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赵丁:老翁忆旧3——​ 高粱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高粱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高粱的粱字,现代汉语辞典注:谷子优良品种的统称。可见高粱是优中之优的粮食品种。赵县人把高粱面叫蜀黍面,所以高粱又叫蜀黍。高粱在赵县种植已久,这可以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来证明。下文我将我知道的有关高梁的事一一说出来。
高粱是春播作物,农谚云“麦子不上场,尽管种高梁”。不过近来已有了夏播品种。
高粱在赵县人民中不是主食,所以很少有大片种植者,不过高粱的用途很是广泛。
高粱在普通人家很少食用。偶尔将高梁用水捞过,上碾轧成面,掺点榆皮面,可擀面条、烙饼、摊咸食和捏饺子。贫穷人家多作为主食,蒸饼子和窝头,或做粥。我小时候跟奶奶去一孤老婆子家串门,吃了她家一块饼子,是把棉籽炒熟轧成面掺在高梁面中再加稍许盐蒸成的饼子。
赵县人很少吃高粱米。七八十年前,我小时候在外祖父家曾见过一次碾高粱米。选颗粒饱满的高粱,在阳光下暴晒之后,在凉水中捞一遍,控去水分,趁高粱的红色表皮刚浸湿变软时,在碾子上反复碾轧,使其脱掉表皮,露出粉白色的高粱米,再扇去皮屑。不过,不可能使高梁完全都脱去皮。人们吃高粱米,等于吃稀罕食品。
高粱掺煮熟的黑豆,是喂骡马的精饲料,俗称花料。只有骡马做重活时才加喂此料。
高粱是制酒的好原料。1937年前,赵县城内有东西两家制酒作坊,作坊叫烧锅,制出的酒叫烧酒。所以有个谜面是:“田字出了头,不是申甲由,谁若猜出这个字,请喝四两老烧酒。”在饮用烧酒前,须把酒煮开,这叫酾酒。罗贯中著的《三国演义》中就有“曹孟德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酒在中国有五千年之久,文化底蕴深厚,无论官方民间都爱饮酒。婚丧嫁娶、探亲访友、逢年过节、朋友聚会、谈商议事,都离不开酒,无酒不成宴嘛!
酒糟是很好的牲口饲料,过去我们家和外祖父家,都曾从赵县城内或宋曹烧锅拉过酒糟,在房上晾干,存起来,做为牲口冬日的精饲料。
高粱可制醋。醋是家中必备的调料之一。俗话说:烹调盐为主,五味醋当先。民间多用少量高粱自制醋家用。我伯母的娘家会制醋,伯母就曾在我家用高梁做过醋。储存醋那时候不添加防腐剂。如果在冬天,可将醋缸放在院里,第二天将上面结的冰块拿去,第三天又结冰,再拿去,直到不能结冰为止,此时已成醋酐,可保存入夏不坏。吃时可兑水。如在夏天,可放入醋缸一块醋蛾子(一种有益菌)。很快醋蛾子可长满液面,使醋与空气隔绝,醋不会变质。
我小时候,家里请来一位做醋的师傅,用白酒做了一小瓮醋。在醋上面放了一小块醋蛾子。这醋几年后才用完,始终未变质,我觉着很神奇。长大之后,学了有机化学,才懂得醋是酒经过化学反应才生成的。学了微生物学,才知道有关微生物的一些用途。
有人说,在古代酒和醋是很难分清的。从字的组成看,酒和醋字里都有酉字,可见其相近,但我没有看到历史文献有这方面的记载。但是,我在李汝珍所著的《镜花缘》里看到一个故事:商人林之洋好饮酒,他到南洋一小国家贩卖商品时到一饭店去吃饭,向店家要了一壶上等好酒,当他饮用时发现是醋。他质问店家这酒为什么这么酸?店家回答说:“我们这里上等酒是酸的,低档酒才是辣的。”可见在这里酒醋是不分的。
高梁秸全身都是宝。
高粱穗脱粒后剩下秸叫炊帚糜儿,它可以绑成或用绳串成炊帚,用来刷锅洗碗。还有一种高梁穗的果枝茎较长,还可以缚成笤帚,用来扫地。
高粱穗下那段秆,有的细长,叫梃秆,采下来,可以一根挨一根的用线缀在一起,并且是纵横两层缀在一起,农民叫它双篦,捏饺子时在上面放饺子,蒸馍馍时在上面放揉好的馍馍。
梃秆还可以䇷成盛其他物品的各种形状的器具。还可以插成鸟笼,用来养鸟。也可插成养蚰子的小笼,孩子们提着蚰子笼去玩,有时几个孩子聚在一起,比谁的蚰子叫得响,我也曾玩过。
所以每逢收割高梁时,是家庭妇女最繁忙的时候,她们会在田间钎梃秆,在场里找作炊帚的果穗,摔炊帚(将果穗上的高粱粒摔掉),并用簸箕刮去果穗上残留的高粱粒,以备制作炊帚和笤帚之用。
高粱的秸秆叫秫秸,用索经(细麻绳)将秫秸打(编织)成箔子。秫秸箔子用途很多。
