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夺权成功,忠于曹魏政权的将臣为何无一人反抗
众所周知,魏武帝曹操一手建立的曹魏政权,最终被司马懿及其后人建立的西晋取而代之。回顾这一历史过程,“高平陵之变”其实就是一个重要的开端,正是通过这场兵变,司马懿才篡夺了曹魏政权。
然而,就“高平陵之变”一事来说,曹爽的一贯表现也实在是令人感到失望至极。
嘉平元年,也就是公元249年正月,少帝曹芳离开洛阳,前去高平陵祭拜魏明帝曹叡,此行有大将军曹爽、中领军曹羲,以及武卫将军曹训从行。就在此时,隐忍多年的司马懿乘机上奏郭太后,请废曹爽兄弟。当时,作为中护军的司马师早已率兵控制住了都城洛阳。
可以说,“高平陵之变”是曹魏,乃至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事变之前,以曹爽为代表的曹氏宗亲牢牢掌握了曹魏大权,而两次成为托孤重臣的司马懿,却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不出意外的话,实力最强的曹魏最终将一统三国,司马氏也将彻底出局,说不定还会被曹魏宗室力量铲除。可是,“高平陵之变”却改变了这一切,曹爽的犹豫和妥协,不仅葬送了曹魏几代人的努力,令曹魏大权从此落入了司马氏之手,还最终在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手上完成了改朝换代。
虽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实属情非得己的无奈之举。毕竟,当时魏国的局势已经危如累卵,他再不出手魏国就完了。但是,在高平陵之战中,司马懿杀死了曹魏宗亲五千余人,作为那些曾经忠于曹操的将士以及臣子们,他们当时又在做什么?为什么就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反抗呢?
说到这里,我们就得要先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曹魏势力分布情况。
实际上,曹魏的官员势力在大致上是分为两个派系的,他们一边是世家大族,另一边则是宗亲氏族。而正是由于双方的相互制衡,多年来,曹魏的根基才保持得那样稳固。
然而,这种微妙的关系一直保持到少帝曹芳继位后,就从根本上改变了。权力的天枰瞬间倒向了曹氏宗亲这一边,年少继位的曹芳,显然更亲近宗亲曹爽,而曹爽也仗着有少帝曹芳撑腰,因此才肆意妄为。
据史书记载:宣王遂称疾避爽。晏等专政,共分割洛阳、野王典农部桑田数百顷,及坏汤沐地以为产业,承势窃取官物,因缘求欲州郡。有司望风,莫敢忤旨。
侵占大片土地、压迫世家大族的权力,在曹爽的不断作死下,他们心里肯定是不乐意的,充满着愤恨的。于是,趁着少帝曹芳给先皇扫墓之际,司马懿便趁机在洛阳发动兵变。
在之后的清算中,曹氏宗亲受到牵连的足有五千人之多。可以说,此次兵变几乎就是针对曹氏宗族所掀起的一场大屠杀。所以,这时群臣或许已经意识到,扳倒了曹爽,其实只不过是赶走一头狼,又迎来一头虎而已。
因此,即便是有人心存不满,估计也不会傻到用鸡蛋去碰石头,挑战司马懿的权威,毕竟,这样做的代价显然太大了,所以也就只有无奈接受。况且,对于他们来说,无非就是换了一个人执政而已,只要自己的性命和官位不丢,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