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千年老街——青溪
王维的《青溪》诗写得很美:“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这是王维归隐后写的一首山水诗,诗的每一句都可以独立成为一幅优美的画面。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王维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和谐一致的境界。
今天我也来到青溪,这里虽没有王维笔下的青山绿水,却有江南小镇的恬静安宁,那种淡泊闲适的情趣与王维诗中描写的并无二致。这个地方叫青溪老街。
据资料记载,上海奉贤区的青溪老街形成于1400多年前的宋初时期。那时候有溪水穿村而过汇入大海,溪水两岸芦苇茂密葱绿,故称青溪。
已经修复的青溪老街长1330米,依水傍河而建,具有传统江南水乡的街河格局和风貌。
受第14号台风“灿都”影响,这些天上海常有大风暴雨。周末清晨驱车在高速公路上,只见黑云压城,不时还下起了雨。
导航也和我开了个玩笑,把我导引到了一片庄稼地里。下车问路后调整好方向,终于见到了青溪老街的牌坊。
这是一座新建的牌坊,牌坊旁边的地上展示的是一幅明朝时代的金山卫兵防行政图。
青溪老街的市河上横卧着六座古桥。
南虹桥建于康熙年间。桥长21米,宽近4米,桥上有“云龙戏珠”字样的桥心石。离南虹桥几步路就是永寿桥,两桥相连形成双桥,为古镇一景。
历经风雨沧桑的广济桥、中和桥、继芳桥、三祝院桥等古桥造型各异,是千年老街的见证,也是今天人们怀古之所。
望海楼位于古镇中部,建于民国初期,三层楼高,气势宏伟,是老街里最高的建筑。遗憾的是楼内正在装修,没能登临高处一览小镇全貌。
早晨的青溪老街游客稀少,当地的老人有的坐在街头闲聊,有的忙着家务。
据我观察,这条街的主要功能是旅游休闲,街上的建筑除了须保护的文物外,大多仍是民居,商业店铺不多。
老街上的亭阁、戏台、古码头等,散发着岁月沧桑的味道,走在街头、河边让人产生穿越历史的错觉。
在一座古水桥边,挂着一件簑衣,墙上写着唐朝词人张志和的《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中描写的江南美景和闲适生活正是青溪老街的最好写照。“斜风细雨不须归”,在青溪老街闲庭信步,让人怡然自得、乐而忘返。
街头古井
河边长廊
到青溪老街游玩还可坐上游船,在青溪河中领略沿河风光,溪水碧绿荡漾,两岸风景如画,此时的小船也是画中一景。
青溪河岸边有许多吊脚楼,这也是江南水乡的一大特色。吊脚楼是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居民沿河兴建的住宅2/3凌空于湖面,下有立柱支撑。
古镇内随处可见徽派建筑,硬山顶小青瓦屋面,东西两侧山墙为大型观音兜和高耸的马头墙。
青溪老街的街面由青石板铺就,街边还有许多弯弯曲曲的阡陌小巷。
这里的景与店都充满着浓郁的艺术氛围,有乡土特色的青溪土布馆;充满艺术气息的字画社;延续匠人精神的木雕室等等,真的是转角就能遇到惊喜。
街头的墙上挂着一双草鞋让我倍感亲切,年轻时在乡下当农民,我穿的就是这种草鞋。
老街上,许多人家的门口都有花草绿植。老屋边的花艺墙、里弄前的月季拱门、装点清新的临水小阳台。街头还有一个小公园,小桥流水,湖石垒景,瀑布飞流,莲花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