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溪西藏罗峰村,冠绝辰溆黔!
罗峰村,位于辰溪县罗子山瑶族乡东南部,与溆浦县小横垅乡接壤,是辰溪县海拔最高的行政村。村内左右8公里,上下5公里内虽山势奇险,坡陡路曲,却又是沟壑奇特,文化底蕴深厚。更因山险沟深,故而村落分布稀散,圳头、羊丘田、干树脚、漆树坡、半坡田、廖家、塘边、枣子坪等数十个自然村落成等高线散落在罗峰之下,共计13个村民小组,927人。正因为山高地险,沟壑幽深,人口稀少,长年与外世隔绝,方让得以保留的原生态的自然景观之美冠绝辰溆黔及中方三县四地。
辰溪最高峰——罗峰,位于罗子山瑶族乡的罗峰村内,是罗子山的主峰,海拔1386.8米。清初辰溪四大才子之一的米元倜游罗子山,作《登罗公山》七绝诗曰:“直上白云第几重,纷纷晓露湿孤松。自知不是神仙侣,空坐罗公九十峰。”罗峰便是诗中的“直上白云第几重……空坐罗公九十峰”的最高峰。
从黄溪口上行十八里便是罗子山政府驻地,再上行到计议界便进入了罗峰村的地界。计议界,罗峰村的门户,是一个让我神往已久的地方。计议界地处辰溆通衢之处,修有凉亭,亭旁立有瑶民大事记的古碑。据古碑记载,这里曾是东山七姓瑶计议族务之处,并将七姓瑶族源、地域、特点以碑记之。
过计议界便是羊丘田,梯田层叠,峰峦峻秀,古树林立,田园与民居相间,蓝天下青瓦与青山相映,袅袅炊烟与峻秀的峰峦相拥;站在羊丘田村后的公路上便可望见罗峰村的村部,漫山的绿野丛中遗漏出一点点青瓦色,青瓦色下边是瑶乡木楼的原木色,满目尽是大自然馈赠的翠色之美。对面的村部,望着很近,打喊可应,走起来真是应了清初诗人米元倜所言的:一峰初见一峰云,一峰行尽一峰分。三十六峰知几重,插天盘地连氤氲。向着村部出发,车在行,山也在行,脚下的云在飘,沟里的水在流,过了一沟又一坡,沟是沟来坡是坡……沟里雾腾连接着坡上的霞蔼,坡上雾气缠绕着半空的云气,似在人间却又似在仙山幻境中。
上羊丘田
下羊丘田
位于罗峰之下的村部楼古色古香,飞檐翘角,有一种瑶乡特有瑶韵之美,尤以楼壁上的”厚德、坚韧、团结、向上“的辰溪精神最为振奋人心。村部楼前面飞崖峭岭,石壁叠翠,云雾下时隐时现的是国家级传统村落刘家垅村,右边的盘山路可前往干溪自然村,左边是来时的羊丘田,上方可望见圳头自然村,半坡田等等大小村落都是隔涧相望散落在村部的周围,相呼可应,相聚却需绕行甚远。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罗子山因为罗公远之子在此修行得道而名扬湖湘,仙影重重。而其从自圳头而下有一天然溪涧,岩块奇特,流水叮咚,欢畅流淌的溪水给高山之巅的罗峰村又增添了几分水的灵气。行至此处,我忍不住还是停下了脚步,想起了古人在罗峰煮茶品铭的情景:"清泉时带残霜煮,茶香出林散禾黍。”这样的山水之间,煮上一壶罗峰的贡茶,茶香飘处,隐于罗峰的仙子闻香飘然而至。在这桥下的石板上与我相会,品味凡间人生的乐趣。
要上罗峰,必须经过圳头村后的一段还未硬化的石子路,驾车环山绕岭十来里,到一处山间平地的豁口处。对于第一次上罗峰的我来说,车到此处已是终点了,只能停车步行,沿着还未行完的公路去领略罗峰的壮丽河山了。陡峭的毛坯公路行至尽头便望见了最高峰处的罗峰寺,越往上行,视线越来越开阔,脚下的瑶乡大地一览无余,而伴随而生的风也越来越大,清冷而劲疾,似有一不小心便会被风连根拔起的忧虑,赶紧扎紧马步行走,以备冷不丁的一阵劲风的吹袭。
罗峰寺,原叫樵云庵,樵云,意指山高,直插云端之意。据碑文记载:樵云庵始于汉高祖刘邦南征北战统一天下时,曾扎寨此处,后嘱部下修建殿宇。后三国名将关云长战赤壁断华容又兵过此山,后人为纪念其事,添关圣殿以祀。再后便是罗公远之子从罗翁山而来此修行,得名罗子山。几经盛世与乱世的兴衰,直到九十年代,后人重修殿宇,将樵云庵更名为罗峰寺。
寺有大殿,共为三级,据说为辰溆黔三县信众出资所建,古时建有一木楼厢房,供香客留宿,今已被拆除。殿前的空地上建了新式的砖房,几十块古碑石被堆放于荒坡之上。而殿后的顶坡上,正在修建观景台,台上可一览三县风光,河流,山川,村庄历历在目,那浩荡的沅水就像一条隐于山河间的飘带,随着山势时隐时现。
站在峰顶,环顾四周,又想起了清雍正训导米元僡的诗名:“料得谷神高隐惯,临风独啸和应稀。一勾远水分还合,几缕炊烟淡欲微。”不到泰山却有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