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光》书评

《文明之光》是吴军博士2014年的作品,我结缘吴军博士于“得到”,就是近年来很火的那个知识付费的APP。在罗胖的“逻辑思维”栏目中,我听到罗胖多次推荐吴军的付费栏目,后来购买了他的“硅谷来信”“谷歌方法论”,反复听了多遍,虽然没记住多少,但确实大大开阔了视野,整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都有不少的改变,感觉受益匪浅。
虽然吴军博士最耀眼的头衔是原腾讯副总裁,但他的成就远非一个头衔可以简单概括的。他出生于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前Google高级资深研究员、计算机科学家。不过,他可不是一个单纯的理工男,他涉猎广泛,是畅销书作家、硅谷风险投资人以及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顾问,并且还是Google中韩日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设计者,应该说几乎整个亚洲国家的互联网用户都要感谢他在的卓越贡献。
他的文学素养极好,他在得到栏目中多次赏析中外古典诗词等各类文学作品,并且陆续出版了《数学之美》《浪潮之巅》《文明之光》《大学之路》《态度》《全球科技通史》《见识》《硅谷之谜》《智能时代》《格局》多部畅销书。此外,他爱好广泛,喜欢旅游、古典音乐、羽毛球、歌剧、红酒,特别是摄影水平较高,很难想象他是如何从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因此,今后当我们抱怨工作忙碌,没有时间时,不妨以吴军为榜样,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也许你最后会发现真的应了那句老话,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挤挤总会有的。
《文明之光》是吴军的优秀作品之一,这本书聚焦人类文明史,有意回避了历史上那些早已被我们熟知的重大事件,而是选择了几十个很有意思的片段,生动的展现了一幅人类文明史的画卷。吴军作为一个计算机科学家,要跨界用几十万字描绘人类的文明史是很不容易的,但得益于他难得的史料厚度和知识底蕴,以及他在不同科研机构工作的经验和游历欧美几十年的经历,让他能够从浩瀚的材料中,合理选择片段,构成一幅文明之光的拼图。
吴军在书中特意挑选了一些对人类文明产生重大影响,却常常被忽略的人和事,比如中国的垄耕种植法,就算是中国人现在恐怕也相当陌生,未必能够明白的说清楚。但通过这本书我们会发现这种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技术究竟是如何对全世界产生革命性的改变。今天,在农业发达的美国,其西部一望无垠的大平原上,整齐的成排种植着小麦、大豆和玉米,而采用的耕种技术依然沿用着几千年前中国古老的垄耕种植法。
何谓垄耕种植法,顾名思义,就是将庄稼成排种植在垄上,垄与垄之间保持一定距离,垄的土地要比垄之间的沟略高。这样,就能够保持每株庄稼之间独立生长、互不干扰,而垄之间的沟就成为天然的灌溉水沟,同时沟还成为农田中的便道,方便农民播种除草施肥,不会误伤庄稼。当降雨太多时,雨水就会排在两边的沟中流出,庄稼的根就不会被泡烂。此外,垄与沟在两季种植之间是轮换的,这样就能让土地很好的休养生息,保持肥力。垄耕种植法究竟是谁发明的已不可考,可能是我们智慧的先人在长期的劳作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而且据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记载,这个伟大的发明不会晚于公元前6世纪。或许,我们会觉得这样的发明并没有什么了不起,最多是一种农耕方法的改进,但要知道,欧洲直到17世纪才掌握这个方法,比我们整整晚了2000多年。在此之前的欧洲种植作物就是理所当然的将种子直接均匀撒到耕耘过的土地上,这样的耕作方式产量极低,早在战国时期的秦国,采用垄耕种植法,每亩小麦产量240斤,需要的种子不过15斤左右。而欧洲每亩地只能收获约60斤粮食,除去种子,只剩40斤左右,如果遇到不好的年头,甚至无法收回成本。粮食产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人口的规模,直接决定了国力的强弱,在大航海和工业革命爆发之前,世界各地普遍进入农业社会,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中国能够长期在全世界处于领先的地位;为何历朝历代如此重视农业,以至于太过着迷已有的技术而错过工业革命;为何我们仿佛一夜之间从天朝上国沦落为积贫积弱的不入流国家。相信垄耕种植法,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答案之一。
