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日丨9月5日这一天,我们要纪念一个人:特蕾莎修女

中华慈善日

2016年9月1日施行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七条规定:

“每年的9月5日为'中华慈善日’。

“慈善日”的设立是通过每年集中开展一次大规模、系列慈善活动,让全体公民置身于互助、友爱、和谐的氛围中,从而形成助人为乐、助人为荣的社会风尚。

“仁者爱人”“乐善好施”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蕴含着丰富的慈善精神,设立“中华慈善日”既是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与国际慈善事业接轨。

“行善之事,一年365天都可以做,但设立'中华慈善日’,具有神圣感和仪式感,更能唤起民众的精神共鸣。“慈善日不一定要让大家捐多少钱,而是通过对千百年来慈善文化的回顾,通过对慈善法和慈善事业的宣扬,激励更多人为慈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慈善日

为纪念在1997年9月5日逝世的特蕾萨修女,联合国将每年9月5日定为国际慈善日,旨在客观认识并动员全世界人民、非政府组织和利益相关者通过志愿者和慈善活动帮助他人。特蕾萨修女1910年出生,逝世于1997年9月5日,享年87岁,一生致力于慈善事业。在超过50年的时间里,她先后在印度及其它国家救助过数不清的穷人、病人、孤儿及垂死之人,并主导仁爱传教修女会扩张。1979年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贫穷和苦难是对和平的威胁,献给为克服这一问题而做出的努力'。

特蕾莎修女

特蕾莎修女的人生信条

人们经常是不讲道理的、没有逻辑的和以自我为中心的,

不管怎样,你要原谅他们;

即使你是友善的,人们可能还是会说你自私和动机不良,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友善;

当你功成名就,你会有一些虚假的朋友和一些真实的敌人,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取得成功;

即使你是诚实的和率直的,人们可能还是会欺骗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诚实和率直;

你多年来营造的东西,有人在一夜之间把它摧毁,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去营造;

如果你找到了平静和幸福,他们可能会嫉妒你,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快乐;

你今天做的善事,人们往往明天就会忘记,

不管怎样,你还是要做善事;

即使把你最好的东西给了这个世界,也许这些东西永远都不够,

不管怎样,把你最好的东西给这个世界;

