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南游击纵队之(一)叙永天池背水战

叙永文化精彩,尽在永宁古韵。敬请点击永宁古韵关注

川南游击纵队天池背水战

文/万中华

天池镇位于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叙永城北23公里处,长江一级支流永宁河由南向北,绕过其境内的鸡罩山,跃过白马岩,在凤凰山下丘峦间穿梭徜徉。明洪武年间,景川侯曹震疏通永宁河,这里基于天然避风港之地利和毗邻古蔺、黔北之区位优势,成为泸州至叙永、黔北的水陆中转站,尤其是川盐经泸州、过纳溪水运至此,转陆运销往古蔺、黔北,一时间商船林立、商贾云集、商贸繁荣,形成了叙永往来泸州、古蔺、黔北的重要水陆码头。1935年秋、冬,中央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为了粉碎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反动势力的第一次“三省围剿”,采取运动战术,在云贵川“三省”交界地带机动转战。在这里杨家坳、牌篼山等地,突破了国民党叙永边防二路一团的成、谢两个营和地方乡丁的围追堵截。在这场被称为“天池背水战”的战斗中,纵队战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英雄事迹至今在川南一带广为流传。

1935年9月20日 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在特委书记、政委余泽鸿,司令员刘干臣,参谋长刘复初等的率领下,袭占上马场、巧取叙蓬溪的消息传到叙永天池,急坏了天池区长刘根甫,他自知身边只有20多人,无力抵抗。一面打电话请县城驻军增援,一面抽调下属马岭、麦地两乡各一班乡丁驰援天池,为其壮胆。马岭一班乡丁驻永宁河西岸,麦地一班乡丁由刘洪安带到自己老家盐井坝设防。

9月22日上午,从叙蓬溪撤出的游击纵队,过叙永水尾向天池挺进,原天池乡乡长魏俊天首先得知消息,欲先渡河逃命,于是佯作镇静,行至天池街坛市上茶馆(今天池镇大桥街6号),泡了一碗茶,并对别人讲:“红军还没有来,不要怕。”说罢,茶也不喝,径直跑到永宁河东岸的上码头边,抢先第一船渡过永宁河。不久,游击纵队从猫儿洞和天堂湾进抵天池,正在南华宫(今天池镇政府)后青龙山腰区公所里的区长刘根甫听到枪声,慌了手脚,赶忙率领随从人员,从上码头乘船渡河逃跑。此时,上码头河岸上已聚集了一批群众争相上船。船刚一掉头离岸,游击纵队先头部队已经冲到上码头河坎上。群众不断呼喊:“船上有老百姓!”红军为了不误伤船上老百姓,没有开枪,刘根甫侥幸逃脱。他上到西岸后,与马岭乡丁纠合一起,在槽房头躲在石碑后面开枪,隔河与纵队先头部队对射,将一名红军战士的脚打成重伤。

当日,驻扎在叙永县的国民党边防二路一团团长赵治国,接到水尾、天池告急电话后,即派成、谢两营沿永宁河而下,行到马克桥分路刚上二等坡,看见游击纵队已到高木岭碗厂,敌人使改道从坳龙场下坡,走红桥沟直向天池追来,妄图截击。而纵队后卫部队先敌到达天池与大部队汇合,占领了杨家坳碉堡,敌谢营随后赶到,占领骑龙坳,据山对峙。敌成营由右包抄,轮番向纵队冲锋,妄图夺取牌篼山上哨所,激战达5小时之久,双方互有伤亡。阵亡的红军战士,后来由老百姓掩埋在天发山庙改建的粮仓外山上,现已移葬天池镇烈士陵园。一部分重伤员被敌人俘去,集中米市坝用船运往泸州。当晚,纵队考虑到背水之战于我不利,通过小河沟桥、弯子头、十字口、盐店口、天堂湾,在吒口石击退阻敌,转移到麦地坝。

当时,麦地街上只有一二十户人家,部队晚间到达买不到食物,只有几家正在熬麦芽糖,部队因连续作战又饥又渴,只好买点麦芽塘水来充饥。第二天,纵队向川黔边境进发。行进途中,原红军总后勤部供给会计科科长曾广胜大腿伤口恶化,不能行动,纵队首长用马将他驮着,随军前进。行至半路,遭到敌人伏击,战士贾树舟奋不顾身,英勇作战,一连打死几个敌人,越打越高兴,便站起来打,不幸中弹牺牲。战斗结束后,部队经三门场、大石姆继续向贵州赤水宝元(一碗水)前进,并在那里重创追敌赵治国团谢营。打死打伤敌军100 多人,缴获步枪近百支,敌尸体、伤员摆满宝元半条街。战后,部队转移到方碑、大鹏一带,继而折向回龙场,过天生桥进入川南叙永、纳溪县境。

天池背水战虽已过去80余年,战斗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游击纵队英勇奋战、遵纪爱民的优良品质仍被当地群众津津乐道,不断激励着一代代川南儿女在社会主义建设征程中跋涉前行......

喜欢文字内容,敬请关注永宁古韵。谢谢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