秫秸箔子用途之一,是做建筑材料。农民盖房,放置梁檩椽子之后,在上面铺一层苇箔,再铺一层秫秸箔子,再铺一层麦秸,上头茬土,抹麦秸泥。小户人家为了省钱,不买苇箔,直接铺秫秸箔子。
秫秸箔子用途之二,是搭简易窝棚。庄稼快成熟时,为了看护庄稼,农民会在田间或地头搭起窝棚,用作休息和睡觉的地方(在我们这里把护秋说成是看地)。我记得在梁斌著的《红旗谱》中,好像也有一段在看地窝棚里的故事。
搭建窝棚,要根据地块的大小,庄稼的高低,分高、中、低三种,但它们的搭法基本相同。先用两条竹片弯成券门形,两头绑在木床上,前高后低,在竹片上搭上秫秸箔子,再复一令席,用绳子固定好,就是窝棚了。如果不用木床,竹片就直接插入土中,就是就地窝棚。如果要抬高窝棚,就栽四根木杠将木床抬高。
秫秸箔子用途之三,是打地铺用。夏天的夜晚,农民好在屋外乘凉,歇一会儿或睡觉。这时候可在院中的地面铺个秫秸箔子,再在上面铺个被子,就是乘凉或睡觉的好地方,因为箔子可以隔地热,又防在地面爬行的昆虫爬到被子上。
把秫秸上叶柄的包皮剥掉,就成了光杆秫秸,选没有虫眼、挺直的秫秸,可以打成光箔子。它有两大用途:
一是储存熟食用。农民每逢过年,要蒸制许多熟食,如白面供品、白面馍馍、年糕、煎饼、渣饼子等。这些食品可吃一个月,要等到正月二十五日的开仓日过后,才可取面另制熟食。那时候没有冰箱,就是有冰箱也盛不下这些熟食。怎么办?老农有办法,就是在不住人的房间的檩条上系绳子,在绳子上绑两根横棍,在横棍上铺一个光秫秸箔子,在箔子上就可以放熟食了。这样,既可将熟食中的水分及时蒸发掉,防止霉变,又可防鼠、猫、狗偷吃,一举两得。
二是搭天地棚。过年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自家院内搭天地棚。搭天地棚很简单,在院内靠北墙处放一张桌子,用箔子将桌子围起来,前方留尺许的口子,上下用绳子捆紧,在顶上放个竹帘子,竹帘子在前方下垂尺许,就成为一个天地棚。在留的口子两旁贴上对联,上方贴横批,棚内贴上买来(那时叫请来)的木版印刷的天地神像,就是天地棚了。等除夕夜在这里点明、烧香、上供。初一有人来拜年,如果在院里遇到长辈,叫上对老人的称呼后,就冲天地棚磕头。
剥光的秫秸还可以插蒸干粮的篦子。选四根桑条,将两头削尖,用锥子在秫秸的适当位置扎孔,串在桑条上,这样依次串秫秸,最后切削成园形,就是一个蒸干粮的篦子。秫秸还可以插过年做豆腐用的豆腐笼子。
秫秸在殡葬仪式中也是不可或缺之物。殡葬仪式中为死者制作的纸车马(在下葬前一日的晚上烧掉)的骨架是秫秸。孝子执的幡的骨架也是秫秸,死者的侄孙辈人每人执的哀仗棍,也由一根根的秫秸制成。
秫秸可以制做儿童玩具。七八十年前,儿童玩具很少,在大人的指导下,儿童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就地取材自制玩具,秫秸就成了制玩具的好材料。将秫秸从节点断开,再将其硬皮一条条的劈开(劈开的硬皮叫细蔑儿),就开始制做。我举个制鸭子的例子:取25厘米长的去掉硬皮的芯做鸭子身,再取两段3厘米长的芯,将这两段芯用细蔑儿插成直角形,再将其一头用细蔑儿插在25厘米长的一段,这样就像是鸭子头,选两条20厘米长的细蔑儿,在一头插上3厘米长带节的秫秸,将这两条细蔑儿分两旁斜插在鸭身的后部,使其向尾部斜,做为鸭子的两个翅膀,这鸭子就算做成了。玩的时候,将鸭子的尾部做为支点,放置在指尖上,鸭子全身探在外边,会上下颤动,尾部支点处不会从指尖上滑落下来,很是神奇。直到我学了物理学中的力学,才懂得了鸭子不会滑落下来的道理。
将剥光的秫秸浸水,轧扁,取净芯,整理好可编织秫秸席,代苇席用。可铺床、铺炕,搭席棚,席圈可盛粮食,用途可多啦。还可编制两种炊具,一是盖贴,一是锅拍,都是蒸干粮时盖锅用的,我不介绍它的编制方法了。
说完秫秸再说高粱叶,在高粱的籽粒饱满后,为了防止高粱倒伏,要把两米以下的高粱叶摘去,这叫刷高粱叶。刷下的高粱叶晒干,储存起来,是很好的骡马驴牛的饲草。在高粱叶半干时,非常柔软,可以拧蒲墩。蒲墩有高20厘米的高墩,可以坐下来在小桌前吃饭喝茶。可以拧单片的矬墩,矬墩有两面光的,有一面光的,有带花边的,样式、编法很多,妇女们多是坐上它来纺棉花。
高粱茬是很好很耐的烧柴。我小时候,多数人家做饭烧柴禾,很少有烧煤炭的。无地的穷人,连柴禾都没有,只好是拾柴禾来做饭。拾高粱茬是最好的烧柴了。收割完高粱后,穷人家的孩子,背个筐,拿条绳,扛上小镢头,到地里去拾高粱茬。半天可拾上一大筐,用绳子拴紧,扛回家。

