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三千年》导读-42(3)德皇与赫茨尔
第三节 德皇与赫茨尔:最后的十字军战士与第一个犹太复国主义者☆☆☆☆☆
本节中,很多重要人物开始陆续出场。
1898年10月29日,威廉二世和他的皇后在普鲁士骑兵和奥斯曼骑兵的护送下,声势浩大地进入了耶路撒冷城。书中说是在大卫塔附近下马进入的,应该是从雅法门进入。参加迎接仪式的有奥斯曼官员,阿拉伯贵族头领,还有90岁的犹太拉比。威廉二世沿着耶稣走过的“苦路”,并参拜了圣墓教堂,皇帝“心跳加速,且激动”。
(威廉二世)
在耶路撒冷,威廉皇帝接见了专程从维也纳赶来的赫茨尔等五位犹太复国主义者,但这次会谈几乎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结果。于是赫茨尔将寻求支持的方向由德国转向了英国。1903年,起初并不赞同犹太复国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内森)开始接受了犹太复国主义。内森.罗斯柴尔德将赫茨尔介绍给了英国殖民大臣约瑟夫.张伯伦(他的儿子内维尔.张伯伦后来成为首相),赫茨尔曾有两个安置犹太人的设想地,一是塞浦路斯,一是埃及西奈半岛的阿里什,张伯伦否定了塞浦路斯,但基本同意阿里什。于是赫茨尔请了一位40来岁的律师起草一份(安置犹太人的)特权申请书。这位律师就是大卫.劳合.乔治,日后也成为英国首相。书中提了一句,他(劳合乔治)随后的决定将会比自萨拉丁以来的任何人都更能改变耶路撒冷的命运,以后再说。
赫茨尔的特权申请还是被驳回了,不过张伯伦和当时的英国首相亚瑟.贝尔福(后面将会介绍著名的《贝尔福宣言》)还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方案,乌干达或肯尼亚,无可奈何的赫茨尔也只好先接受了。
虽然赫茨尔的建国方案进展不顺,但他的思想激励了在俄国备受压迫的犹太人。尤其是普朗斯克(波兰)的一个犹太孩子,戴维.格鲁恩,当时他只有11岁,他认定赫茨尔就是弥赛亚,能带领犹太人回到以色列。这个戴维.格鲁恩后来改名戴维.本.古里安,以色列的建国者(之一),第一任总理。
记住本节中的三个重要人物,劳合.乔治,亚瑟.贝尔福,戴维.格鲁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