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都以为,熟茶就是一种老木头的味道
杜甫让普洱茶生动了起来
前天参加了一场分享会,关于一个崭新的茶品牌——山青花燃。LOGO是一只猛虎和几朵绽放的云南山茶花。
“山青花燃”来自杜甫的一句诗: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这是描写初春的一个场景,色彩饱和度很高,对比强烈,“燃”字很鲜活,仿佛整个春天的生命力都将喷薄欲出。青山红花的对比,也让我瞬间联想到普洱生茶和熟茶的绝配搭档。一千多年前的杜甫,用一个字就点活了我记忆里关于茶感觉。
今天分享的茶品正好是熟茶——冷香奇兰。若隐若现的腊梅香,口感清爽,香柔水滑,有着明显的易武茶的印记。此款茶是以山头茶(落水洞)为主料的易武纯料熟茶,选料上乘,制作考究,包装设计精致不过度。
这是一个产品导向的茶品牌。这场分享会几乎都是行内的人参加,每个人都带着极严苛的眼光检视这饼茶,提问也切中要害。有实力的产品经得住这种考验,坦诚的交流往往能赢得认可和尊重。
(图片转自公众号:山青花燃)
当一个新生产品不再需要讲情怀故事的时候
用一个极具情怀的品牌故事打动人心,往往有意无意让人忽略了产品本身的特点。可是一个好的产品之所以让人觉得很好,是因为无数细节的打磨和用心才能成就最终的质感。这种好无需刻意言说,在体验中逐步发现最好。
就好比我们常说的,有些美女乍一看很亮眼,但是容易审美疲劳。有一种美虽然不惊艳,但是经得起岁月的蚀刻,耐看。
山青花燃的创始人并没有准备情怀故事,甚至羞于谈匠心,直接用产品说话。
当我们不再谈情怀,不仅仅因为审美疲劳,更因为有经得住考验的产品,无须“情怀”和“匠心”这样的姿态喧宾夺主。产品被认同和接受,背后的人文光环更加熠熠闪光,作为背景色调锦上添花。
最早的普洱茶,其实就指熟茶
先说说“熟茶简史”。生茶、熟茶的概念仅仅是普洱茶特有的概念,区别是是否有发酵的工艺。生茶不发酵,其实就是云南特有的大叶种绿茶嘛(当然普洱生茶跟绿茶还是有区别,生茶后发酵,可存放,越陈越香,绿茶一般不宜长时间存放)。熟茶,在制作的时候就完成了发酵的步骤,但是又区别于其他所有的发酵茶。因而有观点认为,只有熟茶才是真正的普洱茶。
众所周知,六大茶类最重要的区分就是发酵程度。普洱生茶、熟茶其实已经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物了。应该分别看待。
熟茶一直不太受重视,消费者接触也不多,这跟市场供给有莫大的关系。然而今天,市场中开始出现优质的熟茶产品,打破少数老品牌大面积垄断熟茶市场的时候,消费者终于有机会认识和接受熟茶了。
这么多年,我们对熟茶的最高要求竟然是“干净”
爱喝普洱茶的人,多少也喝过熟茶。当我们在喝到一款印象还不错的熟茶的时候,闷头想半天,蹦出来的第一个评价词往往是:干净。
难道熟茶真的有传说中那么多不堪么,连基本的卫生条件都无法达到标准,不“干净”的茶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要去喝?
干净或许可以作为一个口感的评价用词。在形容熟茶的品饮体验的时候,干净往往是相对于某些不太好的熟茶品饮体验而来的。比如干茶条索清晰,没有杂质,是干净;汤色明亮不浑浊,是干净;口感没有异味杂味,也是干净。甚至,口感单纯,简洁明快可形容,也可以称为干净。
干净,是熟茶树立新形象的第一个要点。
熟茶居然只有一种味道,像米汤一般粘稠的老木头
熟茶的标准口感应该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清楚。所谓米汤一般的粘稠感和老奶奶的衣柜木头散发出来的感觉不过是一种大多数的经验总结。到现在还有人把粘稠感当做好熟茶的标准。当下制茶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选用优质原料的基础上,严格把关发酵过程,保留茶叶产地特色和工艺特色,制作出兼顾品饮体验和养生功效的熟茶。
熟茶是否能够保留风格特色,提升辨识度?换句话说,在熟茶的制作过程中,是否必须牺牲掉茶的个性特色呢?这或许是一个关于技术的问题。但是从品茶体验和经验上来看,我们确实惊喜的看到有不少个性化明显的熟茶出现。
中国茶千姿百态,典型的“非标”产品。越是多元化,越让人痴迷。如果将某种固定的体验当做熟茶的标准,就显得故步自封了。熟茶不仅仅有粘稠,或许还可以有清冽,甘爽,苦涩,回甘等丰富的体验。
用不了多久,我们可以在品饮熟茶的时候,享受茶中愉悦的香气,丰富的口感,玩味熟茶的每一分变化。这样好的熟茶将会变成新贵——不是提高原本廉价的熟茶的价格,而是不断有品质兼优的好熟茶出现,打破大家对熟茶单一刻板的廉价印象。
未来,或许会有很多人,因为熟茶的滋味,爱上普洱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