作者简介  贺赵丁,赵县肖庄人,一生在本县从事教育工作。当过初小、高小、初中、高中教师。任过中学校长、乡镇总校长。受到国家教委、计委、财政部、劳动部、省委、省府、地委、行署、县委和县府的多次奖劢。1991年离休。离休后,爱写些短文。

(0)

相关推荐

  • 烟台招远:高粱中的“高个子”,用来扎炊帚用的“长亭子”,美!

    烟台招远:高粱中的“高个子”,用来扎炊帚用的“长亭子”,美!

  • 俗语小识︱卖不掉的秫秸个子

    这是村庄物语第212篇原创推送 传统上,皖北为旱粮区,曾经大面积种植高粱.以颍上县为例.新中国初期,它还是全县的大宗作物.春种秋收,一年一熟,与红芋轮作换茬.据<颍上县志>载:1949年, ...

  • 高粱莛儿

    □刘兰根 那些年,家里每年都要种几垄高粱,为吃高粱米,更为有高粱秫秸和高粱莛儿.高粱莛儿是高粱穗下的长秆,在我们家乡称为"格挡儿". 母亲手巧,她会用高粱秫秸打成"簿&q ...

  • 贺赵丁:老翁忆旧——谷子

    <老翁忆旧>:我回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以前赵县的农耕状况,计划写几篇短文以记之.今天首第一篇<谷子>. 1.谷子 谷子是五谷之首,在我国种植已久,这从一些物候中可以证明.二十四 ...

  • 贺赵丁:老翁忆旧2——麦子

    2.小  麦 小麦对谷子玉米等而言,俗称细粮,在六七十年前的农村,属高级粮食,用它加工成面粉(俗称白面)后,可做成各种各样的熟食,多成为商品,非一般人能常享用. 小麦在赵县种植已久,何时引入赵县,我不 ...

  • 贺赵丁:老翁忆旧4——​ 玉米的故事

    玉米的故事 玉米,亦称玉蜀黍,我们这里的农民根据其果穗形状,叫它棒子.玉米的种植是何时引入赵县,我不知道. 玉米在引进赵县之初是春播,因不是当地农民的主食,种植者少,只在小户农家少量种植,做为&quo ...

  • 贺赵丁:老翁忆旧5——​ 黍子与民俗

    黍子与民俗 黍子在我县种植已久,它是小杂粮,不做主食用.通常只说"黍稷",其实黍和稷是两种不同的农作物,它们的生长习性.植株外貌极其相似,在幼苗期很难分清.但它们的品质风味迥然不同 ...

  • 贺赵丁:老翁忆旧6——​ 稷子

    稷子 俗话说的"黍稷"不是指一种农作物,它是指黍子和稷子两种农作物.这两种作物的生长习性和生态形象极其相似.都是夏播作物,生长期短,可以在麦收后的地里播种,不宜春播.所以才有&qu ...

  • 贺赵丁:老翁忆旧7——​ 荞麦

    荞麦 先说个与荞麦有关的小故事: 从前,在农村有个殷实的小疙瘩户,也就是后来说的富裕中农.户主想让自己的儿子上学,学文化.学技术,好弄个一官半职,来光宗耀祖改换门庭.于是就把孩子送进县城的小学,从小学 ...

  • 贺赵丁:老翁忆旧8——​ 红薯

    红薯 红薯不是我国原产,何时何人从何地传入我国,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我在这里不谈,有兴趣者,可去查资料. 红薯在我们这里为什么都叫山药,我也没有寻根问底.我想是:因为在我国种植已久 ...

  • 贺赵丁:老翁忆旧9——​ 豇豆和绿豆

    9.豇豆和绿豆 豇豆.从表皮的颜色来分,有红豇豆.白豇豆和花豇豆之分.从生长形态上分,有串蔓的和不串蔓(挑秆)之分.多与谷子.玉米混种,俗称"带",如谷子地里带豆,棉花地里带芝麻等 ...

  • 贺赵丁:老翁忆旧10——​ 豌豆和大麦

    10.豌豆和大麦 为什么把豌豆和大麦想提并论呢?因为它们的播种期和收获期相同之故.农谚云:"春分顶凌种豌豆大麦." 春分时节,还在有霜期,夜晚还上冻,有小水坑,还会结薄冰,俗称&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