当然,除了垄耕种植法,中国贡献的农业技术还包括有效的灌溉、马具的高效使用、农具的改进等等,这些技术对世界的贡献其实远远超过我们熟知的四大发明,因为这正是人类文明得以飞速发展的根本基础。
此外,中国瓷器对于世界文明的贡献也不得不提。现代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廉价瓷器在古代,至少在中国之外的世界各地是属于真正意义上的高科技产品。人类走过茹毛饮血的原始时代后,开始了种植农作物、蒸煮食物,但做饭的工具却仍旧是个大难题,这个难题一直困扰了人类数千年。中国北边的游牧民族长期骚扰中原地区,他们最急需的也是布匹、食盐,以及做饭、吃饭用的器皿。人类最早用于食物较好的人造盛器算是陶器,我们的祖先早在7000多年前就掌握了制造陶器的技术,其中仰韶文化中的人面鱼纹陶盆算是远古陶器的代表作。与此同时,埃及等世界各地都先后掌握了制陶的技术,但陶器存在很多先天不足,如密水性不好、强度不够,这就导致了它使用的局限性。在古代,世界各地的王公贵族在吃饭饮酒时还是普遍使用石器、玉器或者金银器皿,但受限于原材料的缺乏和制作的难度,一般百姓自然是无福消受的。但上天似乎特别眷顾中国,给予了我们烧制瓷器的两个必要条件,高岭土和大量的燃料。高岭土虽然名称中带土,但其实是一种矿石,是由花岗岩风化形成,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和三氧化二铝。这种东西很常见,但在古代乃至近代,却很发现或利用。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他们有高度发达的文明,能够烧制不逊色于中国的精美陶器,但偏偏就是没有高岭土;而欧洲,又迟迟没有发现;美洲倒是有丰富的高岭土,可那里的文明落后欧亚大陆几千年,连其他文明早已普遍发明的轮子都没有,因此使用高岭土自然也不可能。因此最后中国成为唯一一个拥有高岭土并能掌握使用的早期文明。此外,烧制不渗水的陶器还需要较高的温度,至少要1100度以上,这种技术我们早在西汉就已经掌握了,而提升炉温对于其他文明还是个无法解决的难题。
有高岭土、燃料、上釉技术(草木灰上釉法)和较高的炉温,奇迹终于发生了,人类第一次拥有了不渗水的陶器。但真正的瓷器还要再等几百年,到了东汉末年和隋唐时期,中国人终于把炉温升到1250~1300度,这几百度的差别居然就再次创造了奇迹,高岭土内部的分子结构发生根本变化,原本陶器内部较粗大的颗粒溶解,成为一种类似晶体状的结构,等到其冷却下来后,就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瓷器。自从瓷器诞生后,中国垄断其近上千年,从中获得了极其丰厚的回报。瓷器从宋朝走向全世界后,两宋依靠其赚取的财富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足的朝代,造就了“清明上河图”中少有的繁华盛世。因为瓷器,全世界的贸易也空前繁荣起来,造船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全世界的沟通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密切。中国的瓷器不仅是一种精致、昂贵的商品,而且是一种文化的转播媒介,成为一种文明的象征。
以上,仅仅是这本书中中国对于世界文明贡献的一小部分,此外,作者还谈到了香料、拼音文字、原子能、计算机、互联网以及希格斯玻色子等各种文明的重大发明,内容十分丰富。看完此书,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觉,当我们从宇宙这个维度来审视观察人类历史时,会发现一般意义上热衷歌颂的王侯将相的功绩简直不值一提,惟有发明创造、探索发现的客观规律会随着时间增加而不断彰显其价值。我们现代人生存发展的所有基础都受益于数千、甚至数万年来人类不断探索总结的努力,从一点来说,每个人不论高低大小,只要能够在一生中做一些对于人类文明整体有益的事情,那我们短暂的一生就是有意义的一生,就是人类文明长河中的该被纪念的一分子,我们就足以为自己感到骄傲自豪。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