孩子,赶时髦、随大流、追求感官和物质的快感很正常,但作为社会和大人,却对此不管不问,任由孩子率性而为,却非明智之举。
首先,中国人过圣诞节是一件滑稽可笑的事。这就像别人家主人生日,我们却也跟着一起欢呼庆贺一样。
诚然,从礼节上来说,西方人过平安夜、圣诞节,纪念祖先诞辰,我们表示一下祝贺也可理解,但若是不明就里,为过节而过节,那岂不是人家主人过生日,你却花自己的亲钱、凑别家的热闹,那多么地无知和可笑啊!
其次,如明明知平安夜、圣诞节之本意,却还是把人家给主人过生日当成“自家事”,郑重其事和人家一起诚心敬意地去祭拜,那这样的人,岂不是忘了自己祖先,卖主求乐,那是一种“汉奸”所为啊!
因此,任由洋节在中国流行,纵容青少年乐此不疲,不仅是一个“过节”,更会带来我们的文化危机、民族危机。
节日是什么?节日其实是一种文化,每种传统节日的仪式、活动、环节、物品都包括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如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蕴含着厚重的中华传统文化:清明节的不忘祖先,端午节的家国情怀,中秋节的对故乡的思、对家人的念,春节的阖家幸福团圆承载的不忘家、不忘本等都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对培养青少年初心不忘的家国情怀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中,也是“有吃、有喝、有礼物”的,通过粽子、月饼、压岁钱等,让孩子们在享尽“口福”、满足“物欲”中,了解、记住、传承、弘扬我们的传统文化。
而如果任由洋节流行,会让涉世不深的孩子,在吃洋餐、收洋礼失去自我,忘记初心,成为没有民族文化之根的一根任他人摇曳芦苇!
我们承认,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交往越来越多,合作越来越密切,“地球村”已然成为了现实。但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作为为华夏子孙,我们每个人当牢记,自己根在哪里?自己心属所谁?
“洋装虽然穿在身,但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们要改革,要开放,要学习他人之长,但是,我们的目的当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而非是“师夷长技变成夷”。
洋节可以过,但却不可盲过!特别是一些商家,不可为了赚钱,而失去民族气节,恣意、宣传纵容孩子崇拜洋节、数典忘祖!
(作者,李玉柱,本文为 平湖一柱 原创作品,欢迎指导,转载或引用请注明作者和出处,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