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下被笑“孙子兵”,旅长:论资历穿着是孙子辈,上战场是爷爷

编辑搜图

▲西北军创始人冯玉祥

冯玉祥是赫赫有名的爱国将领,官至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也是其重要分支——数十万西北军部队的创始人。1902年2月,他参加了袁世凯编练的北洋新军,并靠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一步步晋升为哨长、排长、连长、营长。至1914年9月,他已经升任第16混成旅旅长。

编辑搜图

▲四川将军陈宧

两部北洋军旅长均曾在东北新军20镇任职

次年春天,袁世凯积极试图复辟当皇帝,但出于对云南督军蔡锷等革命党人的忌惮,遂任命其亲信、参谋次长陈宧担任四川督军,为了随时封堵云南方面,又调动驻兵陕南的冯玉祥第16混成旅、驻湖南长沙的伍祥祯第4混成旅等部开往四川驻防。

冯玉祥、伍祥祯均为陈宧在东北担任第20镇统制(相当于师长)时的旧部,并皆以勇猛善战著称,但在治军打仗的风格上截然不同。冯部官兵纪律严明,全旅上下无论官佐士兵,一律吃大锅饭、穿灰布裤、黄布袄,冯玉祥更是以身作则,因此深受部下爱戴;伍祥祯对部下则较为放纵,只要能打仗,对其他方面并无太多要求。

编辑搜图

▲冯玉祥

穿绸子的兵嘲笑穿土布的兵

到达四川后,陈宧下令将四川划分为5大防区,其中冯玉祥部负责川东绵阳一带20余县的剿匪事宜,并迅速剿灭当地匪患,击毙了恶贯满盈的大匪首、哥老会首领赖贵三,使得绵阳一带前所未有的太平。伍祥祯部也驻扎川东,其驻地南充盛产丝绸,号称“绸都”,因此在南充街头虽然随处可见散兵游勇,却很少看到军官。因为军官上街普遍穿便服,以便四处享乐;有些连长、排长也整天穿着缎子马褂、绸子长袍,仿佛富家少爷、花花公子一般在街上晃荡。

由于绵阳毗邻南充,因此两部官兵也偶尔有见面的机会,结果伍祥祯部满身绸缎的军官们就讥讽冯部官兵,说他们穿得不好,还大骂其是“孙子兵”。消息很快传到冯玉祥耳中,本来他对这种无聊的小事并不在意,但考虑到部下们气愤难平,担心因此闹出乱子,遂决定集中全旅官兵们训话。

编辑搜图

▲袁世凯宣布复辟

论资历穿着的确是孙子辈

队伍集合后,冯玉祥首先说道:“骂我们是孙子兵,这有什么了不起的?”随后就解释道,按照历史渊源来说,伍祥祯曾担任新军第20镇的协统(相当于团长),而他在第20镇里最大的官也就是连长,自己的部下算起来不正好矮两辈儿吗?按照穿的衣服说,绸子的儿子是缎子,缎子的儿子是布,现在人家穿绸缎,咱们穿布,而且还是土布,被人称作孙子兵,也的确有些道理。

但冯很快话锋一转,说道:“不过,话虽这么说,但若有朝一日上战场,那时就可以看出谁是爷爷,谁才是真正的孙子来了。”这一番话不仅让官兵们重新喜笑颜开,也让大家都憋着一口气,等将来上了战场一较高下。机会很快就来了,这一年的12月初,袁世凯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公开宣布准备接受皇帝之尊号,成立所谓的“中华帝国”。

编辑搜图

▲蔡锷率护国军讨袁

“爷爷兵”在战场上不堪一击

12月25日,云南都督蔡锷果然首举义旗,并将部队改编为“护国军”,誓师出征。袁世凯急令陈宧出兵阻止护国军北进,但驻川各部官兵对袁的倒行逆施普遍反感,不愿听令出征,唯有伍祥祯浑浑噩噩,于1916年元旦赶到叙府(今四川省宜宾市)布防,并很快与护国军第1军交火。

伍祥祯的第4混成旅本是北洋军中的精锐,但近年来连续在长沙和南充这样的城市驻扎,贪图享乐,腐化堕落,因此仅仅坚守了3天就大败而归,漫山遍野的向东败退,逃亡路上再也无人敢穿绸缎,反而都穿着又破又烂的衣服,再也没有昔日“爷爷兵”的神气。

编辑搜图

▲云南督军蔡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