你看,说到底,它是你和上天之间的事,

而绝不是你和他人之间的事。

——特蕾莎修女 《无论如何》 

//
自己是穷人,被帮助的人才有尊严
//
1910年8月26日,一个叫艾格尼丝·龚霞·博杰舒的女孩出生于奥斯曼帝国,科索沃省的斯科普里的阿尔巴尼亚裔人的天主教家庭。
她就是后来的特蕾莎修女。
艾格尼丝·龚霞·博杰舒12岁当修女,19岁进入修道院,后被派往印度,在教会学校里教书将近20年。
1946年,特蕾莎决心“为穷人中的穷人服务”,建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
德蕾莎修女18岁就来到印度,之后就再没有离开那里。
1952年夏,为穷人找到爱与尊严,她在印度加尔各答建立“垂死者之家”。
一个18岁的姑娘,自己都居无定所,而她每天做的事,就是推着小车在垃圾堆里、水沟里、教堂门口、公共建筑的台阶上,去拣回那些奄奄一息的病人、被遗弃的婴孩、垂死的老人,然后到处去找吃的喂他们,找药给他们治病,求医生来帮助他们……
德蕾莎修女从水沟里抱起被蛆吃掉一条腿的乞丐,她把额头贴在濒死的病人的脸上,她从一条狗的嘴里抢下还在哭叫的婴儿,她把爱滋病患者紧紧地搂在怀里.......
她一生在全世界的127个国家有600多个分支机构,她用最快的速度、最高的效率在全世界发展慈善机构,仅1960年一年,就在印度建起了26所收容中心和儿童之家。
但是她的总部只有两个修女和一台老式打字机,办公室里只有一个桌子,一把椅子,接待全世界的来访者总是在她的工作岗位上:平民窟、弃婴院、临终医院、麻风病院、收容院、爱滋病收容所……在她那里服务的有银行家、大企业家、政治家、大学生、演员、模特、富家小姐、美国加州州长……
她创建的仁爱传教修女会有4亿多美金的资产。
但是,她一生却坚守贫困,她住的地方只有两样电器:电灯和电话。
她的全部财产是一尊耶稣像、三套衣服、一双凉鞋。
她努力要使自己成为穷人,为了服务最穷的人,她的修士、修女们都要把自己变成穷人,只有如此,被他们服务的穷人才会感到有尊严。
在她看来,给予爱和尊严比给予食物和衣服更为重要。
从12岁起,直到87岁去世,她把一切都献给了穷人、病人、孤儿、孤独者、无家可归者和垂死临终者,默默地用行动来爱那些在苦难中的人,以济世救人的方式,走完一生信仰之路。
//
诺奖颁给“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
//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假装看不到这些穷人,也可以选择走到他们中间去。
特蕾莎修女作出了“以穷人的名义”的选择,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1979年12月10日,挪威首都奥斯陆某大礼堂正在进行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典礼。在人们热切的期盼中,一位身材瘦弱矮小的老妇人,激动而安详地走上这个令全世界瞩目的领奖台。
她身穿一件只值一美元的印度纱丽走上了领奖台,不论是和总统会面还是服侍穷人,她都穿着这件衣服,她没有别的衣服,台下坐着珠光宝气、身份显赫的达官显贵,她视而不见,她的眼中只有穷人。
她,就是特蕾莎修女。
诺奖评委会在给她的获奖理由中写道:“那些最孤独的人、处境最悲惨的人,得到了她真诚的关怀和照料。这种情操发自她对人的尊重,完全没有居高施舍的姿态。”
在诺奖颁奖典礼上,她说: “这个荣誉,我个人不配,我是代表世界上所有的穷人、病人和孤独的人来领奖的,因为我相信,你们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德蕾莎修女这样说。以穷人的名义领奖,是因为她一生都以穷人的名义活着。
当她得知颁奖后的国宴需花费7100美元时,她流泪了,向主管方发出真诚、柔弱但又难以拒绝的请求:能否把这次国宴的钱连同诺贝尔奖金一起赠给我。一顿豪华国宴只能供100多人享用而已,却可以让15000名印度穷人一天吃饱饭。
宴会被取消了,修女拿到这笔钱,同时还拿到了40万瑞币的捐款。那个被所有人仰慕的诺贝尔奖牌也被她卖掉了,所得款项连同奖金全部献给了穷人。
对她来说,那些奖牌如果不变成钱为穷人服务就一钱不值。
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1979年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其他两位是1964年和平奖得主马丁·路德金、1921年物理学奖得主爱因斯坦。
//
战争为她停火的女人
//
1991年,南斯拉夫内战爆发,联合国出面调停多次,都没有阻止战争的进程。
在双方交战的区域中有很多妇女和儿童没有来得急撤离,特蕾莎修女得知后,独自一人走入交战区解救被困的妇女和儿童。
当激战正酣的双方听说特蕾莎修女在交战区域时,竟奇迹般的停止了枪战。生怕误伤特蕾莎修女的双方军官和士兵,走出掩体将武器放在地上,一直到德蕾莎修女带着被困的妇女和儿童安全撤离后,才又重新开始了激战。
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无不叹息的评价:这件事,我都做不到。
就连一向自视甚高的前美国第一夫人希拉里都曾公开说过:跟特蕾莎修女相比,我帮她提鞋都不配。
1997年9月,87岁的特蕾莎修女去世,印度政府为她举办了高规格的国葬。出殡当天,印度总理下跪,送葬队伍所过之处,印度人民齐聚路旁集体下跪,致上对特蕾莎修女的最高敬意。另外送葬队伍中还有来自20多个国家的400多位政要,其中包括三位女王和三位总统。
特蕾莎修女以博爱的精神,默默地关注着贫穷的人,使他们感受到尊重、关怀和爱。
她没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诚恳、服务而有行动的爱,来医治人类最严重的病源:自私、贪婪、享受、冷漠、残暴、剥削等恶行;也为通往社会正义和世界和平,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她所做的,是每一个有手有脚的平凡人都有能力做到的事:照顾垂死的病人,为他们洗脚、抹身,当他们被不幸的命运践踏如泥的时候,还给他们一个人的尊严,如此而已。
特蕾萨修女去世后,关于她的身世和国籍,一直有争议。然而她在去世前不久,明确地告诉世人:“从血缘上讲,我是阿尔巴尼亚人;从公民身份上讲,我是印度人;但从信仰上讲,我属于全世界。”
爱的反面不是仇恨,而是漠不关心。
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
赤身的人所要求的,不单是衣服;
露宿者所渴望的,不单是牢固的房子;
就算是那些物质丰裕的人,都在祈求爱、关心、接纳及认同。
我们以为贫穷就是饥饿、衣不蔽体和没有房屋,
然而最大的贫穷却是不被需要、没有爱和不被关心。
特蕾莎修女告诉我们的是:
在饥饿的人中,在赤身裸体的人中,在无家可归的人中,在寂寞的人中,在没有人要的人中,在没有人爱的人中,在麻风病人中,在躺在街上的乞丐中......
我们必须不停地去爱,去给予,直到他们感受到尊严的存在。

参考资料:

《特蕾莎修女传》、全息宇宙公众号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