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黄芪的5大养生功效,受用一生
黄芪,古时作“黄耆”。六十为耆,长者也。长者之风,缓和平淡,如土气之中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黄芪还有一个别名,叫绵黄芪,绵软的绵,为什么呢,因为黄芪的气很柔和,这个饮片你去掰一下,软软的,掰不断,不容易像其他的一掰就断了。
黄芪的气很香,很柔和,颜色也很好看,这是一股非常柔和、绵软的土气。因为它又比较清透,又比较柔和,同时它还有一股相对比较明显的走动、流通的力量,但是这个劲来的比较柔和。
黄芪可谓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古往医者都喜用善用黄芪,它是老人的宝贝,虚人的福音,弱者的阳光。
黄芪,性味甘,微温,可入药,可煲汤,可泡茶。民间还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叶茂离不开主干,百病离不开脏腑。看黄芪在五劳中的运作。
第一,久视伤血
心主血脉,长时间看手机,看电视,电脑,会伤血,当血不养脑,头会晕,血不养眼,则眼花,血不濡养四肢,则四肢木,用枸杞子,当归,菊花,黄芪各一小把,泡水当茶饮,可以有效地改善上述症状。
但如果想要治其本,则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看电视,电脑到一定时间要起身活动活动身体,多看绿色植物,让血脉流通。
第二,久卧伤气
有一老人,大病后,全身肿胀气喘,甚至二便不通,久病必虚,用补中益气法,重用黄芪120克,糯米煮粥服用后,老人有力气排尿,肿胀如潮水般退去,不再气喘,心悸。
黄芪补气升阳,利尿消肿,原来此肿胀因气虚水停,气虚后无力推动水液周转,就像车胎没气,踩起来费劲,还易损坏外胎。气足后,下床多活动,人才有精神。
第三,久坐伤肉(脾)
脾主肌肉,四季脾旺不受邪,小孩易着凉生病,皮肤疮疤不易愈合,脸上长斑很难消,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加固人体体表的金钟罩。
玉屏风散专疗脾虚气弱。
值得注意的是要小剂量频服,体虚之人,如同少火,一下子补益多了,容易胸闷气胀,上火。
第四,久行伤筋(肝)
肝主筋,膝为筋之府。吃水果没错,但你肠胃寒凉,吃水果就有错,你跑步没错,但你熬夜,通宵上网,气虚后跑步就有错。
伤到膝,卧病在床怎么办?
黄芪120克,牛膝80克,石斛80克,远志50克,金银花20克,水煎服用后,用棉被盖膝,膝部会微出汗,一剂膝肿消,三剂愈。
此方还可以用于鹤膝风的治疗。
第五,久立伤骨(肾)
现代服务性质的行业,都需服务员站立,时间久后,双下肢水肿,静脉曲张。
常用四逆散加黄芪,杜仲,枸杞子,益母草,川芎这九味药。
黄芪,益母草,川芎又称消肿三药,气足血活,肿自消,往往是一剂知,三剂愈。
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各方补中益气汤主之,里面就有黄芪,有人黄芪量大食用,会上火,可稍佐以少量陈皮,或配上知母。
中风后遗症用补阳五汤,黄芪重用到120克,黄芪主痈疽久败疮,可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黄芪小剂量使用补肺气,中剂量用补脾胃之气,重用补肾气。